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墓园上班,远离人烟同事也不全是人”
“半夜一个人给逝者化妆,但是厕所离得太远不敢去”
“诶,你用的这个散粉,我给逝者化妆也用这个”
……
“00后”入殓师“汤木檀泽”火了!在她的自媒体视频中,这位留着学生头、外表呆萌甜美的女孩,常常一脸淡定地站在骨灰盒与寿衣前喊着“干活!”极致的反差感,引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
“汤木檀泽”本名王男,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在在江苏盐城一家殡葬服务公司工作。她用松弛的段子、冷幽默的方式,讲述自己的工作日常,刷新了网友对殡葬行业的刻板印象,被“粉丝”亲切地称呼“汤汤”。
“00后”入殓师
“省去了和人打交道的烦恼”
今年23岁的汤汤,6年前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以后的职业是入殓师。高中时,汤汤的一位高年级朋友阴差阳错地被录取进了殡葬专业,向她吐槽自己“悲惨的经历”。
无心插柳柳成荫。听完朋友的描述,汤汤莫名觉得这个专业很适合自己。“我性格较内向,不太喜欢和别人打交道,做不到每天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示人,做这行可以省去很多和人打交道的烦恼。”
加上曾经亲眼见证了姑母的离世,临终时没有人整理她的衣物和仪容,只能让她以狼狈的姿态离去,让汤汤更加下定决心,成为一名能够体面送别逝者的殡葬师。
殡葬,在传统观念中是个“晦气”的行当,从业者对外都三缄其口。尽管当时父母都不支持,但汤汤有自己的想法:“别说什么晦气不晦气的,挣不到钱才是最晦气的。”
高考完,汤汤还是坚定地选择了防腐整容专业——用技术手段对逝者的身体和面容进行修复。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干这一种活就行了,2021年毕业后,汤汤正式进入殡葬行业以来,穿寿衣、遗体化妆、主持、襄仪、插花等等活计她都干过。
尽管工作地点在荒凉的郊外,离繁华的街区很遥远,离坟塚和墓地倒是很近。但汤汤说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如果我们让逝者很安详、很体面地离开,最后的模样会永远地刻在生者的脑海里,或许他们会更好地去活着”。
自由分享不说教
“我其实没有想要去传递什么”
生活中的汤汤和许许多多的年轻女孩子没多大区别:喜欢逛街,喜欢热闹,以及喜欢看短视频。
有一天,汤汤在网上看视频时看到很多人说殡葬行业“钱多事少”,“也没有人出来辟谣,那我就发一个试试呗。”没想到第一条视频就“爆了”,从去年7月她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到现在,在抖音上吸粉近150万。
点开汤汤的主页,我们经常会看到“死亡”“遗体”“殡葬”等字眼,视频背景板是一排寿衣和骨灰盒。大部分视频的开场白都是“干殡葬的一天——”在她的视频里,有很多让人惊掉大牙的操作,比如排练葬礼拿自己的照片当遗像、当入殓妆模特、饭局上敬酒词是“一路走好”、打车回墓园跟司机说送她到第几行第几列……丝毫没有死亡的严肃和悲伤,只有分享工作、生活时,让人忍俊不禁的笑点。
作为一名“00后”入殓师,她用更加开放和坦然的态度面对生命终点,让人们学会以一种更加冷静的态度看待生命。“其实我并没有特意想要去传递什么观念,如果在拍之前就想好,我觉得会有很浓的说教味。”汤汤觉得自己只是想简单地分享工作日常,让大家对真实的殡葬行业多一点了解,至于大家能获得什么,就看自身需求了。但她的殡葬科普视频,却改变了很多抖音上年轻人对殡葬行业的认知,乃至对死亡的态度。
死并非生的对立
关于“生死”的讨论变得轻松了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对于“死亡”这个话题,人们常常讳莫如深。“死”这个字,代表着一种“丧气话”,不吉利。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与他人交流,会刻意绕过被视为人生终点的死亡,以至于多数人面对死亡的时候,只有对未知的恐惧。
而近年来,像“汤木檀泽”一样的“00后”新人开始进入殡葬行业,玩起了“晦气”文学,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工作日常,百无禁忌,各种“地狱玩笑”信手拈来,为职业“代言”“正名”,带领大家用不一样的视角打开这个行业,让人们对殡葬行业的偏见逐渐减少。
“汤姐,你能帮我把老板火化了吗?”
“汤汤,我如果找你入殓能打折吗?”
“汤汤,捧骨灰时不小心洒了怎么办?”
据了解,汤汤的“粉丝”大多是24~30岁的年轻人,评论区的粉丝发言,都让我们看见,“生死”这个话题,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嘴里变得轻盈。
他们并不忌讳谈论“死亡”,甚至主动去“体验”。他们发起遗照约拍、开设死亡咖啡馆、模拟葬礼体验躺棺……他们传递了一种观念:“生死”是大事,但不要过分恐惧,此刻怎么活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汤汤说的“活着就不错了,游戏人间,及时行乐,说不定哪天就下线了。”
不过评论区也曾有人质疑,把死当作段子和玩笑讲出来是不尊重死亡,汤汤很认真地置顶了一条自己的回复:“我个人的看法里,死亡有什么好尊重的,死亡不过是很正常的自然规律罢了,我要尊重的是逝者和逝者家属们,我敢说我对每一具遗体都认真修复,认真化妆,认真沐浴更衣了,对每一位家属都好好服务了,我认为做到这些就够了。入殓师也是一项普通的工作,如果赋予这项职业太大的神圣感,同理心太强,那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健康的。”
事实上,正如汤木所说的,生死乃常事,死亡更是每个人都将面临的归宿。逃避不能解决悲痛,换一种方式,正视它、了解它或许能更让人们更加坦然。
因为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死亡一无所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沈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0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