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和粟裕作为二野、三野的军事代表人物,历来被外人所称赞,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把他们二人放在“战神”一列。
于是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两人同为战神,那谁的军事水平更胜一筹呢?有人觉得刘伯承作为资历深的名将,战场经验老道,要强过粟裕;但也有人觉得粟裕是和林彪同一水平,要略胜于刘伯承。
关于这个问题,本文的观点是:没法直接比较。毕竟两人所处的战场形势不同,面对的敌人也不一样。
不过,虽然不能比较两人孰强孰弱,但是我们却可以对比一下两人的用兵方法,看看其中差别所在。
一,刘伯承专业水平极高
刘帅的军事生涯远比粟裕开始的要早,是早期我军高级领导人里军事素养最高的人之一,他的作战风格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精细、精确。
如果有读者了解过刘帅指挥的战役,就会发现他非常重视战争的总结和军队的正规化建设。这一点,在《刘伯承军事文选》一书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这本书出版于2012年,主要收录了刘帅从1923年到1972年的军事文稿(刘帅在1972年双眼失明),分为三卷,共计394篇文稿。由于第三卷中的文稿写于建国后,并没有直接研究战斗的,所以本文主要为各位读者们剖析前两卷,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到刘帅的军事指挥风格。
前两卷文稿共计291篇,其中直接和作战指挥相关的有144篇,所占比例为49.48%;军队正规化建设、战役总结报告、战术研究的有120篇,所占比例为41.24%。
刘帅作为一个野战军的司令员,在战时必然要发一些指挥前线作战的文稿,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他在战斗之余,竟仍能忙里抽闲,对战役总结、部队建设进行专门研究,并汇总成文稿,教育全军,刘帅的军事专业素养之强可见一斑。
以定陶战役为例,此战我军集结四个纵队,歼灭敌军整编第三师、消灭整编第四十七师大部。虽然这是一场胜仗,但是刘帅却不满意,他认为部队在战术层面还有很大问题,以至于用三倍兵力优势,最终仍未能全歼敌军,自身还付出3500余人的伤亡,于是刘帅特意写了一篇《定陶战役基本经过和经验总结》,研究战役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篇总结中,刘帅指出四点问题:
第一, 部队不重视通信线路的建设,导致战时各部队的协同效果不好;
第二, 部队巷战经验不足,引起不小的伤亡;
第三, 部队保密工作做的不到位,情报遭敌军窃取;
第四, 部队只知道猛冲,却不知道如何集中火力、兵力,只会打“莽仗”。
中野打仗,基本没有像华野孟良崮战役那样的“神仙”战役,大多都是一些中规中矩的战斗,讲究一个“稳”字,这和刘帅每次战役后及时总结、让部队慢慢整改有很大的关系。
二,粟裕奇谋层出不穷
和刘帅“中规中矩、稳扎稳打”风格不同的是,粟裕打仗更偏向“奇中有险、险中有奇”。
2004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粟裕文选》一书,此书也有三卷,收录了军事文稿639篇。和《刘伯承文选》相同的是,《粟裕文选》第三卷内容也主要是建国后的,所以本文主要就前两卷的507篇文稿进行研究。
在这507篇中,直接和作战指挥相关的有346篇,所占比例为68.24%;军队正规化建设、战役总结报告、战术研究的有130篇,所占比例为25.64%。
和刘帅的文稿比例一对比,就可以发现,粟裕对于战役总结、部队建设领域的研究比重,远少于刘帅。
粟裕不重视战后总结,就意味着他作战不如刘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笔者看来,粟裕能够打那么多的胜仗,可以说是一种天赋。他能通过一些小的战役,举一反三、无师自通,逐渐领悟大兵团作战的关键灵魂所在,一到战时关键时刻,各种天才战术信手拈来。
即使是用兵如神的林彪,也曾公开称赞“粟裕尽打神仙仗”,可见粟裕的奇谋智略天分之高。
、三,总结
总的来说,刘伯承和粟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战风格,刘帅讲究“稳”,而粟裕追求“奇”,两种打法绝没有高低之分。而刘伯承和粟裕两人,作为我军儒雅谦虚将领的代表,自然也不会在军事能力上,有彼此互争高下的心思。
因此,在不论军事能力高低的条件下,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彭林刘徐粟”这个名单是正确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