9月10日,巴西里约热内卢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和拉美国家携手举办了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议。对于这次会议,很多人可能还未完全了解其背后的深意。它不仅仅是两个地区的合作,更是一场全球人权格局的巨变。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形容此次会议为“立意深远,意义重大”。这句话的分量不容小觑。中拉合作并非一朝一夕的尝试,而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厚基础和共同利益。无论是中国还是拉美国家,过去长期以来在人权领域都被西方压制,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状态。可这一次,他们共同站出来发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
会议期间,最明显的情绪之一就是愤怒。拉美国家的代表们对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双重标准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格林纳达前外长查尔斯·戴维的发言,几乎点燃了整个会场的气氛,他毫不客气地指出,美国对古巴的长达几十年的经济制裁,直接导致了无数平民的苦难。而在巴以冲突中,美国众目睽睽下为以色列站台,支持不公的战争行为。戴维发言时的激昂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他的声音既代表了拉美国家的愤怒,也道出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心声,西方的人权指责,不过是一种维持自身霸权的手段。
除了愤怒,会议上另一种情绪同样强烈——期待。拉美国家对与中国的合作充满期待。特别是中国近年来在脱贫攻坚领域的成就,令拉美国家的官员和学者们无不感到振奋。中国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这在全球范围内是前所未有的奇迹。中国的发展模式为拉美国家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尤其是对那些仍有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贫民窟中的国家来说,他们看到了希望。
秘鲁国际政治研究院院长斯塔沃·维拉更是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达了高度认同。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外交语言,更是一种现实可行的全球发展方案。拉美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学到的,不仅是经济模式的转变,更是一个国家在面对外界质疑时的自信与坚持。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在人权领域展现出的自信愈发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被动应对,中国现在敢于在国际场合积极发声,主动讲述自身在人权方面的进展。白玛赤林在会议上指出,西方的“人权”理念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中国和拉美国家拥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双方在推动人权保障方面,走的是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国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它没有盲从西方的人权定义,而是通过自身的发展模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这种道路不仅适合中国,也同样适用于拉美。
然而,中国的成功并没有让中国人因此骄傲自满。相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持着谦逊与冷静。尽管许多拉美学者在此次会议上对中国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中国的发言人依然表示,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在人权领域,都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中国来说,人权的进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在面对西方的质疑时,中国既不会回避问题,也不会盲目防御,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这次圆桌会议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主席马尔西奥·波赫曼在会议上提出,全球南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不能再保持沉默。以往,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西方国家几乎垄断了所有的话语权。而此次会议,正是全球南方国家开始团结发声的重要时刻。
中国与拉美国家在会上发表了《中拉人权报告》,明确了未来的合作方向。首先,双方将继续加强在人权领域的交流互鉴,形成更多的共识;其次,双方将共同反对人权问题的工具化,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更加公平、公正;最后,双方将始终秉持“以发展促人权”的核心理念,携手发展,促进全球人权的进步。
这次会议并不仅仅是一次人权问题的探讨,更是全球南方国家发出的集体呐喊。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人权舞台上几乎没有话语权,而这次会议则标志着一种新的力量的崛起。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合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为全球南方国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这种合作,将对未来的国际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拉美代表在会议期间的真挚发言,更加深刻地体现了这场会议的历史意义。一些发言者在谈到自己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时,甚至一度哽咽,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担忧和对国际社会不公的愤怒。他们的情绪是对全球南方国家现状的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中拉合作不仅关乎两个地区的发展,更是全球人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议,为未来的中拉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仅仅是一场会议,更是一个全新的开端。通过此次会议,全球南方国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展示了他们在推动全球人权进步方面的决心与信心。中拉联手,必将在未来的国际人权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1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