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是如何申遗成功的

澎湃新闻2024-09-06 14:07:33  57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回顾中轴线的申遗之路与北京城的城市建设及更新的历程,近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举办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媒体交流会。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吕舟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崔光海进行了分享。

崔光海首先就清华设计院在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的工作内容进行了介绍,他谈道,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9年开始,在吕舟教授的带领下,持续承担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申报文本编制和系列保护治理工作,并成为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重要技术咨询力量。

2009年至今,是一个漫长的工作历程,分享会中,清华设计院回忆起其中的重要节点:

2009编制《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文本》。

2012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7年6月,启动《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文本》修订工作,北京市文物局牵头启动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工作。申遗文本明确了遗产构成,阐述列入理由,明确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2018年1月起,清华设计院参与编制《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及《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与北规院共同参与成果编制工作,整体以问题为导向,明确北京中轴线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框架和核心要务,制定分层分段分要素的管控治理标准,清晰中轴线保护展示愿景和实施路径。当年10月,参与筹备第一届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申遗文本中遗产属性与价值特征对照关系

2020年7月,参与编制《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与北规院共同参与编制行动计划,从价值阐释、保护管理、环境整治、公众参与、保障机制五大方面,设立任务,明确分工,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提升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管理状况与环境风貌品质,形成社会各界支持中轴线申遗的共识,助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当年11月,《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通过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议。

2020年12月,参与筹备第三届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申遗文本广泛征求中国国内遗产保护、城市规划、建筑史、北京史、考古等领域专家意见,就中轴线遗产的价值标准阐述、遗产区划范围和保护管理要求展开重点讨论。

2021年3月,编制《万宁桥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万宁桥

2021年4月,开展北京钟鼓楼邻近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钟鼓楼邻近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廓清了钟鼓楼与周边连片合院底景的视线通廊关系,使钟鼓楼片区环境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并形成了以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更新的实践经验并向全市推广。

钟鼓楼片区西北侧第五立面整治及地安门派出所降层改造实施成效

2022年10月,《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10月1日起施行。

2023年1月,《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公布实施。申遗文本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同年3月申遗文本通过格式审查,正式接受ICOMOS评估。

申遗文本

2023年3月至8月,由北京中轴线申遗办组织,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牵头,联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清源视野(北京)文化咨询有限公司准备迎检计划和方案,8月18至25日配合完成国际专家现场考察。

考察路线设计

2024年7月,作为代表参加世界遗产大会,参加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中国代表团庆祝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对于北京城市保护、城市更新以及申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吕舟和崔光海也进行了分享。

他们谈道,在这些年的工作过程中发现,今天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老城的保护中都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严重的碎片化——要保护的对象都是单独的,比如是某某人的故居、某某寺庙,但是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历史中的位置和意义都是搞不清楚的,“从世界遗产放大到所有的文化遗产保护,都应该强调好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北京中轴线的保护本质上来说,是我们打破碎片化,把所有这些遗产连成一个整体的实践,我们认为它是成功的。”

吕舟也谈道,现在有很多大热的旅游城市,“每一座城市的主管部门,对自己的资源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有怎样的联系都应该做出详细的梳理。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没有断,任何一个地方它都发生过很多的历史事件,形成了很多遗产,同时背后还有大量的非遗,这些又和具体的生活全部都联系在一起。我们近些年做的很多工作就是如何把城市中的遗产做系统化的连接,然后找到它背后的内涵,同时要解决它向周边辐射的复杂性的问题,包括遗产本身的价值、社区的保护、包括最后的文化形态等等。”

交流现场

在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少代价”,吕舟和崔光海谈道,最小代价,也是最小干预。“特别是涉及到老城区的部分,尽量不要去搞大拆大建。我们做的老城保护的区域,比如地安门外大街,在整治的过程当中,对业态没有做任何干预。不像北京某些以前的项目把商铺都清走了,然后重新盖了一遍再招商,可能十几年的时间一直是处于动荡的状态。但是地安门大街没有,我们整治之前的这些业态基本都在。但是我们也尊重城市的发展需求,比如他从他商业自身的规律来说,今天想开个咖啡馆,明天不流行咖啡文化,他开个茶馆,这些我们都没有过多的干预。”

对于中轴线申遗成功,吕舟说,申遗是一个过程、一个手段,但不是目的。为了让更多人对于中轴线有“实感”和参与感,多年间举办了诸如传承创意大赛等各种活动,“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用好北京中轴线IP来推文创。通过这件事,社会参与度极大提高了,这也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动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7269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