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向海而“新”
羊城晚报联合广东中行发起广东“蓝色引擎”深调研活动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三面临海,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这座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城市,在密集政策的加持下,正在加速拥抱蓝色经济。“向海图强”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广东发布了《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金融+海洋”工程,形成“海洋牧场”等新增长点。
海洋经济是中国银行湛江分行的重点关注领域。在政策引领下,该行将支持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业务发展新“蓝海”,创新打造“绿为底色,蓝为特色”的蓝绿金融融合发展模式,推出特色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点燃海洋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引“金”入海
“蓝色金融”夯实海上粮仓
网箱入碧海,鱼肥粮更足。在广东湛江的东海岛海域上,总养殖水体达到6万立方米的深海养殖平台“恒燚1号”矗立在蓝海碧波之上,这是当前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养殖平台,也是广东发力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的生动注脚。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装备是重要支撑。2023年5月,由湛江湾实验室牵头,联合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共同成立湛江首个深远海养殖创新联合体“广东恒燚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攻关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作为这支产业创新团队自主打造的深海养殖平台——“恒燚1号”于今年4月正式投产,开启“蓝色经济”之旅。
这座大型深远海养殖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沉浮升降、绿色能源供给、陆海远程通信等,还配备饲料智能精准投喂、养殖鱼群监控识别、养殖环境感知等技术运用,让“靠天吃饭”变成“可管可控”,大大提升了海洋经济的稳定性。
“过去海水鱼苗繁育也只能‘看天吃饭’,现在通过科技赋能改造培育环境,控制水温、光度、咸度和病害等,大大提升了深远海养殖规模和效率。”广东恒燚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定介绍,海水种苗被誉为海洋养殖的“芯片”,是发展海洋牧场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随着广东“粤强种芯”工程的深入实施,当前湛江在章红鱼(学名:高体鰤)等人工育苗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由湛江自主研发的3万余尾、重达9万余斤的章红鱼苗已经入住“恒燚1号”,成为首批投入的鱼苗。
从养殖装备到鱼苗繁育,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一般银行经营贷款需要抵押物或者担保人,且审核时间长、手续多、放款难。”刘定表示,在湛江中行申请2000多万元贷款后,不到20天便收到放款,效率非常高。
2023年,广东中行制定《广东省海洋牧场行业研究及授信策略建议》,围绕牧场渔港设施及养殖设施、陆基产业配套体系、海洋牧场数字化体系等配套服务方案。有了顶层设计的加持,湛江中行紧扣地方海洋产业发展特色,含“金”量十足。近年来,湛江中行对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授信余额达27.6亿元,覆盖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已建成或在建大型智能深海养殖平台的公司共3家,已全部为其核定授信总量用于海洋牧场建设或运营。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越来越多水产企业望海而兴,广东“蓝色粮仓”更加丰盈。
向海图强
精准对接“产业链”与“资金链”
当前,湛江海洋牧场产业链日趋完善,其深海网箱数量占广东全省70%;水产加工企业200多家,水产产业链年产值达700多亿元。
近年来,湛江中行围绕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聚焦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深水网箱、海洋牧场装备、水产养殖基地、养殖加工等重点领域,创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为从事海洋养殖及上下游各环节客户提供信贷支持。
据了解,“粤海饲料贷”是湛江中行为粤海饲料集团下游客户量身制定的半标准化个贷产品,该产品不仅简化了授信客户准入条件,切实提高供应链商户融资可得性,而且以多元化融资融智配套服务解决了商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2023年6月,在得知粤海集团将近20户珠海市下游客户存在融资需求后,湛江中行客户经理提前了解客户信息及需求,做好签约资料准备,现场与客户进行面谈、尽责调查、收集客户签约资料等,加急处理本次批量融资业务,最终此次20笔在一周内全部顺利放款。当前,“粤海饲料贷”目前批复与投放金额均超1亿元。
由于气候宜人、海水优质,湛江不仅出现了以恒兴集团、海威农业为龙头的一大批海洋渔业企业,同时也成长着大量的海洋牧场小微农户、中小企业。“发展海洋经济供应链金融的重点是要选好核心企业或链主企业。”湛江中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成立专项服务小组、开辟快速审批通道等方式,协助链主企业盘活存量资金,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海洋经济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湛江中行推出了许多创新金融产品解决小微农户与企业的融资需求。例如“优新农产专享贷”融资服务方案,专项支持湛江特色农产品,如对虾、罗非鱼、金鲳鱼等,通过将农户在其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生物性资产及生产经营所需的生产设备纳入资产计算,扩大了借款人资产认定范围,降低了融资门槛。
机制创新
特色产品“贷”动特色产业发展
在湛江紫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荆羽绒”)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一条条管道纵横交错,一包包羽绒原材料分区堆叠,各类生产线伴随着提绒机、拼堆机日夜不停地运转,到处呈现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湛江吴川素有“中国羽绒之乡”的美誉,产量占全国15%,占全世界11%。“在中国羽绒行业中,吴川羽绒以原料充足、绒朵大、蓬松度高而著称。”吴川市羽绒行业协会会长、紫荆羽绒董事长陈文坚介绍,吴川地处南海之滨,多条江河贯穿,是养鸭养鹅的宝地。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吴川从原来单一的羽绒原毛集散地,到如今形成鸭鹅养殖、绒毛加工、羽绒制品生产和销售等成熟完善的羽绒产业链条,吴川的羽绒产业在企业数量、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均得到快速发展,羽绒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吴川羽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力量对羽绒企业及下游产业的服务支持。“我需要的资金要有节奏,而中行给我的贷款恰好满足了这种节奏。”陈文坚介绍,羽绒企业分收货季、生产季和囤货季,其中冬天采购量比较大,资金需求量也大,中行根据这些用款需求为企业精准定制了金融方案。在陈文坚看来,中行吴川支行能准确把握行业前景及周期性,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及时的资金支持和最贴心的金融服务。
“服务企业就是要跟企业走在一起。”湛江中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吴川羽绒特色产业小微企业集群,该行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丰富信贷产品供给,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吴川羽绒产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该行支持羽绒业贷款余额达1.16亿元,为“小羽毛”变身“大产业”持续提供金融动力。
一直以来,湛江中行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加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该行新增贷款投放超26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53亿元,并为超120户“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资金超5800万元。
唱响金融“向海图强”歌,有效发挥金融助推器。广东中行将持续奋发作为,在机制体制、产品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服务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文|戴曼曼汪海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5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