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评暑期最佳和最烂

向萍说娱乐2024-08-28 23:05:18  65

写在前面

这个月和中国电影最相关的一条热搜,是#暑期档 惨淡#。

今年暑期档票房截至目前是113 亿,仅到去年的一半,整个市场赚钱的片子屈指可数,中国电影不知道第几次又和寒冬挂上了关系。

最近出差经常有行业内外的朋友问我怎么想,我自己其实没有那么悲观,观众越来越难进影院是事实,但这反而是去年行业过热后刮骨疗毒的机会。

你比如,今年相比去年的220亿,比较明显的区别是没有了《消失的她》《孤注一掷》这样的黑马爆款,这俩去年有一个共同点是都属于营销倾向的电影,他并非靠质量的口耳相传来缔造票房奇迹,而是通过营销把它变成谈资电影,成了社交货币(非贬义),拼的是营销的点子和创新。

但今年在整体营销上,其实并没有看到太多新的点子。大家都在试图复制去年的这些电影营销的成功,但观众对这些营销方式的乏味和疲软是来得比行业预感更快的,所以不少本身有爆款潜质的小体量电影,都因此埋掉了。

今年也因为宏观上的片荒,缺少去年《封神》这一类片子口碑过硬,稳扎稳打的工业大片,《解密》和《异人之下》本身都应该是这个位置的片子,但很可惜他们都只能用赔本来验证了去年《封神》的成功,观众口碑到底是多么重要的前提。

一句话的总结就是,如果把去年的片子和营销点子,一模一样的搬到今年,我相信票房还是会上 220亿,同理,把今年质量欠缺的片子+创意欠缺的营销,放到去年,依旧会有“暑期档 惨淡”的热搜。

不会是一年之间突然一半观众抛弃电影院,整天说观众不爱看电影了,反而是为这些行业的问题开脱。

所以,我坚持中国电影没有这么脆弱,惨淡那就在整个产业链上各自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什么都会解决的。

我们还是该骂骂,该夸夸,今晚就是暑期档复盘啦。

复盘的方式,就是我们进行了一些分类盘点,并在原有影评的基础上,总结我们如此分类的理由。

我们稍微回顾了下,这三个月里,我们以每周两到三部的频率,一共写了三十六部院线片,无论是数量还是题材类型,比起去年暑期档都只增不减。

因为是盘点,所以和以往的十佳榜单不一样,我们不会给片子排名,而且这么做还有另一个作用,大家可以看看有没有哪部值得查漏补缺一下,或者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赞同或反对都可以。

(最佳和最烂皆有编辑部内部投票选出,共五人,每人每项各执一票)

暑期档最佳:

《姥姥的外孙》(3票)

暑期档最烂:

《传说》(3票)

票房冠军!有缺点,有解读,有讨论:

《抓娃娃》

近年开心麻花电影里最有质感,最不同于小品式闹剧的一部。问题还是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是选择了解剖和批判东亚家庭教育的主题,但从前半段的喜剧到后半段批判的转折有些不够,不适感在所难免。

好在可解读性不低,多段戏和台词都引人反思,比如孩子在发现被父母欺瞒了近二十年后,奶奶和邻居都是雇人扮演,于是质问父母“你们是哪位老师,墙上没看见你们”。

虽然很难说它适合所有人,但也很难否认,它也会是近年国产片里比较值得拿来讨论分析的一部。

我们一致认为值得一看:

《姥姥的外孙》《从21世纪安全撤离》《负负得正》《异形:夺命舰》《刺猬》《走走停停》

值得一看,指的不一定是片子多么完美,更多是我们确实从中获得了某一方面的感受,而且这些感受也适合大家去尝试和经历。

这些片子里,有的是情感冲击力比较强,题材和表达都足够把人不动声色地摇晃到感性地带,比如最近的《姥姥》,探讨家庭利益与爱的关系,尖锐又不失温度,恰如亲情本身的黏腻模糊。

有的是解读空间足够大,比如《21世纪》,有的是表达足够真诚,比如《走走停停》。

看这些电影的过程,就像平静的内心被掀起了小浪,忍不住跟着节奏起伏。就算走出影院时已如无事发生,也仍有余波在震颤。

走出影院就恨不得忘了的:

《传说》《逆鳞》《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云边小卖部》《沙漏》《白蛇:浮生》

在暑期档之前我们也写过不少院线烂片,经过这几部之后我们坚定了一个原有的结论,就是虽然都是烂片,但烂得并不相同,尤其是观看时的感觉会有不少差异,当然唯一的共性是都有着超出想象的痛苦。

我们就拿暑期档来具体解释一下,如果说看烂片像是批阅作文,那么在这几张卷子里,《沙漏》像是班里那种找不到写作门路的学生写的,有努力的地方,作为青春片会有意放大女性之间近似“情人”的关系,但整体还是趋于保守,照抄了十八年前背过的过时模板,尴尬程度一如我们翻看过去的QQ空间。

《白蛇》和《金玉良缘》都选择了改编经典,前者的思路是放弃了改编,只呈现最古早最刻板的那一套表达,完全舍弃了白蛇这一形象原可以有的开拓性,狭窄单薄得让人忍不住想起女性的现状。

后者是有改编,但是作者没有任何成型的想法,对《红楼梦》只有一知半解就匆匆下笔,故事、人物、细节的编织都过于随意,找不到理解入口,连字迹都随心所欲,卷面一塌糊涂,所以连同情分也给不了。

《云边》作者的取巧非常明显,知道亲情和死亡,爱情和温暖等元素容易勾起观众共情,所以拼凑了各种高分情感文章的高潮部分,机械,生硬,看不出作者的编写能力,情感浓度再高也不能及格。

至于《传说》和《逆鳞》,他们直接拒绝了写作文。

《传说》像在写意识流日记,套了原版《神话》那个考古学教授因为梦而找寻古代宝藏的故事,但中间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不下去的时候连动物都能发挥一个撞飞敌人的作用,幼稚潦草得让人都找不出理由去跟它较真。

《逆鳞》,有着拍黑帮片的心,又有着文艺片的梦,结果是写了不止一首王家卫低仿诗,由于水平过于勉强,所谓的哀伤最终滑向了自恋,主角尊非的形象成为了父与夫的结合,每句话都用于感伤他的选择和命运。

可惜除了作者,没有人会关心他,看完之后,我们都只想感伤自己看到这种程度的烂片,所意味着的选择和命运。

票房过亿,片子过誉:

《重生》《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扫黑:绝不放弃》

这三部的共性很多,故事勉强合格,但表达十分退让,几乎退到无可提及的地步,致力于以最敷衍的方式拉扯观众情绪,所以越往下看问题越多,就比如《重生》,整个片子就只是借用一套犯罪的壳子去宣泄愤怒,用密度过于高的动作戏来辅助观众代入,文戏则不堪一看。

最后往往是编剧自己都快糊弄不下去了,仓促结束,只剩下带着一脑子“啊???”走出影院的我们。

票房低但是好看: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落凡尘》

排片的一言难尽,决定了它们没法拥有太高的关注度,《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甚至上映到现在半个月了,还没开分。

但这些都不妨碍,它们表达的完整和创新度超越了很多同期电影的片子,《落凡尘》借由牛郎织女的壳子做出了大量新东西,以织女的两个孩子为主角,带出成魔、成神、成人只是一念之间的人性母题。

《又是》则精准复刻了全景式的现实,当下日复一日的焦虑都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桥段,并面对无法撼动的一切提出了质疑“你不能吃完橘子把皮一扔就算了,人不是橘子”。

“人不是橘子”。一句难以听到但需要被听到的话。

高估!评分好水:

《柯南》《来福大酒店》《谈判专家》

这三部评都在7分左右,也确实不算烂到一无是处,但我们对片里许多的设计和处理所萌生的反感,远远盖过了欣赏。

《柯南》沉迷于CP狂欢制造,推理退则居末位,本末倒置,《来福》作为聚焦病人家属生存状况的现实题材,却着重塑造男性角色,女性角色被迫成为点缀,《谈判》在改编上过于守旧,比起原版没有太多亮点,还新增了许多问题。

分不高,但我们认为有可看之处的:

《寂静之地:入侵日》

豆瓣5.5,作为恐怖片确实很难及格,忽视了原本“出声就会死”的高概念,恐怖程度大大降低,第一幕出现的枪也没在第三幕响,缺陷比前作只多不少。

但如果作为末日惊悚片,它又有不少奇趣之处,不同于一般借着末日议题的宏大解构,它的切入点非常小,就只是绝症患者想要吃到一块披萨这样看似轻巧的事,自然地带出人与人类文明的退场,让我们重新去自发地感受,自己平时很少注意的“习以为常”。

优点和缺点一样多的:

《狗阵》《解密》《海关战线》

这几部属于问题无法忽略,表达性也强到无法忽略,且都与时代紧密相连。

《狗阵》讲的是西北小镇和里面的人,在时代的洪流中被围困和忘却。

《解密》讲的是过去年代里,一个有解密天赋的天才,为国家交付自己的人生,乃至交付出自己对于国和家的理解。

《海关》用被异化的人物,讨论了官僚主义的原罪,最后还用轮船撞向城市,来完成一整套对宏大事物的解构和悲叹。

问题再怎么显眼,我们还是很难对这样一些片子过于苛责。

失望和期待一样多的:

《异人之下》《头脑特工队2》

这两部原著或前作的口碑都很好,也自然让人有着更多的期待,但水平都难以令人满意,尤其《头脑2》,它当然不算差,但比起前作动人的地方少了很多,第一部里人主导着自己情绪和感受,这一部里则是任由情绪控制人,转折也缺少足够理由。

《异人》则是属于原著粉和路人的双重失望,导演就像家里的长辈,想努力理解家里的二次元年轻人,努力是事实,失败也是,最后是以牺牲整个故事和主题为前提,勉强带出了原著里的主要人物,但我们已经很难再去期待第二部了。

没法推荐所有人,但我们还蛮喜欢的:

《死侍与金刚狼》

近年漫威的摆烂有目共睹,这部故事也还是那么俗套牵强,不过同时沿用了死侍的吐槽来加以消解,且内含大量漫威彩蛋。

因此受众有着非常明确的分层,你对它的喜欢程度,一半取决于你是不是漫威粉丝,另一半取决于你对死侍密集吐槽的接受程度。

我们还是会喜欢,因为电影确实让死侍在吐糟中掀开了漫威的遮羞布,有着一种由旧出新的奇效,而那些彩蛋里,被人们逐渐遗忘的漫威英雄的出场,我们也很难不为此动情,就像跟这些真实的人物,经历了完整的相见、重逢与告别。

成品不佳,但勇气可嘉:

《逆行人生》

还是那句话,电影它知道并且也让观众知道了“房间里的大象”,但却没有(也无法)呈现与直面那头“大象”,里面对外卖员与算法系统的社会性表达依然趋于温和,趋于向内。

最终的结局,也没办法质疑观众觉得你是消费苦难。

这里面包含了它的问题,但我们也忍不住思考另一件事,正是因为现实题材不好触碰,有这样的作品上映,才能至少让我们看到表达的限度在哪里,如果未来不好拍=不拍,这会是我们所期待的吗?我们内部当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就只能谢谢这片所展现出的勇气。

我说完了,大家可以评论区聊聊自己的名单。

音乐/

配图/网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2901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