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打造全省首座“数字孪生高架”目标,项目构建起“1+1+3+N”数字化建设体系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两大BIM(建筑信息模型)赛事近日落下帷幕,重庆高架路项目凭借先进的“数字孪生”理念与典型的应用成果在全国千余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先后荣获第五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特等奖、第十三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一等奖(最高奖项),持续刷新青岛市政工程领域数字化成果获得荣誉奖项新纪录,标志着项目数字化应用位列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青岛市智能建造领域标志性项目,重庆高架路项目规模大、工期紧、装配率高、施工环境复杂、参建单位多、现场管理信息交互量极大:项目需要打通省内长度最长、复杂度最高的立体复合交通走廊;需要实现近20条市政管线的合理布置;需要保证沿线地铁安全运营同步提升项目建设速度;需要保证万吨桥梁顶升安全施工……
据青岛城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围绕打造全省首座“数字孪生高架”目标,按照“数字化管理、工业化建造”模式,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构建起“1+1+3+N”数字化建设体系,打造BIM+GIS数字化建设管理平台、AI+AR智慧化工地平台、IOT新型智造化装配式梁场三大系统,形成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数字高架建设模式。
记者了解到,重庆高架路项目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整合工程BIM模型、倾斜摄影模型、现状管道模型等要素,打造了多源信息融合的“一张总图”可视化展示沙盘,实现项目用地、征迁建筑、迁改管线等关键场景的可视化呈现。借助BIM数字化模型能够直观展示总体设计,有效评估关键节点方案可行性,项目累计进行了多个大类、超30种不同设计方案的比选优化。
在建设过程中,利用智能物联设备构建了立体化的工地智能监控和控制体系,弥补了传统方法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重庆高架路项目全线布设了25处高倍变焦高空摄像头以及70余处施工工点摄像头,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管控。在施工现场和预制梁场,监控AI摄像头、周界防护、智能烟感、扬尘监控等智能化硬件实现全覆盖,百余名现场管理人员配备“智能单兵”设备,可以实时查询人员定位、进行视频对讲指示,实现工程建设现场24小时全时段、全区域的智能管控与远程工作调度,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安全高效推进。
此外,重庆高架路项目还基于BIM技术打造了数字建管平台,融入国家政策文件、市政工程管理标准体系以及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创新打造了国内首个“数字总工”系统。建设过程中,项目全线30余家参建单位、1000余名管理人员在数字化平台上协同工作,实现对进度、质量、安全、计量等项目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升级和人、机、料、法、环等施工现场数据的智能化应用,极大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力度和协同能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00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