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引进片悄悄在院线引发了一阵疯狂内卷。
它不仅在本土院线迅速占领票房冠军宝座,连海外全球票房也屡破纪录,当时已经有一部分海外ID在豆瓣给它打出了8.7的高分。
影片近期引进到内地院线后更是一路猛进,一周之内票房就突破5000万,豆瓣评分直接涨到9.0,直接秒杀同档期的其他电影。
不夸张地说,它绝对是今年最受关注的东南亚电影——《姥姥的外孙》。
这是一部看到剧情梗概,就能猜到故事走向的电影:无业青年阿安陪伴患有癌症的姥姥,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你甚至能想象到,片中肯定会展现祖孙俩的代际隔阂,相互陪伴的温馨时刻,老人临终时的催泪瞬间。
毕竟,“家庭”和“绝症”这两个关键词结合到一起,已经在观众心里形成了固定套路。
的确,这部影片是催泪的,但它的催泪只是其次。
----------以下部分涉及剧透,选择阅读----------
每每讲到东亚家庭故事,很多电影、尤其是国产电影都会隔靴搔痒,既想靠“原生家庭”这个一点就炸的话题吸引眼球,又不想把话说得太绝、太死,生怕触碰到某个隐形的底线,在所谓的审查来临之前,先进行一波自我阉割。
比如前段时间的《抓娃娃》就是如此,即便前面剧情一路高能,最终还是差临门一脚,直接把尖锐的亲子矛盾一笔带过了,不仅结束得唐突,也让影片失去了应该有的讽刺深度。
而正在上映的《姥姥的外孙》,就没有进行这种东亚家庭故事的“自我审查”,它反而把那些人们纷纷避而不谈的东西,从一开始就全盘托出。
影片的英文片名,展现了这个看似温馨故事背后的现实一面——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如何在姥姥去世前赚到百万)。
主角阿安本是个没什么本事的小青年,说是创业做游戏博主,但其实就是为了玩,账号粉丝寥寥无几,还要靠在超市辛苦打工的妈妈支援创业。
偶然间,阿安发现了一条快速生财之路。表妹阿梅因为在爷爷临终前悉心照顾,最终获得了爷爷的房产,她转手就把房子卖了,开豪车住酒店,过上了不用上班的日子。
阿安想,若自己效仿表妹的路,去照顾生命还剩一年的姥姥,说不定也能顺利走上暴富之路。
于是他卖掉了自己的游戏机,搬进了姥姥家,做起了孝心爆发的“全职外孙”,甚至迫不及待地在网络上提前发布了姥姥家的售房启事。
想用孝心换真金,姥姥就这么成为了阿安的“本钱”。
生活阅历丰富的老人,自然从这突如其来的关心中看出了端倪,她知晓自己时日不多,也察觉到外孙孝心背后的私心,但她却没有戳破,有些戒备又有些期待地接纳了搬回来的外孙。
这样的家庭戏,相信每个东亚家庭都不会感到陌生,当孝道跟利益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家庭关系也就变得越来越微妙,养儿防老的传说,如今已经变成了可以算计的生意经。
之后便是祖孙两代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不断磨合,阿安埋怨姥姥起那么早去卖粥,姥姥训斥他为了放置摄像头把观音像移动了位置……一个让步,一个妥协,拌嘴的同时,他们仿佛回到了阿安小时候,其乐融融的时光。
就在阿安得意自己即将成为姥姥心中No.1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两个舅舅竟然也打着类似的算盘。
有钱的大舅在豪宅里专门布置了专业护理床,承诺要做个“全职儿子”,他看似诚心地带着老人去寺庙祈福,结果许的愿跟老人完全没有关系,说得一口的孝心。
小舅更加不靠谱,混得好的时候从来不看望老人,欠债缺钱了才露面,不顾上中年人的形象,对着老人撒娇耍泼,张嘴就是要钱,老人不给,便偷偷摸摸地伸手拿走老人辛苦攒下的20万泰铢去还债。
两个儿子的动机很明确,只要母亲还活着,自己就有“潜在资产”,就有退路。
在亲眼目睹两个舅舅的真实面目后,阿安某种程度上也开始鄙视当初的自己,慢慢地,他的孝心不再是一场表演,而是出自真心。
如果说《姥姥的外孙》主线是外孙的转变,那么副线便是姥姥临终前的这段时光。随着主角阿安的视角,观众对这个即将迎来人生终点的华裔老人,有了更多了解。
正片的第一场戏,精准展现了这个华裔泰国家庭的特点。
清明节,姥姥带着子女去祭拜自己的父母,她指挥着女儿摆放祭品,两个儿子则傻站在一旁,独自来的大儿子还打视频电话,让妻女实现“网络祭拜”,姥姥埋怨他这种重要节日竟然也不带家人一起来。
一旁的阿安被姥姥派去撒花,他干得也是漫不经心,急得姥姥亲自爬上墓地的小坡收拾,结果不慎从坡上跌落下来。
人送到医院,需要家属陪同,这时大舅推脱要回去取车,小舅也说有事,阿安更是想要坐顺风车跑路,只有阿安的妈妈无奈地跟着姥姥走进医院。
甩手的男人,操心的女人,是相当一部分华人家庭的标准配置。
影片中虽然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但依旧能唤起国内观众的共鸣,让人想起自己的小家庭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和利益拉扯。
我们也能从影片中的各种细节,窥见姥姥被“重男轻女”思想支配的一生。
她是移民到泰国的潮州人,平时会讲潮州话,还保留着华人的传统习俗,年轻时奉父母之命与人成婚,育有两儿一女,在泰国还有一个哥哥。
父母临终前,把所有财产都给了哥哥,所以比起哥哥富裕的大家族,姥姥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垂垂暮年依旧需要每天早起去卖粥,而一碗粥的利润只有10泰铢(约2元人民币)。
作为妻子、母亲、姥姥,她的一生几乎都在奉献。
大舅小时候身体不好,姥姥就向菩萨许愿,若儿子身体康复,自己便一生吃素,为了儿子的健康,她果断放弃了自己最爱吃的牛肉。
小舅为她买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她穿得脚痛也不舍得换,因为这是儿子的孝心,她知道儿子混得不好的时候才会回来找她,所以宁愿他长时间不露面,独自守着空房。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买下100万的豪华墓地,不是为了攀比,而是因为“买了大墓地,子女们或许会愿意常来祭拜”。
她拖着病体去看望自己的哥哥,希望哥哥能资助自己买墓地,结果上一秒还把自己当家人的哥哥,下一秒就说她是“外姓人”,不会借给她一分钱。
姥姥既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也逃脱不了被这种思想的“诅咒”。她在临终前,决定把房产留给小舅,因为没了她,小舅无法独自生存。
至于一直在默默付出的女儿、阿安的妈妈,姥姥只能感慨地说,“希望走时你在我身边”。阿安的妈妈苦笑着说的那句“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估计能戳中不少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们。
作为观众,我们无法、也不能对片中的姥姥进行道德审判,因为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人能够完美处理家庭关系,尤其当亲情与利益挂钩时,没有家庭能够做到百分百和睦。
从这个角度来说,《姥姥的外孙》是一部大胆且细致的电影,它撕开了一部分东亚家庭“孝心表演”的伪装,也让我们看到剥离利益后的亲情本质。
影片结尾,姥姥因病离世,原本以为姥姥不把自己当回事儿的阿安,这才发现姥姥从他小时候起,就开始为他定期存钱,只因为阿安那句童言无忌的承诺“姥姥去世之前要为我存一百万”。
阿安这才明白,姥姥在尽力平衡对家人的爱,每个人在她心中都是No.1。
曾经梦想靠姥姥赚取第一桶金的阿安,此刻做出了一个他永远不会后悔的决定,把姥姥为他存的那一百万全部取出,买一块最好的墓地,因为姥姥在他心中排第一。
这样的小反转式结局看似在刻意煽情,但或许就是人们最愿意相信的结局。
比起真金,还是真情最宝贵。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4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