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刘信达再胜林生斌案! 被告不得已公开道歉

明星写真照2024-09-11 21:48:10  99

一、事件背景

2017 年 6 月,杭州保姆纵火事件造成一位母亲和三个孩子死亡,这一悲剧引发了广泛关注。林生斌作为遇难女主人的丈夫,在案发后向媒体表示,案发当日凌晨他乘坐飞机从广州飞往杭州,不在案发现场。然而,导演、作家刘信达长期关注此案,对林生斌的上述言论持怀疑态度。

杭州保姆纵火案是一起极其惨痛的事件,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破碎。在事件发生后,舆论的焦点迅速集中在林生斌身上,人们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争议也逐渐浮现。刘信达的怀疑更是加剧了这种争议,使得林生斌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此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林生斌与刘信达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为后续的法律纠纷埋下了伏笔。

二、隐私权案始末

(一)刘信达的调查与公开

刘信达在 2021 年 9 月向多家航空公司查询林生斌的出行记录,称未发现其在 2017 年 6 月存在飞行记录。之后,他将查询林生斌飞行记录的通话录音发布在微博上。据了解,刘信达在与东航工作人员的通话中,先是表示要查一下 2017 年 6 月份林生斌的飞行记录,在得到工作人员回复 “2017 年 6 月份没有记录” 后,刘信达继续查询了林生斌 2015 年至 2021 年的飞行记录,对方回复了上述时间段的行程信息。很快,网友发现该条附有录音的微博已不可见。次日上午,刘信达发微博称,自己并没有删除东航录音,只是暂时将录音设置为仅自己可见。

(二)林生斌的起诉

2022 年 5 月,林生斌将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微博平台的运营公司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审理过程中,林生斌申请追加刘信达为共同被告,同时撤回了对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起诉。

(三)一审判决

2024 年 1 月,一审法院判决刘信达构成对林生斌隐私权的侵犯。法院认为,刘信达在未经授权、未征得林生斌同意的情况下获取、使用林生斌的身份信息,获取方式不具备合法性。

(四)刘信达上诉

刘信达不服一审判决,认为自己查询并公布林生斌的出行记录是正当的舆论监督,遂提起上诉。刘信达上诉时称,个人隐私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首先解决公共利益。他认为林生斌当时的出行记录与重大刑事案件有关,不属于个人隐私。

(五)二审判决及回应

9 月 10 日,二审法院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法院判决认为,刘信达获取上述信息的方式不具备合法性,在公共网络平台发布上述信息的行为构成对他人私密信息的侵犯。刘信达虽不认同二审判决结果,但出于对法院生效判决的尊重,他已在微博上向林生斌作出公开道歉。刘信达在道歉声明中表示,自己是出于对法院判决的尊重,不得已公开道歉。但他也强调,披露林生斌隐私也好,积极应诉也好,此心无悔,并且还将继续坚持,后续申诉仍将不遗余力。

三、案件影响与思考

(一)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影响

林生斌起诉导演刘信达二审维持原判这一事件,为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敲响了警钟。公众人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让渡部分隐私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所有个人信息都可以被随意公开。正如本案中,刘信达未经许可查询并公布林生斌的飞行记录,最终被判定侵犯隐私权。这表明即使是公众人物,其广泛的个人行程细节等仍属于私生活秘密,受到法律保护。

数据显示,近年来涉及公众人物隐私权纠纷的案件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方面,公众对公众人物的生活充满好奇,媒体和个人为了获取关注往往会过度挖掘他们的隐私;另一方面,公众人物自身也需要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在面对侵犯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

(二)对舆论监督界限的思考

该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舆论监督界限的深入思考。刘信达声称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舆论监督,但法院并未采纳这一观点。舆论监督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但它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在本案中,刘信达虽然对林生斌的言论持怀疑态度,但他采取的查询并公开个人信息的方式超出了合法范围。

舆论监督应当以客观、真实、合法为原则,不能以侵犯他人隐私为手段来达到监督的目的。当涉及到公众人物时,更应该谨慎把握舆论监督的尺度,避免过度侵犯其隐私权。同时,公众也应该理性看待舆论监督,不要被不实信息和过度的情绪所左右,以确保舆论监督能够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引发的其他思考

此外,这一事件还提醒我们在信息时代要更加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公民,个人信息都可能面临被非法获取和公开的风险。我们应当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加大对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林生斌与刘信达的纠纷虽然是一个个案,但它所涉及的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和舆论监督界限等问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0764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