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增长率从32%骤减至1.9%, 俄专家认为部分问题在中国身上

刘葎强罚2024-09-14 16:44:08  131

一路高歌猛进的中俄贸易,怎么到了瓶颈期?

中国海关公布数据:中俄2024年1-8月双边贸易额增速同比1.9%,而2023年中俄贸易额增速高达32%。

中俄贸易增速明显放缓,问题出自多方,但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在接受采访时说得一番话,看似不偏不倚,却有将责任推给中国的嫌疑。

马斯洛夫对中俄贸易的具体看法是什么?中俄两国,又该如何突破眼下的贸易寒冬?

俄罗斯专家,比中国更关心中国经济

俄乌军事冲突持续两年半,中俄的贸易往来增加了俄罗斯经济的韧性。

2023年,中国的对外出口产品占俄罗斯总进口产品的45%,拿下了俄罗斯进口的半壁江山。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中俄经贸会持续向好之际,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却给俄罗斯人泼了一盆冷水:从今年上半年来中俄经贸增长额的迹象表明,中俄的双边经贸呈现出了明显的放缓趋势。

中俄贸易增长放缓,俄罗斯的专家们先着急了。

马斯洛夫的意思是:中俄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和中国的经济有关。

两国双边贸易,本身就是中俄共同要承担的责任,俄罗斯的专家学者们怎么就把问题都归咎到了中国的身上呢?

在马斯洛夫看来,中国虽然目前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近年来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

其中就包括,中国在今年中旬消费市场相对萎缩,居民购买力不振,这使得中国的整体经济面临着通缩压力。

在此情景下,马斯洛夫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必然体现在中俄贸易的身上。

因此,马斯洛夫认为:提振中国内部消费需求,才是推动中俄贸易持续向好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国发展的当务之急。

马斯洛夫的这一番话,虽然指明了中国经济目前确实存在的一些客观挑战,但他显然是站在了俄罗斯的立场上,忽视了中俄双边贸易锐减背后复杂的因素。

中俄经贸受阻,因素复杂

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在俄罗斯和全球经贸发展趋势上,就会发现:中俄经贸受阻,更多是因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有当前的国际环境。

在过去的中俄贸易中,中国一直对俄出口的是加工产品,而俄罗斯出口的是小麦、木材、石油和煤炭等原材料产品,中俄两国之间长期呈现出剪刀差一样的趋势。

中俄的双边贸易,一方面确实促进了俄罗斯去年GDP,在欧美的重重制裁中不减反增。

但另一方面,在中俄双边的市场饱和之后,这种剪刀差式的经贸发展,必然容易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

而从国际形势的角度看,美国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

此前,美国对俄罗斯的经贸制裁一直停留在联合盟友限制对俄出口、禁止购买俄罗斯化石能源的层面。

但是,美国长期疏漏了俄罗斯的贸易结算系统,俄罗斯才能和中国做起了长期生意。

今年7月,北约国家向中国发出正式警告,证明美国已经发现了往日对俄罗斯的制裁存在“漏洞”。

而中国顶着西方国家巨大的外交施压,继续维持跟俄罗斯的双边贸易关系,已经难能可贵。

俄罗斯对中国片面的归因,对中国来说难以称得上公平。

美国发现问题后,今年把重点集中在SWIFT结算系统的调整上,对卢布-人民币的兑换,予以了严苛的限制。

这使俄罗斯的企业,在今年年中和中国的经贸结算,出现了极大的困难。

中国把出口货物交到俄罗斯的手中后,却迟迟拿不到俄罗斯那边打过来的汇款,归根结底,受损更多的还是中国的企业家。

此外,美国对俄罗斯结算系统的制裁,更进一步加大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压力和市场的不稳定性。

随着乌克兰攻入库尔斯克州,俄罗斯开始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中央经济带进行征兵,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对俄罗斯市场环境的信心。

在种种国际外部压力之下,中国想要一直保持对俄罗斯经贸的高增长,已十分困难。

即便如此,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总量还是创下了新高,达到了1584亿美元。

这充分证明,前路虽然充满挑战,中俄都已经在寻找破局的办法,中俄贸易的实际情况,或许并没有俄罗斯专家所说的那么糟糕。

中俄经贸破局,双边该如何发力

目前,俄罗斯最需要做的,就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完全把经贸速度放缓的问题归咎到中国一国的身上。

中俄两国相向而行,才能够真正地解决双边的经贸发展问题。

美国在SWIFT上对中俄两国的“卡脖子”,是当前中俄双边经贸受阻的最大问题。中俄两国要想破局,要在独立自主的结算系统上做文章。

而金砖国家无疑是中俄两国实现独立经贸结算系统最好的平台,眼下俄罗斯不断抛售美元,而中国在今年4月前大规模购买国际黄金,两国都已经做好了和美元深度解绑的准备。

倘若中国能够凭借自己所持有的贵金属和外汇储备,一举提升人民币的国际信用,那么中俄双方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结算系统,也将成为可能。

人民币和卢布可以直接兑换后,不仅能够解决俄罗斯的经贸问题,也将有助于人民币真正迈向国际化。

而普京需要拿出更大的魄力,增强对中国的信任程度,进一步放开中资入俄的门槛。

在巨大的经济利润引导下,没有中国企业家会放弃投身俄罗斯市场的机会。

可以预见的是,在西伯利亚等基础设施欠发达的地区,中国目前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土木、钢铁和电力等行业,依然可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目前,突破千亿美元的中俄贸易,既不是两国双边贸易的终点,也不是彼此的顶点,只要中俄精诚合作,那么携手共赢的美好愿景依然在不远的前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1398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