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7年,开国中将陶勇的尸体在一口井中被捞出,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得知陶勇死讯的陈毅,勃然大怒,说道:“以他的性格,他绝对不会自杀。”陶勇的孩子,则抱紧了开国上将许世友的大腿,说道:“许伯伯救我,您一定要为我父亲做主!”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陶勇的尸体在井中被发现?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
拼命三郎陶勇,陈毅亲自给他起名
陶勇中将,原名张道庸。因为在军中作战勇猛,他向来被人称作“拼命三郎”。值得一提的是,陶勇中将的名字还是陈毅给起的,那么陶勇和陈毅两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一段不解之缘?
1913年,张道庸出生于安徽省邱县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他童年的经历十分悲苦,早年的他就失去了父亲的疼爱。在家庭失去主要的劳动力支柱后,稚幼的张道庸,不得不很早就承担起抚养家庭的重担。
在7岁时,他便给地主家放牛,尽管每天的工作兢兢业业,但他依然没少挨地主皮鞭的毒打,这段悲惨的经历,更让他对亿万中国的劳苦大众抱以深切的同情。
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革命的烽火燃烧至了张道庸的家乡,张道庸很快便被我党平等自由的革命氛围所吸引。1929年2月,他加入共青团,跟随着红军的革命队伍来到了河南商城,参加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游击队。在参军入伍后,张道庸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从一名普通的士兵一路晋升到了红十一军32师的连长职务。
在敌军的围剿和包围下,红十一军的革命队伍被并入红四方面军。1932年,为了保存部队实力,扩散革命的影响力,红四方面军决定西征入川,张道庸义无反顾地跟上了红四方面军西征的革命队伍。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站稳脚跟后,张道庸已经从连长晋升道了红四方面军第10师28团的团长职务,在他的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先后取得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的胜利。
在与敌人的围剿队伍进行周旋期间,张道庸经常不顾生死,往往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在战场上战胜数倍于自己的敌军,张道庸“拼命三郎”的外号,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传来。1935年,面对着蒋介石国民党大军的围剿,红四方面军也追随中央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之路。
在长征期间,他担任开路先锋,披坚执锐,突破了国民党的数道封锁线,并且率领红四方面军的部队横渡黄河,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四方面军顺利完成长征后,我党将红四方面军组织成“西路军”,对西北三马军阀开展了规模空前的西征战役。
遗憾的是,由于敌强我弱的革命态势,加上张国焘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的这次西征军事行动最终宣告失败。张道庸所在的部队被西北三马的骑兵部队冲散,他本人也不幸被敌军俘虏。
正当三马军阀准备对张道庸痛下杀手时,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全国各个地方的武装力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我党的斡旋之下,被三马关押在监狱内的张道庸终于重获自由之身,回到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号称“拼命三郎”的张道庸被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担任副参谋长一职。陈毅早就对张道庸“拼命三郎”的称号有所耳闻,爱才之心大起。
在一次和张道庸交谈期间,陈毅说道:“张道庸这个名字,不太好听,你踏上革命道路,人怎么可能平庸嘛!你既然号称是拼命三郎,不如叫陶勇吧!”
张道庸十分高兴地接受了陈毅给他起的这个新名字,从此以后,陶勇在新四军中愈战愈勇,成为了陈毅麾下的一员得力战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陈毅听说陶勇竟然跳井自杀时,才会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试问,这样一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将军,竟然是以跳井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这样的故事究竟有多少说服力呢?
离奇死亡,留下身后谜团
在革命战争期间,陶勇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陶勇因功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但在他获得军衔的短短12年后,这位中将就在井中离奇身亡,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
20世纪60年代,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的陶勇,被调往南京军区,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职。这让他成为了许世友的左膀右臂,在职期间,陶勇不仅积极料理南京军区的各项防务,而且还投身共和国的海军现代化建设。
陶勇在职的数年时间里,南京军区的国防力量一度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国防军区,敌人听闻陶勇的名声,都不敢觊觎此地。
然而,就在1967年初的一天,陶勇竟然为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划下了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句号。
在这一天,陶勇和往常一样,在视察工作结束后到军区大院内散步。忽然,陶勇觉得自己头皮发痒,所以他叫来了自己的警卫员,让平日里负责给自己理发的周妙基给自己剪一下头发。警卫员在接到命令后,转身就去找来周妙基。然而,等周妙基带着理发刀走进部队大院时,陶勇已经 不见了踪影。
警卫员对陶勇的突然消失感到十分蹊跷,他和周妙基都感到十分纳闷,陶勇究竟去了哪里。难道是突然有紧急公务,所以就忙着去工作了?但这并不像是陶勇平日里的行事风格,警卫员和周妙基来到了陶勇的办公室,发现陶勇也并没有在办公室内,这让警卫营和周妙基不由得慌乱了起来。
在警卫员的命令下,部队大院里的所有人都动员了起来,前去寻找失踪的陶勇。忽然,有人在一口井内看到了一只漂浮着的军帽,所有人都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有人见到这只军帽,高喊道:“不好了,陶勇司令掉在井里了!”部队大院里的人们闻声赶来,立即派人到井下查看,没过多久,人们就捞出了陶勇的尸体。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陶勇在短短十几分钟的功夫,就跳入了井内?所有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莫衷一是,更加蹊跷的是,在经过法医的数次鉴定后,法医专家团队都一致认为:陶勇这是跳井自杀,更有一些别有用心者,一口咬定陶勇是“叛徒”,在当时是因为害怕惩罚,才选择“畏罪自杀”。
在法医的鉴定被公之于众后,所有人对这样的鉴定结果都感到十分惊讶。陈毅是第一个坐不住的人,他听到有人说陶勇是“畏罪自杀”的消息后,不由得拍案而起,愤怒地说道:“什么畏罪自杀,他究竟有什么罪!你去看看,他这一辈子打过多少硬仗!我不相信,像陶勇这样的人会自杀!”
遗憾的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下,陈毅这些为陶勇声讨公道的声音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陶勇去世的六年之后,他的历史名誉才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而帮助陶勇恢复名誉的,正是陈毅的老搭档:粟裕。
粟裕大将,如何帮助陶勇恢复历史名誉
陶勇是共和国的开国中将,在1967年竟然离奇跳井自杀,身后还背负着“叛徒”的恶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陶勇的后半生历经挫折,他又是如何恢复历史名誉的?
陶勇的后半生之所以历经挫折,与他为人直言、敢言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世纪60年代正是林彪等人声势如日中天的时候。
眼看着林彪等人的气焰越发高涨,做了许多伤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一向心直口快的陶勇再也坐不住了,他多次向中央提出建议,并且指责了林彪等人一些错误的做法。在当时大部分人都对林彪等人行为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陶勇的这些言行都不由得令人拍手称快。
然而,陶勇的这些言行却引起了林彪等人的忌恨,林彪等人借助自己手上的舆论工具,为此大造声势,指责陶勇种种“叛徒”“汉奸”的行为,这让陶勇一度在历史上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面对着晚年人生的逆境,陶勇选择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1967年陶勇竟然因为“自杀”被发现在了井内,所有人都为此感到蹊跷,就连陶勇的家人都不敢相信一向坚强的陶勇,竟然会选择自杀。
陶勇的儿子深知父亲的冤情,他抱紧了许世友的大腿,不停地说:“许伯伯,请您一定要救我,一定要帮帮我的父亲!”在场的人看了,都为此感到心酸不已。
陶勇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陈毅、粟裕等人都有目共睹,他们的后半生都一直为恢复陶勇的历史名誉而奔走呼号。
遗憾的是,陈毅直到病逝之后,都没有能够恢复陶勇的名誉,粟裕接过了陈毅手中的接力棒,在粟裕的不懈努力之下,到1973年,证明陶勇清白的历史材料终于齐全,他终于恢复了昔日的历史名誉,得到了客观公正的评定。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