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市粮油区走一圈,货架上往往陈列着各种食用油。
金龙鱼、福临门、胡姬花、鲁花等,五花八门的食用油产品进入家家户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若是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市面上超九成食用油制造企业背后都有外资的影子。
也就是说,我们离不开的食用油,很多都是外资企业在生产,这个结果显然有些出人意料,但从粮油、猪肉价格的变动来看,也能窥得些许猫腻。
毕竟相较于大米、小麦等,猪肉和粮油的价格时有波动。
要说清这个问题,就得从20年前一场席卷中国粮油产业的风暴说起,那场风暴之后,中国粮油产业格局发生根本逆转。
一、没有理由不进口大豆
琳琅满目的食用油均离不开一样原材料:大豆。
中国作为大豆之乡,有长达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大豆产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列。到二战时期,约占全球大豆产量的90%。
照理利用这一先天优势,中国在大豆二次生产,如制造食用油、供给工业方面都占了先机,为何如今市面上超八成的食用油制造企业背后都有外资的影子?这一切的转折也就发生在中国大豆生产占全球产量90%那一年。
那一年,大豆在美国“起飞”。
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作物,中国虽然有大片耕地面积,不过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故而无法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
而美国、巴西等大豆主要出口国,利用高度的机械化(美工业领先世界之后)能大量种植大豆。
自二战之后,美一直主导着世界大豆生产,中国大豆产量份额一度下降。虽说产量下降,倒也够自给自足。
发展到这一步,其实美国并不足以在中国搅弄风雨。
随着时代发展,对大豆的需求逐渐增大。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植物油取代动物油,成为餐桌的必需品。“豆油”趁机抢占先机,一跃在“植物油”界拔得头筹,成为食用油行业的“龙头”。
豆油年产量逐年增加,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如畜牧业、工业——大豆榨油后产生的豆粕是家畜和家畜饲料的主要原料,大豆油是数十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
于是乎,以大豆为原料,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看似不起眼的大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
既然大豆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中国为何不大力推广种植大豆?实际上,国家也曾做过该方面的尝试。
转基因大豆没出现之前,普通大豆的产量低、抗病害能力弱,种植成本高,而作为一种土地密集型农作物,要想扩大产量,就必须扩展种植面积,这对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中国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况且,美、巴、阿根廷等国,大豆产量逐年增加。
产量上,国产大豆低于国外大豆。
种植成本上,国产大豆高于国外大豆。
出口和进口价格上,出口价格高于进口价格。
综上,似乎没有理由不选择进口大豆。从1995年开始,中国成为大豆的净进口国(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虽说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总归需要从他国进口其他物品。就好比印度向外大量出口粮食一样,中国进口大豆不过是顺应发展的一种选择。
不过考虑到战略发展,之前中国对农产品的进口一直实行严格的配额制,即对产品的进口数量、金额进行限制。
其一,能减少对国外农产品的依赖;其二,对国产农产品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从发生于前几年的中美贸易战不难看出,中国内部早已形成闭环的经济循环,这得益于国家对各方面的宏观把控。
然而早些年,中国在这方面并没有严格把关。其实也不是中国不严格把关,实在是有些时候必须做出让步。
二、倒贴钱出口大豆
1995年,WTO(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作为当代最重要的一个国际经济组织,中国这个新崛起的经济体自然想要与国际接轨、加入WTO。
为加入WTO,中国必然要做出些许取舍。
往日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对部分产品都会采取严格的配额制,也是当下亟需改变的一个方面,即贸易自由化。
不管是之前的关贸总协定,亦或WTO,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既然要加入WTO,势必要做些让步。
而这,即是那场风暴的“风眼”。
前面说到,美国大豆产量逐年增加,中国大豆进口量日益增加,于美国粮商而言,这是个大赚一笔的机会。
偏偏中国实行配额制,硬生生将美粮商拒之门外。
既然中国拒美粮商于国门之外,美国就拒中国于WTO之外。中国要想加入WTO,就不可能绕开美国,美国趁机提出条件,要求中国签订《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
经过多次权衡和谈判,中国将逐年取消大豆配额制。这一决定,促使中国逐年增加大豆进口量,继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从表面上来看,这对中国也算是件好事。毕竟美国大豆价格更便宜,对大豆企业来说,自然愿意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价值。
2002年,中国大豆产量巨幅下降。
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必然的结果。美国大豆是转基因大豆,产量高、种植成本低,每年还能领农业补贴。
于美国粮商来说,自然会大规模种植大豆。而中国大豆产量低、种植成本高,除散户会小面积种植大豆外,鲜少有企业会大规模种植大豆。而对于大豆企业来说,也更愿意购买更便宜、出油量更高的大豆。
很快,中国的大豆产量开始下降,就更加依赖从美国进口。此消彼长下,给了美国粮商攫取财富的机会。
中国对美国形成大豆进口依赖后,暗藏着几大危机。
1、抗风险能力差
2022年5月,印度突然宣布减少小麦出口,这一决定对国际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而印度小麦出口仅占全球3%(2021年)。
一个出口量仅占3%的小麦出口国就能对全球粮价造成极大影响,可想对美国形成大豆进口依赖的中国,会有多受掣肘。
不过当下各大油脂企业都沉浸在巨大利益中,并未意识到过度依赖进口大豆会带来的各种风险。
事实上,那段时间各大油脂企业确实赚了不少。毕竟进口大豆的成本低,而出售产品的收益更高。
高额的利润,让各大油脂企业加大进口量,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同质化严重。何为同质化?即经营模式雷同、原料来源单一,致使多数油脂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不高。一旦大豆来源出问题,油脂企业就会受到影响。
2、资金链存有隐患
之所以会刻意提到这一点,为美粮商进军中国市场收购油脂企业埋下了伏笔。一般而言,中国油脂企业的资金周转模式相对固定。
往往是企业向银行贷款,由银行支付进口大豆的款项,企业进行大豆加工、出售之后,再用所得收入归还银行贷款。
由此形成一个闭环的模式:企业贷款-购买大豆-加工大豆-归还贷款。一旦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资金链就会崩掉。
于一个企业来说,一旦资金链断了之后,往往需要继续向银行贷款,若是银行放不了贷,就只有破产一途,这时候外资介入,收购并入也就成了唯一选择。
3、产能闲置
2003年,国内大豆产量不足1000万吨,进口量达到2500万吨,总产量不过3500万吨,压榨产能却达到7000万吨。
也就是说,大豆压榨行业有一半产能被闲置。
巨大的商机意味着更多资本介入,而早已进入大豆市场的企业则会扩大生产,大豆市场表面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多数人并不知道,欣欣向荣背后隐藏着巨大危机。
事实上,那几年美国一直以较低价格向中国出售大豆,用大豆企业的话说,那就是“倒贴钱、送钱”,因此多数人也很难想象仅在一年之后,大豆市场会有巨变。
三、中美大豆之战
2003年秋,美本土大豆减产。
早已对美形成依赖的中国,在美传出大豆减产的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反应——大量采购大豆,以应对全球大豆减产。
这也是一贯做生意的手段,即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前大肆采购,以控制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国际普遍认为南美大豆也将歉收。几大大豆出品国相继传出大豆减产的消息,导致中国各大油脂企业只能溢价采购大豆。
起初,并无人觉得不妥,甚至觉得有得赚。
一旦大豆真正减产,最先溢价收购大豆的企业,一定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前提是大豆真正减产!
从2003年秋到2004年年初,全世界关于大豆减产的消息传的满天飞,再加上伊拉克战争爆发,大豆价格一度暴涨。
即便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却并未浇灭国内资本对大豆市场的热情。
前面提到,仅2003年大豆压榨行业就有近3500万吨产能被闲置,因此大量资本不顾大豆价格上涨,继续加大在大豆产业的投资。
当然,他们均是以一个不可思议的溢价收购大豆。
不过并没有人认为这是个亏本买卖,市场有无法满足的需求,就一定有利可图。中国市场如此,国际形势却急转直下。
2004年3月,南美大豆非但没有减产,而是又一个丰收年,就连最先传出大豆减产的美国,也利用先进技术,填补了去年大豆产量不足的亏空。兴许许多人并不懂其中含义,用一个成语来解释就是“奇货可居”。
“物多则贱,寡则贵!”
2003年秋,大豆价格一天一个价,接连上涨。
2004年春,大豆价格一天一个价,一再下跌。
原本溢价收购大豆,打算利用“奇货可居”大赚一笔,不曾想国际大豆价格一再暴跌,只能断尾求生。
部分企业开始抛售大豆,企图回血。
部分企业采取观望态势,渴望大豆价格回暖。
可不管是断尾求生还是继续强撑,都是亏本的买卖,多数企业都面临着破产,这时候国际四大粮商(美国ADM、邦吉、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介入,以控股、参股、收购的方式介入中国榨油企业。
到08年年底,国内超八成榨油企业已变成外资独资、合资。
直到此时,大多数人才反应过来,这从头到尾就是一场“阴谋”,是一场国家针对国家的做空期货的“阴招”。
所谓的美国大豆减产、南美大豆减产等消息,不过是美国故意放出的烟雾弹,为的是让中国溢价收购大豆。
当中国发现美国大豆并未减产,国际大豆价格早已跌回冰点。于榨油企业来说,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只剩下被吞并一途。毕竟这一招实属釜底抽薪,并无太多企业能撑过2004年的冬天。
当外资以控股、参股的方式介入中国榨油企业后,继而把控植物油整个加工产业,这时候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只收购转基因大豆。
原本中国尚有少量大豆种植基地,再加上国家政策等原因,并未种植转基因大豆,等到外资控股榨油企业后,却只收转基因大豆,迫使豆农只能转种,虽说转基因大豆产量高、出油量大,却有一个致命缺点:种植转基因大豆需配专门的农药。
如此一来,豆农不仅要买专门的转基因大豆种子,还要购买配套的农药。就在这一年,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首次突破70%。
前面说到,大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结果“大豆生产加工一条龙”超八成被外资掌控,可想美国用意之深、之远。
好在国家反应迅速、及时,经过十几年发展,即便市面上超八成的榨油企业依旧有外资的影子,可再也不能在中国出现做空大豆期货这样的事了。
不仅如此,美国如今加息的计谋,就与当年大豆的算盘异曲同工,并且现在美国打算抄底的是中国所有优质资产。
不过,如今美国每对中国打出一拳,就好像打在棉花上一样,更疼的反而是他们自己。毕竟,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古老文明,绝对不会被一个槛绊倒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