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至2004年,本书作者周轶君由新华社派驻巴以地区,为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
两年时间,周轶君让国人听到了来自巴以真实的声音,传递出了有血有肉的报道。
战争容不下任何的矫揉造作,当身处贫穷、绝望和持久的战乱时,献血与死亡,直接而让人木然。
【在修建隔离墙之前,巴以间早就有了一道墙】
以色列人对我说,加沙是火狱。从满街低腰裤的特拉维夫到闭塞贫穷的加沙,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风土殊”,更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壁垒。
常常感慨,在修建隔离墙之前,巴以间早就有了一道墙,墙两边不了解对方的生活状态,所以可能轻信“妖魔化”对方的言论。沟通,才有理解,而至宽容。然而,美好的意愿在暴力循环面前,总是脆弱无力。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俯瞰耶路撒冷老城的房子,挤挤挨挨,层层叠叠,穆斯林区、犹太区、基督徒区和亚美尼亚区,犬牙交错,纠缠不清。分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却要争它个泾渭分明。
菲拉菲莱是中东小吃,绿豆制成,有点像中国的素丸子。巴以这一架打得连菲拉菲莱都不放过——我在以色列买的冰箱贴,图案是菲拉菲莱插着以色列国旗,上书一行字“菲拉菲莱,以色列国食”。巴勒斯坦人见了愤愤地说:“哼,他们连这个都要作假,菲拉菲莱是巴勒斯坦传统小吃!”其实,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饮食习惯相近。
【烽火烧不尽的,是人性中光明的部分】
“亚伯拉罕与伊伯拉罕”活动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母亲坐在一起,一同谈心交流,旨在寻找共同点。
我问主办者——致力于促进两个民族沟通的亚胡达:“活动成功吗?”他想了想回答:“我很高兴。”他说,知道自己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突然间,我对亚胡达以及他的阿拉伯同事充满敬意。明知杯水车薪,仍然不弃不离。烽火烧不尽的,是人性中光明的部分。
在冲突频仍的加沙、圣地耶路撒冷生活的人们,和平或许只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幻影。战事令人厌倦,领袖也随风而逝,留下来打败时间的是芸芸众生的日常。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