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一地被指“猪场异味”多年不散 南都实探源头困局

南方都市报2024-08-28 00:00:00  56

南沙区新辉园畜牧养殖场正门。

沿着该条小道可径直去到新辉园养殖场,该道路另一头则连接万新大道,穿过万新大道即可到达广州南外实验学校。

万源花园是万顷沙镇首个安置房项目,距离新辉园约2公里。

新辉园门口张贴有多份不同日期的第三方检测报告,上图为2024年2月4日的报告。

目前需要加强养殖场的环保措施、调整养殖方式、加强监管、协商解决等各方面有效工作,力求对周边的影响能降到最低,营造和谐环境。

————南沙区有关部门负责人

你在日常生活中闻过猪屎味吗?近期,住在广州市南沙区部分小区的多位居民向南都记者反映称,在家中能频繁闻到猪屎味,且臭味经久不散。他们将矛头指向了万顷沙镇的南沙区新辉园畜牧养殖场(以下简称“新辉园”),认为这个生猪养殖场是臭味的源头。

新辉园养殖场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灵新公路东十三至十四涌1450围地块,面积540余亩,是广州的“菜篮子”保供重点项目,保障广州、中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的猪肉供应。对于附近的新垦社区居民而言,养殖场臭味外溢是“老生常谈”,该问题被反馈至南沙区有关部门多次,几经处理终究未完全解决。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近几年,新辉园养殖场臭味扰民的声音多次见诸于媒体报道,有关部门对此数度回应,在养殖场排放达标的基础上继续督促加强除臭措施,减少气味排放的影响。但直至今年7月,相关报道评论区仍陆续有用户抱怨臭味扰民。南都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联系有关部门答疑,新辉园未给予正面回应。

实探

臭味程度因天气和时间而异

南沙区万顷沙镇位于珠江下游出海口,一条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河涌整齐分布其间,一涌、二涌……二十一涌,每条河涌间距约1公里,直至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新辉园养殖场就位于十三至十四涌之间,东部紧邻珠江水道。该养殖场建立于2010年,属广州新辉园农业有限公司所有。

新辉园养殖场所外溢的异味,究竟有多臭?一个多月来,南都记者在不同时段多次来到养殖场及其周边进行了实地体验。

7月15日是个大晴天,下午1点半,南都记者乘车来到养殖场门口,刚下车便可闻到较明显的猪圈味。停留片刻后,味道逐渐不明显,隐隐约约存在。8月6日同样是大晴天,上午10点半左右,南都记者乘车来到距离养殖场六七百米、仅隔一条万新大道的广州市南外实验学校门口,下车时所闻到的猪圈味较7月15日时浓烈一些,适应片刻后异味也逐渐变弱,进入学校后几乎闻不到。

为何与居民所反映的“恶臭”有明显差距?南都记者深入走访学校及附近居民后,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记者来的不是时候。据介绍,强烈异味往往出现在养殖场处理生猪粪便污物阶段,随着不同风向会飘向不同片区产生影响,其次是早晨、高温多雨、雨后转晴等天气时段,高温会加重养殖场粪便发酵,水汽蒸发则会让异味加强扩散。若是作业时间叠加不良天气影响,异味就会更胜一筹。

距离新辉园最近的是广州市南外实验学校,以及挨着该学校、正在建设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园区)。

广州市南外实验学校占地面积202亩,是十五年一体化的民办国际化双语寄宿学校,一期、二期项目分别于2021年9月、2023年9月迎来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开学。南都记者向该校所属的合景教育集团综合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了解到,学校位于养殖场西面,每当东风尤其东南风较大时,校园里便能明显闻到猪圈味,高温多雨天气尤甚。该校一名保安也向南都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据悉,校方也曾多次将此问题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并联合新辉园沟通解决方案。

7月15日当天中午,南都记者还走访了附近的村社与小区。今年70岁的梁伯一直住在十三涌,在他印象里,臭味自养殖场落地后便开始出现,因风向、天气而异,“今年四五月份多雨,那段时间臭味特别明显,整个屋子都能闻到。”

靠近十三涌的万源花园是万顷沙镇首个安置房项目,距离新辉园有约2公里的距离,该社区街坊之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一次比较明显闻到异味是在两个月前,自己在二楼办公,打开窗户就能闻到,“最近倒没有发现,感受不到(臭味)”。她同时还提到,自己家住十二涌区域,每当雨后,在十二涌也能闻到明显臭味,需要紧闭门窗。

对此,南沙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证实称,今年上半年,受养殖场臭味影响的反映较多,归因于异常的天气与风向,“我们有专人负责监测天气情况,发现上半年的东南风天气特别频繁,我们也及时根据天气情况督促养殖场开展相关防范应对工作。”

调查

该猪场属传统养殖场,易出现环境弊端

根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于2013年10月在南沙区政府官网公布的一份《广州市南沙区新辉园畜牧养殖场设施农业项目用地协议》,该项目共有两块农用地组成:

地块一即为养殖场,属于生产设施,用地面积为540.234亩,这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大小。地块二位于十三涌以南、万新大道东侧,面积为12.968亩,主要用于必要管理用房、检验检疫检测室、动物疫病防控设施、临时存储用房,属于辅助设施。

该协议显示,地块一的租期为2010年1月1日至2029年12月31日,地块二的租期为2023年4月1日至2029年12月31日。协议要求,养殖场建筑设计须符合建筑安全、生物防疫、生态环保等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规定,养殖场地块不得搭建或安装永久性承重地梁,建筑形式不得为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工厂化养殖场所(含繁育车间、设施养殖池)车间采用简易的轻钢结构、木结构;车间及设施养殖池采用铺设预制板、水泥抹面等方式设置;车间顶盖采用锌瓦、玻璃钢瓦或塑料薄膜等覆盖材料。

用于辅助设施的地块二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结合养殖需要,集中建设兼有多种功能的用房建筑形式应为活动板房、集装箱或其他临时装配式活动房。整个项目采用架空、铺设预制板(木板或混凝土预制件等)、环保薄膜等工程技术措施保护耕地耕作层,不硬化、挖损地面或建设永久性建筑,且种植条件随时即可恢复的。

这就意味着,新辉园属于传统建筑形式的养殖场,不如现代化新型养殖场那般能做到环境完全封闭,在此条件下处理养殖产生的废弃物,不排除会产生一定气味,从而影响周边区域。

矛盾点

气体排放达标,臭味却无法避免

新辉园养殖场臭气产生主要是在生产、清理等环节。南都记者从新辉园方面获悉,养殖场会通过刮粪便机,将粪便收集到粪便处理中心统一处理,制作成有机肥料。每天作业一次,一般安排在晚上作业,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据了解,2021年8月,自从养殖场周边陆续建起安置区、学校和医院等,新辉园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臭气处理,包括在猪舍、有机肥车间等区域升级安装了自动高压喷雾除臭系统,从每隔半小时缩短至每隔15分钟喷淋一次生物除臭菌;在生产区域安装了112台“欧式空气除臭柜”,提升除臭效能;在饲料中添加促进生猪消化吸收的生物菌,提高饲料消化率,从源头上减少养殖臭气的产生。不仅如此,新辉园还成立了环保(养殖臭气治理)处理组,安排人员全天候值守,负责臭气治理巡察、排查及处置等工作,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这些说法得到了合景教育集团综合管理部有关负责人的证实。其表示,学校与区里有关环保部门、养殖场沟通协调了多次,养殖场方面同意将废料处理时间安排至后半夜,尽量不影响在校学生上课。“我们多方还成立了一个协调小组,只要发现臭味明显,我们就随时在小组群里反馈,相关部门及时安排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寄宿,学校还在宿舍安装了空气净化器。

此外,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区分局安装了在线监控检测系统,实时管理养殖场废水处理问题。废气则由该分局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采样检测,新辉园门口就张贴有多张第三方检测报告。

南都记者获得了南沙区环保部门于今年8月1日对新辉园畜牧养殖场废气监测的一份报告。报告显示,监测时间为今年7月23日,指定的监测点位为4个。监测结果显示,四个监测点的臭气浓度均远低于2009年起实施的广东省地方标准要求的标准值60,亦达到了今年5月开始实施的新标准中的要求(标准值20)。

南沙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还介绍,除定期的第三方检测外,新辉园四边边界上都安装了抽取检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臭气浓度一直控制在20以下。只不过,作为一家传统生猪养殖场,在不具备密闭生产环境的情况下,即使各项标准达标,臭味外溢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思考

项目规划如何选址,新旧区域如何协调发展

养猪乃民生行业,生猪稳产保供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推动广东全省生猪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决定,自2009年起分三年在全省范围内评选300家生猪养殖场作为广东省重点生猪养殖场。2012年6月,南沙区新辉园畜牧养殖场获挂牌“广东省重点生猪养殖场”,也先后获评农业农村部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示范场、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等称号。

新辉园落户南沙初期那几年,作为传统农业镇的万顷沙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养殖场周边更是鲜少高楼与人气。2016年启动改扩建后,新辉园生猪年存栏量增至3万余头,生猪产品主要供应广州及中山、东莞等周边地区。随着万顷沙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辉园周边规划新建起大型小区、学校、医院等人口集中区,它也从原来的畜禽养殖示范场,日益成了不少居民眼中的“不和谐因素”。

这似乎需要探讨新建建筑的选址问题。根据2010年5月1日起实施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第五条指出,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第十条更是指出,种畜禽场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1000米以上。

2022年12月1日起,新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22年第8号)生效,其中第六条指出,动物饲养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之间,各场所与动物诊疗场所、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

可见,新辉园养殖场周边新建的公共场所,均应充分考虑布局选址距离。而城市化建设进程不可逆,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位置、在建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的万顷沙镇也将迎来更多人气,区域建设用地如何做好项目规划选址,让新旧区域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关于《万顷沙中心镇(DW0506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正》通过审批正式生效,内容包括将部分商业用地兼容商务用地修正为医疗卫生用地,即为如今在建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园区)用地。该规划单元涵盖了广州南外实验学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园区)项目及其他商业商务用地、二类居住用地。针对该单元规划及修规的合理性,南都记者联系了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进行采访,截至发稿前未获得答复。

事实上,周边居民亦有理解新辉园的声音。一位新垦社区的老居民告诉南都记者,过去自己在家也搭过猪圈养上三五头猪,即便每日给猪圈做清洁,臭味也难以避免,“希望能尽量减轻吧”。合景教育集团综合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生猪养殖也是民生工程,在此情况下,多方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可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近年来,有不少声音指向新辉园最终搬迁至别处的可能。南沙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表示,这在历史原因或规划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目前更需要做好加强环保措施、调整养殖方式、加强监管、协商解决等各方面有效工作,力求对周边的影响能降到最低,营造和谐环境。

也有网友表示,实际上,让养猪场搬走也会使地方犯难,毕竟这有可能让当地无法获得生猪就近供应,导致猪肉涨价。

养殖示范场VS不和谐因素

新辉园是广州的“菜篮子”保供重点项目,落户南沙初期那几年,万顷沙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养殖场周边鲜少高楼与人气。2016年启动改扩建后,新辉园生猪年存栏量增至3万余头,生猪产品主要供应广州及中山、东莞等周边地区。

随着万顷沙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辉园周边规划新建起大型小区、学校、医院等人口集中区,猪场臭味外溢困扰了附近的社区居民多年。新辉园也从原来的畜禽养殖示范场,日益成了不少居民眼中的“不和谐因素”。

专家声音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监事谭国戬:

应充分思考解决矛盾的可能性

现阶段,养殖场环保标准与居民基本生活标准之间的差异性,使得生猪生产与居民生活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点。在我看来,矛盾点已然存在,相关政府部门要充分思考解决矛盾的可能性:一是养殖场重新选址搬迁,二是在原址基础上进行养殖场所与硬件的改造升级,以此符合居民生活标准,实现居民生活与生猪养殖和谐共生。如此一来,官方在对照数据标准办事的基础上,更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养殖场生产与居民生活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未来城市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由于每个城市的发展空间有限,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如何保障耕地、水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需要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进一步做好“红线”规划,同时应用好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发展水平。通过更为前瞻性、系统性的城市区域规划,实现三农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2163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