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镇守南中的两位大将, 他们死后, 都被百姓立庙祭祀!

情怀历史2024-03-09 20:01:26  71

南中在历史上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三国时期,南中成为蜀汉的一部分。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南中叛军领袖孟获的故事家喻户晓。当然,在正史上,南中地区也是叛乱频繁,这促使蜀汉需要派出优秀的将领来镇守该地区。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蜀汉武将,在镇守南中地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他们去世后,都被当地百姓立庙祭祀。

一、马忠

在三国时期,有两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参加偷袭荆州的战役,并俘获了关羽的父子,所以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不过,就蜀汉的马忠来说,则是更厉害的武将。

马忠(?-249年),字德信,本名狐笃,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马忠小时候寄养在外祖父家,后来才恢复马姓,改名为忠。马忠初仕巴西郡为郡吏,东汉建安(196年~219年)末举孝廉,任汉昌县令。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撤退到白帝城。得知这一消息后,马忠率军前去支援。

一番交谈后,马忠被刘备称为贤才。众所周知,在三国的诸侯中,刘备看人的眼光是比较毒辣的。比如他曾对诸葛亮说马谡不可重用,结果后来有了马谡失街亭的事件。现在,他对马忠高度赞赏,后者也是不负众望。

建兴元年(223年),马忠任丞相府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随诸葛亮南征,领东路军入牂牁,后为牂牁太守。诸葛亮北伐中原期间,南中发生叛乱,马忠领一军讨平牂牁郡的叛夷。平定南中后,马忠抚恤郡民,很有威望。建兴十一年(233年),那种任庲降都督,剿灭夷首刘胄叛乱,再一次平定南中。蜀汉延熙五年(242年),马忠回到成都,加拜镇南大将军,后进封彭乡侯,延熙十二年(249年),马忠去世。

马忠镇守南中期间,处事能断,恩威并立,为人宽济有度量,所以夷人畏而爱之。他贯彻诸葛亮治理南中的策略,缓和各部落间的矛盾,对南中形势的稳定起到很大作用。所以,马忠去世后,南中地区的百姓为之立庙,水旱祷之。

二、张嶷

张嶷(?-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今四川南充市)人。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张嶷足智多谋,屡建奇功。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的时候,汉中、广汉、绵竹地区山贼张慕等人乘机作乱,张嶷以都尉身份领兵讨伐,用设宴计亲率伏兵将张慕等五十余人斩首,十日内就将山贼平定,张嶷也因功升为牙门将。

建兴十一年(233年),南中地区的刘胄起兵造反,朝廷派遣马忠前去平乱,此时张嶷跟随马忠一起前往。张嶷作战勇猛,一马当先,将刘胄斩杀,南土获安。不久之后,牂牁郡、兴古郡獠种又造反作乱,马忠令张嶷率领诸营前往讨伐。张嶷不但将其平定,又招降两千余人,全部送往汉中,加入蜀汉的北伐军队。南中四郡就此安定。

在镇守南中期间,张嶷打通了通往成都的旧道,增设了驿站,让成都和南中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通商更加方便,有利于民族融合,进而促进了南中地区的稳定。《益州耆旧传》载:“张嶷仪貌辞令,不能骇人,而其策略足以入算,果烈足以立威。为臣有忠诚之节,处类有亮直之风,而动必顾典,后主深崇之。虽古之英士,何以远逾哉!”

张嶷在南中十五年,郡泰民安,朝廷于是征召张嶷回成都。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姜维北伐中原,患有风湿的张嶷这时已经严重到不能走动,必须依靠拐杖站立,于是有人提议把张嶷留在后方,但是张嶷执意跟随姜维大军北伐。张嶷在北伐中英勇善战,不过在与曹魏将领徐质的交战中,张嶷因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

值得注意的是,南中百姓听闻张嶷战死,都为张嶷流涕,而后为张嶷立庙,四时祭祀。张嶷死后,朝廷封其长子张瑛为西乡侯,次子张护雄继承张嶷的爵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87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