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信华的身上,有很多光环:重庆第一代女出租车司机、全市首批重庆“雷锋的士”志愿者、第九批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重庆五星级志愿者、重庆好人、中国好人……
但她最珍惜的荣誉,是来自陌生孩子一声声亲切的呼喊:曾妈妈。
2007年,在重庆市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租公司)开出租车的曾信华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一群贫困的孩子,在物质资源匮乏又缺少心灵关爱的同时,这群孩子见到这位陌生又亲切的阿姨,竟然喊出了:妈妈。
这一生“妈妈”系定了她和一群陌生孩子一生的缘分。
时光流逝,爱意流淌,这群孩子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学到了技术,但他们从未忘记,有这样一位“曾妈妈”在他们人生中,如同一束光,照亮着他们前行的路。
曾信华的爱人叫张瑞平,也是拥有“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全国奥运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万名公众代表”“重庆十大优秀志愿者”“重庆首届十佳文明驾驶人”“重庆最美交通志愿者”“重庆好人”等诸多荣誉的一名出租车司机。
在奉献爱心和做志愿者的道路上,这两位来自市租公司的出租车夫妻,齐头并进、相互扶持。
爱心送考结缘志愿服务
她随后加入到志愿者大家庭
曾信华在重庆出租车界,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1990年,曾信华拿到驾照后成为重庆市最早的一批出租车女驾驶员,开过奥拓、夏利、小公主等等一系列曾经在重庆市场上出现过的出租车,因为车技好人又心善,一些和她关系好的朋友称她为“爱心姐”。
这个“爱心”的诠释,内容颇为丰富。
2007年,曾信华加入到重庆市的志愿者服务队中,主要是为了爱心送考。她记得,送考前,当时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和出租汽车行业协会还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因为志愿者说话做事,都有可能影响到考试的孩子们,所以我们非常谨慎。”
6月7日早上6:50,曾信华带着四份牛奶、面包、香蕉、巧克力、鸡蛋在约定好的地点等着四名考生。两天爱心送考结束后,原本以为这起微不足道的爱心之举已经结束,没想到她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曾孃孃,谢谢你送我们参加高考,原本我还有点紧张,但是看到你,我一点儿也不紧张,这回考试考得还不错。”
录取通知书拿到以后,这名考生还告诉她,自己考取了一个二本的大学,比最初预计的多考了40分。
“这个娃儿的一番话,是我想把志愿者做好的原因之一。”曾信华回忆,从这以后,志愿服务队只要有活动,她都会参加。
爱心源源不断奉献
她为山里孩子捐献图书室
2019年学雷锋月。
曾信华从同为志愿者的龚福兰处得知,黔江区双石小学由于基础条件差,还非常缺书,当地小朋友看的书还是很多年前的旧书。龚福兰是黔江人,她说,她希望能给孩子们找到一些城里孩子不要的绘本,只要品相好,能读就行。
得知这一消息,曾信华和爱人张瑞平一同驱车前往了黔江双石小学。时隔多年,曾信华依然记得当时第一眼的场景:教舍条件不差,但适合学生读的书不多,甚至还有一些黑白的读物,“我儿子当时上高中,他小时候都是读的彩色绘本,这种差距,我一下就感受到了。”
一位流着鼻涕的娃娃拉着她的手,胆怯地问了一声:“你是谁?你是来看我们的吗?”说完,这个孩子一阵风似的跑了。后来,曾信华和张瑞平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几年才能回家一次,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遇到和父母年龄相仿的叔叔阿姨都会特别亲切。
“回来过后,我就开始给孩子们筹备书。”曾信华希望,这些让她牵挂的娃娃们能读到崭新的书。为此,她花钱从新华书店、经典书店买来了书。
3月27日这天,曾信华买好价值4000多元的课外读物,装了满满一车。次日她带着这些书来到黔江区中塘乡双石小学,建立“曾信华爱心图书室”。由于路途颠簸,单日往返达600多公里。
曾信华成为了这所学校20多个小朋友的“曾妈妈”,离开学校前,她寄语孩子们:“好好读书,长大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对一帮扶孩子们
在经济和精神上给予帮助
10多年前,因为一场爱心志愿者活动,曾信华来到了江津区西城小学。这是当地一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读书的学校。当时,孩子们都开心地在操场上迎接志愿者叔叔阿姨们的到来,一位面色苍白、瘦小的女孩吸引了曾信华的注意。
“她站在那里不说话,只是呆呆地望着我,我过去抚摸着她的头,她说话的声音很小。”经过了解,曾信华得知,这位名叫刘家序的女孩,母亲因癌症去世,父亲在外地打工,平时寄宿在姑姑家,“她当时读一年级,我听到她的身世,真的好心疼。”
曾信华(左)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女童刘家序(右)
作为一名母亲,曾信华心疼女孩从小就没了妈妈,而作为志愿者,曾信华更心疼女孩需要一种长久的陪伴,也就是这一天,她决定要长期帮扶她。
给女孩买衣服,常常去看望对方,曾信华说,孩子的家庭条件其实并不算差,姑姑家里非常爱她。每次去看刘家序,女孩都非常开心,坐在曾信华的身边撒着娇,摸着她的手,仿佛摸着自己的妈妈一样。
“幺儿,你最近在学校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要和曾孃孃分享的吗?”
“我最近交了两个好朋友,她们的爸爸妈妈也在外面打工,平时她们都会给我说小秘密。”
……
两个人亲密无间的聊天,让人看不出来她们之间并没有亲缘关系。
2024年春节,张瑞平带着曾信华回老家江津过年,回家时,看到一个名叫何作瑞的小朋友穿得非常单薄。一问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在外打工受伤后,行动不便,母亲在何作瑞两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家出走。说起来8岁的年龄,何作瑞却比同龄人矮小许多。
曾信华一对一结对帮扶留守儿童何作瑞(中)
“我们俩只是互相看了一眼,就懂起了彼此的心意。”张瑞平说,他蹲下来抱着这个孩子,曾信华打开汽车后备箱,把平时就准备好的爱心羽绒服拿出来,给孩子穿上。
许久没有穿过新衣服的何作瑞高兴得不得了,“我们看到他在笑,这个笑容才符合这个年龄的孩子啊。”
当天晚上,两人还作出决定,要一对一帮扶这个小朋友,“这种帮扶包括经济上和精神上,现在孩子还小,我要经常给他买衣服、书包、书这些带去,今后他大一点,张瑞平还要教他如何顶天立地,成为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男子汉。”现在,何作瑞叫曾信华为干妈,叫张瑞平为干爹。
类似这样的帮扶,曾信华还有很多。自从成为志愿者开始,曾信华一对一帮扶的孩子达到26人,其中一部分孩子考入大学,学业有成。一部分孩子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技能有了一技之长。
曾信华集中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江津双福第九小学六名留守儿童
相识于志愿活动
是彼此对方最好的“贤内助”
在志愿者这条路上,曾信华一直感谢丈夫张瑞平的支持。
2007年,张瑞平主动加入爱心志愿者队伍,参与爱心送考,和曾信华一样,他们从这一时刻开始,开启了自己的志愿者生涯。
作为重庆“雷锋的士”红岩先锋队五星级驾驶员,在驾车服务中,张瑞平总是热情服务每一位乘客,提行李、扶老人上车、向外地乘客介绍重庆美食美景等。在驾车行驶途中,遇到那些老弱病残孕等有特殊情况的乘客,总是选择优先接送,并对7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搭乘。每位乘客下车时总会听到那句朴实温馨的话:“请把您的随身物品带好,慢走。”
张瑞平热衷于公益事业,策划、组织、实施公益活动上百场,拟发简报近万份,对外发布公益活动宣传稿近5000份。
2007年以来,每年坚持免费接送高考考生、义务植树、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千年雪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特别贫困山区”“甘肃地震”等捐款;认养特困山区遗孤小女孩直至成年,结对关爱留守女童,和曾信华一起结对帮扶“两参”遗孀83岁的彭婆婆……
夫妻俩为甘肃地震捐款
在爱心帮扶的路上,夫妻俩分工明确、齐头并进,成为重庆志愿者队伍的骄傲。
记者手记:
志愿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志愿者路上的夫妻档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认识张瑞平是在10多年前。当年出租车爱心送考时,这个热心的老大哥总能给人一种温暖又细致的感觉:为学生准备早餐、提前做好线路规划……
在那之后,张瑞平还在自己的车上推出70岁老人免费乘坐的服务,又一次吸引了我的注意,成为我笔下的新闻主角。
张瑞平说,做志愿者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一生的事业。
如今,张瑞平和曾信华的两个孩子也都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他俩非常理解父母的付出:人与人之间,唯有真诚方能感动。
17年来,他们帮扶过的孩子逐渐长大成人,有的孩子还会打来电话报喜,比如为人父母或者找到了好的工作。
听到这些电话,夫妻俩都很高兴,“我们把他们也当作自己的孩子。”
当记者问他们,今后对志愿者帮扶有何打算时?曾信华说,志愿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张瑞平则表示,做这点事情只是希望不负初心,相比获得的荣誉,他俩的帮扶是小事。
但这件看似“小事”的事,足以温暖人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