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扇门钥匙,两个居民区,合启一个小巷美术馆。
8月29日,位于上海虹口凉城街道的复旦小区和凉城三村居民,将两把“钥匙”在小区内的美术馆内挂牌,也正式开启了两个社区的美术馆共融计划。
位于上海虹口区凉城三村的小巷美术馆
艺术进社区,已经成为了上海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探索。
凉城三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凉城新村街道办事处最初的办公所在地,位于小区东南面与复旦小区一墙之隔的四间独立小屋作为配套设施同建于此时。10年前,小区整治设摊问题,该处改建成小巷书屋暨活动室,成为小区居民读书聚会的空间。
原来的小巷书屋外景
原来的小巷书屋内部
2023年,受街道委托,“社区枢纽站”的艺术家多次考察该处。因其屋简朴而又有独特的三棵松树作为环境,并具有凉城历史始发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又毗邻复旦小区和社区学校,所以用“美术馆式的读书会”理念进行微更新,使其兼具读书活动使用功能及美术馆兼容空间的艺术功能,升级为凉城新村街道城市微更新中的“小巷美术馆”。
改造后的小巷美术馆
改造后的小巷美术馆
今年夏天,小巷美术馆的第一场展览“凉城故事:9张老照片与居民口述”和居民见面了。9幅老照片提供了凉城三村的旧貌信息,通过挖掘居民讲老照片的潜力作为小巷美术馆的开馆。
展览布置成了三个专题分类,屋厅上拉膜灯箱全照明,在有作品和文字墙面配以筒灯,图书与标签卡与墙面组成的总体视觉关系,增强了这个曾经的居民读书区的美术馆气质。
小巷美术馆举办的艺术体验活动
小巷美术馆举办的画扇体验活动
而与凉城三村一墙之隔的复旦小区,也在今年春季,将一座废弃的门卫室内打造成了一座美术馆。“新年神树:刘玥个展”成为了门卫美术馆的开馆首展,这个带有三星堆元素的展览,也正好对应着上海近几年连续呈现的博物馆三星堆文物展。
复旦小区门卫美术馆改造前
改造后的门卫美术馆改造
项目策划者、“社区枢纽站”创建人王南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门卫厅刚刚清空杂物时,不少小区居民好奇这里怎么转变成美术馆呢?“不怕不起眼的空间而是怕过度的美化设计装饰,它也不在乎大小,而在乎小区共建过程和美术馆的专业度如何结合在一起。”
居民参观门卫美术馆
居民参观门卫美术馆
社区美术馆的功效不能仅以空间面积来衡量。居民区的动线范围都是社区美术馆的范围,达成了有社区就有艺术的实际效果。
在门卫美术馆举办的艺术体验活动
王南溟介绍道,从2023年开始考察到2024年先后完成的“门卫美术馆”和“小巷美术馆“,虽然空间很小但艺术流动范围很大,将凉城街道社区学校的所在地联合复旦小区和凉城三村形成一个艺术社区场域。因为有了展览,就有了艺术家工作坊和讲座,还有了周边的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在居民活动室开设专题课程,更有了虹口高级中学高中生志愿者的加入,暑假期间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也在凉城艺术社区开启了专项学生实践。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与居民们合影
8月29日的“钥匙挂牌”是社区学校与两个居民区的特别活动,他们自主完成一件观念作品,即用小巷美术馆的两扇更新的玻璃门特制了两把造型钥匙,由社区学校主持,启动两个居民区的社区美术馆共融计划。
居民们将两把钥匙挂于小巷美术馆中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3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