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俗语道出了粮食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然而,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却频频敲响警钟。就在我们的邻居日本,一场罕见的大米荒上演,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日本的大米库存究竟有多匮乏?黑龙江,这个与日本面积相似的中国产粮大省,今年又收获了多少粮食?这场粮食安全战役,让我们一起探寻真相!
——【·日本大米品质·】——?
“越光”,一个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代表着日本大米的最高品质,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越光”这个名字,其实源于中国。
三千年前,水稻从中国传入日本,当时的日本人对这种来自“越”地的作物,以及它煮熟后晶莹剔透的光泽赞叹不已,便将这种优质大米命名为“越光米”。
几千年过去了,“越光”早已超越了一种食物,它承载着日本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甚至成为了一种信仰。
在日本,对于“越光”的评判,有着近乎苛刻的标准。
每年,一个名为“日本谷物检验协会”的组织,都会对全国130多种大米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分级,从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判,最终评选出“特A级”大米。
“特A级”,代表着日本大米的巅峰品质,而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产自新潟县鱼沼市的“鱼沼越光”。
自1989年以来,“鱼沼越光”每年都毫无悬念地被评为“特A级”,其口感和品质之高,可见一斑。
对于日本人来说,“越光”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一碗米饭,更是一种情感寄托。
——【·产量下降·】——?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越光”神话背后,却隐藏着日本水稻产业不可忽视的现实困境。
自上世纪60年代末达到1400万吨的峰值后,日本水稻的总产量就一路走低,到2023年,已经跌破700万吨大关。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本水稻产量的持续下降?答案或许并不复杂,但解决起来却困难重重。
首先,日本水稻种植面积的萎缩是导致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随着日本社会的老龄化日益严重,农业人口不断流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继承祖辈的稻田,而是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曾经充满生机的稻田,如今却面临着无人耕种的尴尬局面。
其次,农业劳动力短缺也成为制约日本水稻产业发展的瓶颈。
老龄化的社会结构,使得日本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高龄农民无力承担繁重的农活,而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导致日本农业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
此外,日本水稻的价格波动也成为困扰农民和消费者的难题。
——【·“米荒”·】——?
日本的“米荒”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超市货架空了,米价坐地起价,甚至还搞起了限购。
表面上看,是日本国内大米减产,进口需求量一下子上去了。但深挖下去,你会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全球粮食供应本来就绷得紧紧的。那些掌控全球粮食供应链的资本巨鳄,才是幕后黑手,他们操纵着粮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更别提,大部分粮食都被各国自己消化了,国际市场上能流通的,少得可怜。
日本自己呢?说白了,就是手里没粮,心里发慌。他们高度依赖粮食进口,自己的生产能力弱爆了。再加上耕地越来越少,粮食生产更是雪上加霜。
2008年的国际粮食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当时,西方资本想利用粮食危机把锅甩给发展中国家,他们在中国粮食市场疯狂扫货、囤积,还四处散布消息,把粮价炒上了天。
他们的套路就是:先把粮食库存耗尽,再抬高农业生产成本,最后恶意炒作粮价。
中国可不是吃素的。我们有国家粮食储备制度,还有中储粮坐镇,跟那些炒家硬刚到底。
中储粮一边抛售储备粮,一边稳住市场,最终以1亿吨的储备粮和粮价暴跌,给了国际炒家当头一棒。
日本的“米荒”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黑龙江水稻·】——?
黑龙江,位于中国最东北,天寒地冻,一年只有一熟。但就是这么个地方,成了中国的粮仓,全国最多的粮食都从这儿产出。
你可能会说,那是因为黑龙江地广人稀,老天爷赏饭吃。
这话不假,黑龙江的耕地面积全国第一,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还多,而且大部分都是肥沃的黑土,种啥啥长得好。
黑龙江的耕地面积有47.3万平方公里,比排第二的河南多了3600多万亩。
这黑土地可是个宝,全世界只有四块,东北平原就占了一块,其中黑龙江的黑土最多,质量还好,捏把土都能冒油花,说是插根筷子都能发芽也不夸张。
这么好的地,种出来的粮食自然也差不了。
2019年,黑龙江的粮食产量占了全国的九分之一,外调量更是占了三分之一,全国人民吃的米饭,每九碗就有一碗是来自黑龙江。
不过,你别以为黑龙江的农业发展就是靠天吃饭,人家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而且现在还走在了前头,尤其是水稻种植。
以前,黑龙江种水稻,有一半的种子都得从日本进口,毕竟日本的农业科技在那摆着。
但是,黑龙江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憋着一股劲,要搞出自己的水稻品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龙粳系列水稻横空出世,不仅产量高,品质还好,一亩地能产800多公斤,比日本的种子还高。
现在,黑龙江的大米产量已经连续14年全国第一了,2023年更是达到了2440万吨,这可是实打实的成绩。
当然,黑龙江的农业发展可不止是靠换种子,机械化、数字化那也是一把好手。
日本的农业机械化虽然起步早,但他们地块小,只能用小型机械,效率不高。
而黑龙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插秧、收割都不在话下,效率那叫一个高。
更厉害的是,黑龙江现在还搞起了5G数字化管理。过去农民种地,全凭经验,靠天吃饭。
现在不一样了,有了5G,农民坐在家里就能通过手机查看田里的情况,土地肥沃程度、水肥需求,一目了然。科技的力量,让种地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总结·】——?
黑龙江的农业发展之路,说到底就是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成功案例。
从依赖进口种子到培育自主品种,从机械化到数字化,黑龙江的农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可以预见,未来黑龙江的农业将会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拥抱新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光明网——粮食产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为什么是黑龙江?
中国农耕网——数字化“种”进黑土地 端牢饭碗的底气更足
上观新闻——日本闹“米荒”,米价创20年新高!海外游客大米需求量同比暴增,米店要求寿司店老板提价
和讯网——2003年日本水稻称霸东北!国产龙粳31发力,黑龙江已难见日本种子
日本的大米,缩水的钱包!2024-08-27 07:10·财经早餐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6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