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华章 | 涟水之畔 淮韵悠扬

央广网2024-09-12 14:40:48  97

央广网淮安9月12日消息(记者顾炀威王纪民)“写百姓事,演百姓戏。戏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淮安涟水,有一支扎根基层的淮剧团队,他们常年穿梭于乡间小路,将舞台搭建在田间地头。“只要车开得进的地方,舞台就能搭起来。我们不是在演出,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翟永军告诉记者,涟水县淮剧团的演员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熟悉农民、熟悉乡村生活,讲述百姓故事,将戏曲送到百姓家门口。

涟水县淮剧团始建于1955年,2010年前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戏曲行业发展陷入低谷。翟永军望着舞台上正在排练的青年演员回忆道,随着时代变迁,当时的传统曲目已无法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面对生存压力,剧团所有人拿出3个月的工资,凑出60多万,拍摄了第一部现代淮剧《鸡村蛋事》。

“2010年起,我们开始走进新农村,将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等现实题材作为作品创作的方向,陆续推出现代淮剧《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等‘村官三部曲’。”翟永军坦言,演好现代淮剧并不容易,需要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演职人员要到基层去,花上几个月时间与群众同吃同住,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剧本也要不断研讨、打磨、修改。”

十几年来,从产业扶贫到乡村文化振兴,从物质富裕到精神文明建设,涟水县淮剧团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下乡村的变迁与发展,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时代气息的作品。

“每年,我们送戏下乡120多场,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演出。”翟永军表示,过去的观众都是一些老年群体,现在看淮剧的中年人越来越多了,甚至更多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并喜爱这项传统文化。

目前,涟水县淮剧团拥有40名演职人员,其中包括10名青年演员。这些“00后”的年轻人,虽然年纪不大,但在舞台上也展现出不凡的潜力。

“我的爸爸在剧团工作,我从小看着老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精彩演绎,耳濡目染下我对淮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淮剧这几年,我愈发热爱舞台,未来将继续前行,为观众带来更出色的表演。”今年刚满18岁的青年演员吴奇,自14岁起便踏上了学习淮剧的道路。舞台下,他或许羞涩腼腆,但一旦站上舞台,便焕发出别样的自信和光芒。

从传统戏到现代戏,从“村官三部曲”到“党员三部曲”,从“乡村小戏台”到“全国大舞台”,涟水县淮剧团创作的一系列大型现代淮剧形成了戏剧艺术的“涟水现象”,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回归,更带动了淮剧市场的繁荣。

涟水之畔,淮剧之韵悠悠响起。当幕布缓缓拉开,一段段经典剧目跃然台上,涟水淮剧的魅力,便如涟漪般荡漾开来,绽放在每一位观众心间,吟唱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华彩乐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0259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