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阮佳琪]
英国《经济学人》即将于31日发售的周刊,关注英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态度。文章提到,与正张牙舞爪威胁要对中国车企挥舞“关税大棒”的美欧相比,英国斯塔默政府当前的表态截然不同,他们“明智地选择了尽可能与这种保护主义行径保持距离”。
究其背后原因,《经济学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7月以后新上台的工党政府担心此举会招来中国报复性关税的反击,而且中方出手时可能不会手软,会“打疼”英国。
文章分析称,中国是劳斯莱斯、捷豹和宾利等高端汽车制造商的重要出口市场,这些品牌又在英国汽车行业中占据很大比重。中方若出手,英国汽车业恐遭痛击;而中国的报复行动或许还不仅限于汽车业,苏格兰鲑鱼和威士忌等有着深度贸易往来的商品也可能是非常“肥美”的目标,更何况这还会导致斯塔默政府得罪以此为生的边境选民。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的最新版本中删去了对工党曾跟风美国的描述。最初版本中指出,工党在竞选期间中曾提出的所谓“安全经济学”纲领,是“明确”受到了美国“拜登经济学”的启发,但斯塔默政府上台后改变了口风。
7月,位于英格兰的古德伍德速度节上,名爵、荣威、仰望、红旗、奇瑞等众多中国品牌纷纷亮相。
《经济学人》提到,上个月(7月)在意大利参加七国集团部长会议期间,就欧盟向中国电动汽车发难威胁加征关税一事,英国新任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逆行”发言称,他不打算要求英国贸易救济署(TRA)调查中国的电动汽车。
雷诺兹直言,虽然英国也有所担忧,“但如果你(的国家)有一个非常出口导向型的行业,你所做的决定(必须)是适合该行业的”。当时他补充称,英国国内的汽车行业就是“出口驱动型”的,而且英国的汽车生产公司也没有抱怨过中国。
英国政府同时发表声明强调,“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考虑到英国汽车行业的出口,并根据英国经济进行调整”。
《经济学人》指出,这一点与美国和欧盟的部分国家打着保护本土汽车企业的旗号,向中国车企发难的行为截然不同。
今年4月,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也传递英国业界呼声。作为英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协会之一,霍斯积极呼吁更多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进入英国,并称此举不仅降低了电动车价格,还鼓励了行业创新,实现了消费者和汽车行业的“双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3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