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大部分车型都能在中保研(ciasi.org.cn)的碰撞测试中拿到G级(优秀)评分。让一些网友怀疑中保研是不是变“五星批发部”了?
也别太阴谋论,就不能是车企们进步了吗?毕竟折个A柱啥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扎扎实实地影响销量。
当然,除了起亚:2023年中保研测试的35台车里,只有起亚 狮铂拓界在车内乘员安全没拿到G级评分。
但起亚其实也还是进步了,毕竟2018年起亚 智跑在车内乘员安全上只拿到了M级评分。(2018年中保研测试23台车内,9台车内乘员安全为M级,7台为A级,2台为G级。)
中保研每三年就会更新测试方法和评分规则,从2017版,再到2020版,目前已经更新到了2023版,使用了新的传感器,增加了新项目,以及增加了一个G+级的评分。
最近中保研就公布了2023版测试章程下的首批测试车型成绩。
这次一共测试了8台车,其中6台新能源车:宝马 i5、小米 SU7、理想 MEGA、理想 L6、埃安 昊铂HT、极氪 007;
2台燃油车:丰田 卡罗拉锐放、江淮 瑞风RF8。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里各有一台合资车。
结果总结而言就是,除了宝马 i5、丰田 卡罗拉锐放、以及江淮 瑞风RF8外,其他车型都拿到了全G+级评分(不包含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
先看宝马 i5,在车内乘员安全和辅助安全上都只拿到了G级评分。虽然说成绩不算差,但同样是纯电轿车的小米 SU7、极氪 007可都是全G+级评分,宝马 i5比这两台加起来还贵啊!
(小米 SU7指导价21.59-29.99万元;极氪007指导价20.99-29.99万元;宝马 i5指导价43.99-46.59万元)
宝马 i5车内乘员没有拿到G+级,是因为在正面50%偏置碰撞(MPDB)中,主驾驶位假人的胸部受到了伤害。
再看看这次碰撞测试中严重“翻车”的丰田 卡罗拉锐放,在车内乘员安全上别说G+级,甚至连A级都没拿到,只得了个M级(一般)。
翻车的项目有两个,一是乘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中副驾驶乘员和后排乘员安全带约束项目分别是拿到了M级、A级。
二是正面50%偏置碰撞中和宝马一样,对主驾驶位假人造成了伤害,部分分别是胸部和腿部(有可能是防火墙入侵)。
问题是什么呢?2023年测试的丰田 锋兰达的车内乘员安全可是拿到了G级评分,包括同平台的卡罗拉、雷凌也都曾拿到了G级评分。
原因在哪里呢?难道说一汽丰田的质量不如广汽丰田?
不一定,原因在于这两次测试的章程不一样,锋兰达用的是2020年章程,卡罗拉锐放是2023年章程。
区别是,锋兰达只做了驾驶员侧的25%偏置碰撞,没做乘员侧,而卡罗拉锐放虽然和锋兰达一样驾驶员侧拿了G级评分,但乘员侧只拿到了M级评分。
至于说卡罗拉锐放是否针对驾驶员侧做了25%偏置碰撞做了加强,而乘员侧没加强?这点很难说,因为扣分的原因是安全带没约束住假人,气囊也没接住假人的脸,并不是结构失效(也有可能左右气囊和安全带设置不一样?)。
除了多做了乘员侧25%偏置碰撞,卡罗拉锐放还多了正面50%偏置碰撞,因此很难说是卡罗拉锐放的安全性比锋兰达和雷凌、卡罗拉退步,还是说测试变严格了。
最后再来看看可能没什么人关心的江淮 瑞风RF8,是这次测试的6台自主品牌车型中唯一没有拿到全G+级评分的。
江淮 瑞风RF8最大的问题是在侧面碰撞中,车门开了,评分降了一级。
除了侧面碰撞,瑞风RF8在驾驶员侧和乘员侧的偏置碰撞中门都开了。
这里要为江淮 瑞风RF8辩解一句,MPV车型由于自身车身结构,因此碰撞中相比SUV和轿车是要弱势一些的。但不管怎么样,成绩也要比卡罗拉锐放好不是?
另外提一下小米 SU7和极氪 007,这两辆车之前有媒体做了对撞测试,在中保研的测试中都是全G+级。
特别是小米 SU7,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可能因为撞到刚体后车身发生了侧移,连前挡风玻璃都没破,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对碰撞的针对性设计。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96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