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说是不断加深,尤其是普京今年连任胜选之后,将新任期首访的第一站定为北京,更是让人看到了中俄合作的不一般关系。
但普京的盟友、俄罗斯著名“鹰派”新闻主持工作者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却表示:
依赖中国并非是长久之计,这会让俄罗斯变得脆弱。
索洛维约夫为何会这么说?俄罗斯要另谋出路吗?中俄关系未来将如何发展?
索洛维约夫的抱怨
索洛维约夫本人不仅是俄罗斯政论节目主持人,也是俄罗斯的“铁杆鹰派”人物,兼顾克里姆林宫高层的座上宾,政治身份很不一般。
他曾长期被誉为俄罗斯的“喉舌人物”,并且提出了很多类似“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战争”的相关理论,主张对北约进行以牙还牙和无差别打击。
他因为长期批判乌克兰对顿巴斯地区俄族的迫害与屠杀,被西方打上了“谣言捏造者”的标签,还上了乌克兰的政治暗杀名单,但在俄罗斯国内很受欢迎。
在本国利益问题上,索洛维约夫也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坚定盟友。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就是由他提议创办的,目的在于对民众宣传“新思想”。
其中他的一条著名理论就是“以强制强”,认为俄罗斯应该对给乌军提供武器的所有国家军事设施一律进行轰炸攻击。
且索洛维约夫坚定认为:只有比北约更加强硬,他们才会忌惮俄罗斯而不敢过多涉足俄乌冲突,战争才能早日结束,
如果对西方国家的行为熟视无睹,那么他们就会支持乌克兰越来越挑战底线,战争将会永无宁日。
所以自从乌克兰攻入库尔斯克之后,索洛维约夫在国内的声望就更高了。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中俄合作。
在俄乌冲突第一阶段,以索洛维约夫为代表的鹰派群体是主张和中国搞好关系,双方的关系尽可能提升。
他们主要担心的是俄罗斯重兵压境去打乌克兰,国内几乎抽调出所有的精锐力量而空虚,非常“不放心”有百万军队的东方邻居。
且俄罗斯在远东领土的来历不言而明,这些群体支持普京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同时,也主张俄罗斯和中国强化政治外交,以免除后顾之忧好好投身俄乌战场。
但到了现阶段,俄罗斯被西方全面封锁,对基辅的“速决战”又被拖成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俄罗斯转向中国寻找市场。
并和中方进行了多领域的经济合作,中俄的贸易关系也得到了空前强化。
现在可以明显看出的一点是:正如普京所说,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好于历史上任何时期”,贸易领域也是突破千亿大关,正在奔着翻倍去的。
只是此时的索洛维约夫却有些抱怨。
据美国《新闻周刊》9月2日的报道称,索洛维约夫对俄罗斯日益依赖中国提出质疑,并表示这会使俄罗斯变得脆弱。
在他看来依赖中国不是长久之计,这对俄罗斯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索洛维约夫对中俄合作的三个“疑问”
索洛维约夫也提出了他对俄罗斯依赖中国的三个疑问。
其一是俄罗斯在西方的制裁影响之下,当前最紧缺的实际不是坦克、装甲车这些东西,而是人们日常出行所需要的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
现在俄罗斯国内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不得不承认中国产品价格便宜而且供应充足,这是很现实的。
他话锋一转又表示,一个新理解是(依赖中国产品)将会对俄罗斯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是关键的市场影响。
索洛维约夫这段话所暗含的意思是:俄罗斯毕竟还有本民族工业,苏联时期工业甚至是令人自豪的。
但现在民众越来越接受交通工具等产品都直接用中国的、买中国的和制造中国产品,那么俄罗斯自己的市场往哪里放?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和俄罗斯当下保持很友好的关系,但如果未来有一天,中俄之间出现了利益分歧怎么办?俄罗斯会否要因此面临很大的危机?
这段话虽然没有挑明,但其中暗含的元素可能不仅是利益分歧这么简单。
索洛维约夫想传达信息就是如果走到这一步,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将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个问题是,举例如果中国某一天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该怎么办?
这也不难理解,他所担忧的是怕中国对俄罗斯“断贸易”。
正如之前提到的,从交通工具等领域可以看出俄罗斯在选择中国市场路线之后,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越来越深化。
如果这些东西某一天提供不上,民众的各个领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连日常生活都无法保证了。
从索洛维约夫的“担忧”中不难看出,俄罗斯国内确实有很多的民族利益者害怕中俄合作太深化,让他们产生“不安全感”。
大部分人都是担心中国会有一天对俄罗斯脱离贸易,所以俄罗斯应该选择“多元化”供应路线,而不是只找中国这一个国家合作。
但这说起来容易,从实际情况出发是做起来太难了。
俄罗斯面临的“真实环境”
索洛维约夫提到的疑问,根本上来讲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一些问题。
俄方的供应链在解体之后就已经断了,除了军工之外大部分都没有重建,俄历任政府都是以“造不如买”对外倾向于进口,导致他们本土生产能力很弱。
俄罗斯自造的手机、电视、汽车品牌普遍质量差而且贵,所以不是俄民众的选择目标。
这也就造成了俄罗斯人一旦用上“中国制造”,几乎就没有办法摆脱了,因为比他们的国产产品好用很多。
例如在索洛维约夫所担忧的交通工具问题上,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7月中国汽车在俄市场所占份额已经达到61%,俄罗斯自产品牌和其他进口品牌无法与之竞争,非机动车的交通工具上占比更高。
这可能也是他们现在引发“担忧”的来源。
但索洛维约夫提出的三个问题,这种担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产品挤掉俄罗斯产品的市场,这个是杞人忧天。
任何进口的同价位产品都能挤占俄罗斯产品的市场,根本上来说是他们自身的竞争力问题,而不是使用中国货或者其他国家的问题。
比如索洛维约夫提到的中国汽车,俄罗斯剩下30%的国产汽车拉达、GAZ等品牌的使用率中,还有不少是俄政府自己“摊派”的。
俄方自己已经在控制进口和国产交通工具的使用比例,不会让进口顶替国产。
第二个问题,俄罗斯和中国出现利益分歧,对俄“断货”的影响,这个实际上概率很小。
因为中俄国界早已经划定,在普京政府的经营下,中俄现在利益共同点越来越多,利益分歧也在不断弥合。
只要俄罗斯按照战略伙伴这条路走下去,中俄之间不至于产生影响利益的巨大分歧。
且中国没有控制俄罗斯能源、矿产等“生存必需品”,远构不成他们所担忧的安全利益,从这点上是小题大做。
第三个质疑是索洛维约夫担心中国“突然对俄制裁”。
事实上中国对俄政策的连续性很稳定,从俄乌冲突初期至今都是严守中立,拒绝西方所提议的长臂干涉。
中国多次被西方施压和“警告”的情况下都没有转变对俄罗斯的政策路线,未来也不会因为这些发展问题所更换立场。
他们完全是过度担忧所谓的“制裁”,且没有必要。
所以总体来看,中俄合作现阶段来说没有出现问题。
俄媒在去年也承认,他们的物价没有出现快速崩溃、民众没有因为物资匮乏而聚众闹事,和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有大关键的关系。
很多人也认为如果不是中国出口日常生活的物品,俄罗斯民众绝对会“直接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毕竟这是几十万人参与、西方五十多个国家支援的一场世界性战争,俄罗斯人的生活仍然很稳定已经不容易了。
那俄罗斯会另谋出路吗?
俄罗斯会另寻“靠山”吗?
所以按照现状来看,索洛维约夫等人对俄罗斯当前的真实局面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他们都已经开始考虑上了“供应链多元化”,丝毫不考虑是否有“多元化”选择的条件。
当前愿意顶着西方的制裁压力、且能持续不断对俄罗斯供应商品和维持贸易的国家,俄罗斯还真的难以找到第二个。
俄方当前有其他的几个国家来选择,这些国家真的是俄罗斯的出路吗?
首先是印度,印度总理莫迪对俄罗斯的访问非常勤快,也多次和普京会晤,希望强化双方贸易关系以及本币结算。
印度是有自己的“印度制造”,但考虑到实际的原因,印度的生产力对俄罗斯完全供应不上,俄方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也是印度所缺乏的。
再者而言,印俄两国也没有直接交通线连接,商品要经过第三国流通,运输途径非常麻烦。
其次还有土耳其,土耳其占据优势位置,又是俄乌冲突中极少数不愿意对俄罗斯制裁的北约成员国,所以有人提议俄罗斯应该多依靠从他们国家进口。
不过土耳其对俄罗斯的最大作用还是充当交通枢纽,帮助俄方输送物资能源到第三国。
土耳其的商品供应只能满足俄罗斯一少部分市场,而且俄方还对这个国家有所提防。
去年在土耳其申请加入上合期间,俄罗斯就明确以北约成员国的身份对土耳其提出了担忧,说明他们也是信不过的。
还有一个国家是巴西,巴西总统卢拉对俄罗斯的政策友善,双方出口互动很频繁,俄罗斯一度想从巴西获得出口和进口市场。
巴西国内工业品供应规模不大,且最主要是双方的交通线太远,海运贸易周期极长,导致两国的贸易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
巴西市场和俄罗斯市场的贸易进展有所增长,不过增长幅度一直不理想。
另外还包括俄罗斯之前最青睐的市场欧盟。
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商品丰富度来说,欧盟都是唯一一个可能在对俄贸易上和中国竞争的国家,而且中国距离俄罗斯的欧洲中心太远,比不上欧盟国家。
但当前主要的困境在于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并非是俄乌冲突结束就能解决的。
冯德莱恩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预计持续至少五到十年时间,西方对俄罗斯解除封锁的可能性很低,美国也在背后撺掇。
所以俄罗斯即使是希望和欧洲重新恢复贸易,当前情况下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实现。
在这一问题上不难看出,俄罗斯所留有的选择余地并不大,可以说是在当前的背景下,几乎只有中国市场这个单一市场能满足俄方的需求。
至于索洛维约夫所提出的依赖中国带来的风险问题和观点。
事实和实践都能证明,中俄之间是“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参考资料:
《值得关注!中俄投资、金融领域合作又有新进展》观察者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新华社
《外交部:中国和俄罗斯有权开展正常经贸合作,中方不接受指责和施压》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