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四年的董卿,突然再次被曝光在大众视野中。
最近,摄影师刘力放出了一组他2020年为董卿拍摄的一组照片。
照片里的背景高楼林立,董卿身着简单的条纹衬衫,任由微风吹起发梢,时而对着镜头露出浅笑,一派优雅淡然。
让人浮想联翩的是,不光是董卿眼角掩盖不住的几丝疲惫,还有摄影师留下的那句文案「不过她自由了,挺好。」
联系到这些年坊间对于董卿的种种猜测,不由得让人开始猜想:
摄影师说的自由,是指她隐退了?
还是移民了?
亦或许是离婚了?
一时间,董卿再次站在了舆论漩涡的中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董卿不光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更是已经成为了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温暖符号。
荧幕上的董卿,声音温柔而有力,就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淌,轻轻拂过每一个听众的心尖,可谓是活成了优雅知性的完美代名词。
她这份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底蕴,从不是仅凭天生而来。
1973年,董卿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任谁看,身为独生女的董卿,应该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可事实上,她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偏爱,反而是在极度严厉的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董卿父亲对女儿的严苛程度,几乎是到了周围人都不理解的地步。
从董卿会识字开始,她就被父亲要求每天抄成语,背古诗。
到了初中,他就开始给女儿列各种书单,必须看完哪些名著,还会时不时抽查背诵。
也是从这时候起,董卿开始慢慢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也为她后来从事主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单是对女儿文化成绩有要求,他还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奉行「先吃苦,后享福」的教育理念。
当董卿渐渐长大有了爱美的意识,开始偷偷照镜子时,他就毫不留情出言打击:
马铃薯再怎么打扮,都是土豆。
有时候,董卿母亲想要给女儿做一身新衣服,都会被他劝阻。
哪怕家境优渥,他也强制要求女儿必须要勤工俭学。
上了中学后,一到寒暑假,她就会被送到父亲朋友的单位打工。
什么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就连最苦最累的宾馆清洁工,她都做过,一天工资只有微薄的1块钱。
可即便如此,董卿依旧换不来父亲的半句夸奖。
难得坐下来一起吃饭,他就会不断数落女儿的各种缺点,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小小的董卿,眼泪滴在饭里混着吃,却一句反驳的话都不敢说。
很长的一段时间,对于父母的不理解以及对自由的向往,都积蓄在了董卿的心中。
直到董卿成年后,谈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她还是会情不自禁得落泪。
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发现她与父亲在不经意间越来越相似,也开始去读懂并理解自己的父亲。
出身农村家庭的董父,十一二岁时就失去了父亲。
所以他既要努力学习,也要帮着家里维持生计,每天天不亮就要去河边捕鱼抓虾,再到市集上贩卖。
等到卖完了,他再赶着去上学,回到家干完所有的农活,他才可以在煤油灯下继续学习。
吃尽了苦头的董父,考上了复旦大学,成功靠自己改变了命运。
所以他对于女儿的教育方式,也在不经意间也打上了他童年的烙印,希望让她能够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足够坚韧,却也忽略了给予孩子肯定。
长大后的董卿,从不曾否认是父亲的严厉教育成就了她,养成了她绝不服输的性格。
可由于没有从家庭得到充分的肯定,董卿的心里始终埋着一颗自卑的种子,让她做任何事情「都想要命去博,做到最好。」
对于一直渴望自由的董卿来说,上大学就是一场她蓄谋已久的逃离。
1991年9月,董卿开始进入浙江艺术学校就读表演专业,然而毕业后,被分配到话剧团的她才发现无戏可拍,自己的未来依旧渺茫。
此时恰逢浙江电视台招募主持人,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却意外被成功录取。
由于非科班出身,一开始的董卿只能从后台做起,可她从未自暴自弃,而是利用空余时间自学编导、主持的专业知识,开始既做编导,又做主持人。
这段身兼数职的忙碌时光,并没有消磨董卿对主持事业的热情,反而激起了她去往更高舞台的向往。
事实证明,机会从来只会犒赏那些不甘放弃的人。
没多久,她凭借扎实的功底进入上海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并趁着工作之余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编导系,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靠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她主持的《相约星期六》获得广泛关注,并凭借优秀的主持功底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此时的董卿29岁,几经辗转终于在上海打拼出一片天地,也迎来了她命运的又一个拐点。
2002年,CCTV西部频道开播,当时CCTV西部频道负责人之一的尹力关注到了董卿,向她发出邀请。
对于当时的董卿来说,离开上海去往央视,几乎是一个难以抵抗的诱惑,可也无疑是一个冒险之举,意味着一切都要重头来过。
她也无数次在心里拷问自己,如果没有去北京,她是否会后悔?
答案是肯定的,董卿选择了抛去过往荣耀,飞往北京迎接新的挑战。
初入央视,她最开始主持的节目是《魅力12》,要求掌握大量的民俗和民族风情知识,再加上脱离了熟悉的工作环境,都让她很不适应。
最艰难的时刻,她一个人提着四五袋衣服,站在冷风中打不到车,妆容斑驳,突然觉得一路的坚持,看不到任何意义。
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咬牙坚持,为了在上台的那一刻,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她几乎将自己逼到了「绝路」。
从早上八点,再到晚上八点,她可以坐在书桌上长达十几个小时,一点点去梳理节目的流程,去想还有什么补充的,还有什么是可以去改变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8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