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艇,作为一种比空气轻且依赖自身动力驱动的飞行器,或许听起来不太符合我们常规的“现实”观念。然而,早在一战期间,这种飞行器便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与追捧,甚至称得上为当时的“黑科技”。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公司热衷于飞艇的研发工作,他们不断探索着飞艇在各个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飞艇的飞行原理
飞艇的飞行原理主要依赖于空气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浮力以及推进装置的控制。飞艇的结构大致分为气舱、吊舱、控制系统和推进装置四部分。气舱内储存着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或氦气,这些气体使得飞艇产生向上的浮力。当气舱内的浮力大于飞艇自身重量时,飞艇便能升空。
除了浮力,飞艇的横向飞行和姿态控制则依赖于推进装置和控制系统。推进装置产生反作用力,推动飞艇前进或改变方向,而控制系统则负责调整推进装置的工作状态,以确保飞艇按照预定的飞行轨迹和姿态进行飞行。
红极一时的发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飞艇就被广泛应用了,德国利用飞艇进行轰炸和侦察。德国主要使用了两种飞艇:侦察飞艇和轰炸飞艇。侦察飞艇主要用于侦察敌方的阵地和行动,而轰炸飞艇则用于对敌方城市和军事目标进行轰炸。这些飞艇在夜间进行攻击,因为这样可以更容易地突破防线,到达目标城市或军事设施。
同时,历史上最著名的飞艇便是德国的齐柏林飞艇。是由齐柏林伯爵发明的,初代就有128米长。之后,齐柏林系列的飞艇越造越大,最大的“兴登堡”号甚至到达了245米长。
试飞的“LZ-1”飞艇
用“兴登堡”号举例,它是一艘豪华民用飞艇,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飞艇的中前部,有两层活动区域,上层供乘客使用,下层供机组成员使用。乘客活动区包括但不仅限于卧室、餐厅,甚至还有超大的娱乐区域。
1937年5月6日下午,由于当地雷暴天气的影响,“兴登堡”号晚点数个小时终于出现在了目的地上空。在躲避大风的转弯过程中,飞艇尾部一根钢索断裂,划破了附近的气囊,气囊中的氢气易燃,火焰弥漫,34秒便吞没了整艘飞艇。
燃烧中的“兴登堡”号
但其实飞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安全,齐柏林“伯爵号”便有着160万公里安全运营的纪录,甚至飞越过北极。即使在兴登堡号惨案中,生还率也高达64%。
“伯爵”号前部和尾部照片
当时飞机的安全性并不比飞艇高,但这并没有妨碍飞机的发展。随着航空系统一次次升级,飞机才成了最安全的交通方式。
既然飞机已经成为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为何目前人们还要致力于探索飞艇的更多应用呢?
探索更多可能性
由于目前材料学、安全理念、工程能力的进步,飞艇就变成了一个运力极强的长距离点对点的运输工具,并且灵活性之高,使其不需要跑道、码头就可以完成起降。
俄罗斯Aerosmena公司正在研发一种具有600吨的巨大有效载荷能力的飞艇。该飞艇的航程计划达到4970英里(约8000公里),速度高达每小时155英里或250公里/小时。有效载荷为20吨、60吨、120吨、200吨、400吨和600吨(取决于国际适航证书)。如果这个概念能够成为现实,那么它就有可能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Airlander10,原本是应美国陆军要求作监视侦测之用而设计,而其设计早于2010年已落实,由英国“混合航空器有限公司”研制,但因资金不足一度停止研发。目前,英国当局拨款资助,将它改为货运用途。同时探索在旅途上的更多可能,计划到2030年可以提供飞跃北极之旅。
如果说地球是圆的,那么科技发展也许也是圆的。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也许曾经落后、淘汰的技术,在合适的时机又会被重新拾起。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电影、游戏里出现的“黑科技”可以再一次重回现实。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