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粟裕大将一生经历恶战无数,最让他感到压力山大的,还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时候。当得知黄兵团已被彻底歼灭、黄百韬被击毙的消息后,他大喜之下站起身来,随后便晕倒在地,满座皆惊。
如果把粟裕一生遇到的各路强敌一一列出来,黄百韬必然并列其中,而且排名相当靠前。在人们一般的印象中,黄是标准的杂牌将领,其赖以起家的整编25师也是标准的杂牌军队,却在派系林立、等级森严的蒋军中胜过了一众嫡系,实在是一大奇观。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华野部队攻入黄百韬的指挥部】
说黄是杂牌将领,主要因为出身北洋系的直鲁联军,未曾上过保定和黄埔两大军校,不在蒋氏北伐大军之中。但由此而认定黄是杂牌,却是难以自圆其说,因为蒋氏是绝不会把10万重兵交给非嫡系者手中的。
众所周知,黄百韬发迹于抗战时期的第三战区,顾祝同对他有知遇之恩。但黄之前是被何应钦推荐到第三战区的,所以说何应钦才是黄的贵人。而且,黄在抗战爆发前就被派到陆军大学深造,也可以看作是被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顾祝同和何应钦都是蒋氏集团的核心人物,黄追随他们并被他们收为心腹。那么对于蒋氏而言,黄就是“心腹的心腹”,自然不能当作一般杂牌将领来看待。
【黄百韬的任命状和通行证】
许多人认为,黄能够取得蒋的信任,源自于自身在战场上的卖力表现。这当然是重要原因,但如果不是黄得到“贵人相助”,拼老命挤进了蒋氏亲信的行列之中,他哪怕再卖命也不会让蒋氏青眼相加。
黄埔出身的将领多为热血知识青年,步入官场时,多少还有些“学生气”。相比之下,军阀军队出身的黄百韬在洞察人情世故、深谙官场规则方面则要更加老练成熟,这也是他能在军界脱颖而出的一个优势。
【黄百韬和蒋氏合影】
当然,黄确实有一定能力,其发迹也绝非仅仅是善于吹拍。黄打仗的悍勇世人皆知,但他最为擅长的其实并非是战场交兵,而是带兵。黄在直鲁联军中,是从勤务兵的最底层干起的,团营连排各级长官都干过,带兵经验丰富。而且黄本身无明显恶习,在积弊丛生的旧军队之中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因此在军中威望较高,其政敌也很难抓住他的小辫子。
黄的恩公顾祝同在蒋军中,是以善于带兵而不善于作战闻名。此人情商极高,一生无私敌,和那些媚上欺下的官僚不同,顾祝同极为重视笼络下级官兵的感情,当师长时每月自掏腰包宴请连以上干部,平时管理也不甚严格,军中嫖赌不禁,只要作战勇敢就行。哪怕是退伍多年的老部下来找他办事,能办的一定给办,哪怕办不了也要给点好处,不至于让人家空手回去。
【顾祝同的亲笔信】
论带兵的风格,黄百韬简直就是顾祝同的复制品。和顾不同的是,黄的性格中有杀伐果断、刚毅残酷的一面,这是优柔寡断的顾所不及的。
抗战时期,黄百韬基本没打过什么仗,和所谓“抗日名将”的称谓毫不沾边。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大部分时间在第三战区当参谋长,扮演的是运筹帷幄的角色,没机会到一线带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第三战区并非主要战场,不是日军打击的主要目标,抗战中除了浙赣会战外再无大战。他担任25军军长是在1943年,已经到了抗战的末期,实在也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了。
25军(整编25师)成立于1938年,士兵都是招募来的新兵,没有什么历史可讲。当黄百韬担任军长时,所辖的三个师40师算是中央军,而108师和148师则有东北军和川军的成分,也算是几个“山头”拼凑到一块,蒋军嫡系的血统不算纯正,但还是以中央军为骨干组成的,所以把25军划入杂牌军行列是不严谨的,他们即便不是亲儿子,最起码也可以算成是侄子。
抗战胜利后,蒋军缴获了大批日军武器,加上“租借法案”中获得的美械,蒋军的武器一下子变得豪横起来,免不了要大换装,这里就看出亲儿子、侄子、后娘养的之间的差别了。最纯正的嫡系,也就是所谓“五大主力”,给予全幅美械的待遇;次一等的就是25军这样的全日械装备,再次一等的就只能是国械和日械的混装了。
【蒋军部队资料照】
现在的很多人看不上日械,总认为比美械差得远。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日械比美械还要实用。美制自动枪械固然火力强大,但子弹消耗惊人,后勤补给困难重重。日军步枪与轻机枪口径相同,子弹通用,而且这种子弹国内兵工厂都可以生产,后勤补给的难度远小于依赖进口的美械。
关于这个问题,陈毅和粟裕早就指出,美械弹药消耗太大,弊大于利,最多利弊相当,这也是华野广大官兵总结出来的心得。结合当时的战场环境和条件看,以张灵甫整编74师为代表的蒋军美械军,其战场表现和预期相去甚远,反倒是以整编25师为代表的日械军对我军威胁更大,可见武器装备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华野在鲁南战役中缴获的坦克】
粟裕和黄百韬的第一次交手是在苏中战役中,整编25师首遭重创,被歼灭2000余人,但也给华中野战军造成伤亡千人的代价。
也正是从这时起,粟裕对黄百韬格外重视。在日后的孟良崮之战中,黄百韬究竟有没有尽全力一直有争议,但无论如何要比出工不出力的整编83师要难对付。蒋氏震怒之下,黄越发不敢怠慢,战场之上尽出死力,在胶东、豫东等地均给我军造成威胁,特别是在豫东睢杞之战中搅局,使粟裕不得全胜。直到淮海之战,黄兵败身死,粟裕才算去了一大劲敌。
【南京玄武区太平门外蒋王庙街6号,黄百韬墓。黄百韬,字焕然】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