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洲汽车制造业巨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传出要关闭德国工厂的消息,已经在德国国内引发了剧烈轰动。这是因为大众汽车集团不光是德国制造业的“国家明信片”,还深度融入了德国国家经济,通过关闭工厂来实现“降本节流”,固然是有利于大众集团的自身发展,但却直接影响到数万个家庭的生计。因此当消息传出之后,大众汽车集团与工会之间的矛盾也被彻底引爆。然而,为了平息员工们的怒火,大众集团高层竟然搬出中国充当“挡箭牌”。
据观察者网援引德新社、路透社等多家外媒4号发布的报道,大众汽车集团CEO布鲁姆、首席财务官安特利茨等高层,在位于沃尔夫斯堡的总部召开了员工大会,面对2.5万名本土员工,一众高层承认集团正面临着“挑战”,尤其是“不再有来自中国的支票”。暗指大众汽车的困境,是源于中国这个最大的海外市场利润出现大幅度下滑,但这番说辞显然无法说服集团员工,致使双方的矛盾分歧变得越来越大。
就在这个时候,德国政府出手了。路透社报道称,德国劳工部已经表态会对大众集团提供支持,确保德国始终保持“强大的汽车国家地位”。事实上,面临在华经营困难的又何止一家德国大众,这已经成为了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共有的问题。美媒CNN在4号的报道中止不住的感慨,“全球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过去几十年在中国市场享受的高增长和高利润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中国车企,不断在电动汽车这条赛道上创造出新成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车企在电气化转型道路上的举步维艰。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德国大众之外,美国通用、福特,日本丰田都相继遭遇“滑铁卢”。可即便如此,大众集团高层选择关闭本土工厂,依然在西方舆论引起了剧烈震动。因为这一决定是和西方产业界在与中国竞争时的普遍心态背道而驰。
这意味着,大众集团高层判断在德国本土生产的产品,已经不足以参与到国际竞争,这无疑是在变相承认中国的生产环境和营商环境要优于德国。再加上大众集团自带的示范效应,引发舆论轰动是预料中的结果。不过,西方车企并非没有自救的机会,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国政府是如何看待中国崛起。
倘若西方将中国崛起视为“机遇”而非“威胁”,中国供应链无疑就是最好的合作对象,只要西方能够抛弃傲慢的心态,用学习的态度与中国友好相处,痛定思痛的进行内部改革,重振雄风指日可待。但西方若是坚持零和博弈的逻辑,中西可能会“两败”,但是绝不会走向“俱伤”,因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强大秘诀,不止是齐全的产业链,还有庞大的内需市场。
更重要的是,中国愿意向全世界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产品,而不是将对方视为“肥羊”随意宰割。总而言之,“自救”的钥匙始终掌握在西方自己手里,未来何去何从,西方必须慎重地做出选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7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