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银行陆续披露2024年半年报,整体呈现盈利稳健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在业绩确定性较强和低估值、高股息率等因素推动下,银行股近期成为A股弱市中的亮点。
国有大行基本面稳健受青睐
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大盘弱势走低,国有银行创新高”的现象。例如,中国银行近日创历史新高,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近30%。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大行的动态市盈率甚至高于部分中小银行。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国有大行估值创新高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基本面保持稳健,有利于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有大行凭借资本实力、广泛的业务网络和较高的抗风险能力,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二是估值修复。过去几年来,银行板块整体经历长时间的调整,估值处于洼地,国有大行以其更高的确定性,更容易受到市场青睐,助力其修复估值。三是国有大行的高股息特点契合当下市场倾向。在存款利率下行、金融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偏爱国有大行高股息的特征。
“今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及市场波动剧烈,基于保守策略,机构更倾向于低估值、高股息率、基本面稳健的国有大行。”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镰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国有大行在经营稳健性、盈利确定性、分红预期等方面优于中小银行,更符合现阶段机构的风控要求和防御策略。在投资策略趋同的情况下,“抱团”国有大行成为机构的共识。在巨额的流动性支持下,国有大行的估值快速上升,甚至高于中小银行。
净息差收窄出现企稳迹象
半年报显示,南京银行、平安银行、沪农商行、江苏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常熟银行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8.51%、1.94%、0.62%、10.05%、16.64%、0.86%、19.58%。业绩快报显示,浙商银行、杭州银行、齐鲁银行、苏农银行、瑞丰银行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3.31%、20.06%、16.98%、15.81%、15.48%。资产质量方面,杭州银行、常熟银行6月末不良贷款率均为0.76%,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3%。
叶小杰表示,上半年银行业绩走势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整体经营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多数银行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放缓的趋势。二是资产质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不良贷款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且相对稳定,整体拨备覆盖率水平也维持在较好状态,具备较好的风险抵御能力。三是净息差延续2023年以来的收窄趋势,但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与一季度末持平,出现了企稳迹象。四是中间业务收入面临挑战。部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出现下滑,可能与监管降费政策、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相关。
“上半年银行业经营提质增效的态势更加明显。今年以来,银行业经营逐步摒弃规模情结,信贷投放更加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普惠贷款和绿色贷款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水平。”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
据杜阳分析,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共计12574.1亿元,同比增长0.36%,增速水平有所放缓。净息差稳定在1.54%的历史低位,止住了下滑趋势。监管部门针对高息揽储行为的治理初现成效,为息差回归常态化水平奠定了基础。非利息收入成为低利率环境下的重要收入来源,截至上半年末,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为24.31%,同比提升约3个百分点。截至上半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6%,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延续向好态势。
高质量发展有望持续深化
展望下半年,叶小杰认为,银行业仍然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例如,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投资活动低迷等对银行业经营环境构成挑战。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回暖和政策的精准调控,银行业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净息差有望进一步企稳。此外,银行业务结构持续调整。银行业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拓展多元化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以应对净息差收窄的情况,保持资产质量的相对稳定。要关注宏观经济波动、行业风险暴露等因素的潜在影响。
杜阳称,下半年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将持续深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信贷投放更加强调“精准直达”,重点关注做好“五篇大文章”带来的重大机遇,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盈利显著回暖,净息差稳步回升,银行将通过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拓宽营收渠道,不断提升经营发展的可持续性。继续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关注重点行业的风险识别和化解,加大资本补充力度,增厚风险缓冲垫。
李镰超表示,下半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仍有下降的可能。一方面,净息差仍有继续收窄的压力。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收入在营收占比中高达八成左右,意味着净息差的变化对净利润影响明显。另一方面,基于稳增长的需要,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持续走低,下半年LPR仍有下降空间,各家银行普遍表示,未来的资产收益率仍有下行压力。同时,“资产荒”仍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寻找风险和收益匹配的优质信贷资产难度加大,难以填补房地产和平台类项目不足所带来的需求缺口。
“在有效信贷需求总体不足的背景下,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的压力较大。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如何降低负债成本是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李镰超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0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