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汽车领域颇有作为,推出了一款名为“问界”的新能源车型。这款车是华为和赛力斯汽车联合研发的,可以说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不过,华为方面多次强调,他们只负责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和三电系统等智能化部分,而传统的车身结构和生产制造则由赛力斯汽车来完成。 我觉得这种合作模式很有意义,双方互相发挥自身的优势,正好弥补了对方的短板。毕竟,华为在智能化和电子技术方面是行家,而赛力斯则是老牌汽车制造商,两家企业强强联手,必将打造出一款实力非凡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问界车型在推出之初也曾遇到一些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价过高,入门级的问界 M5 车型在今年 6 月之前,售价都在 26 万元左右,而 M7 车型更是高达29 万元。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价格显然有些昂贵了。 不能说问界车型有什么硬伤,只是它的定价策略在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上显得有些落后且缺乏竞争力。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日益成熟,制造成本逐步降低,利润分配也在发生变化,问界的高定价问题就愈发突出,急需调整。 值得庆幸的是,问界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在今年下半年对核心车型的定价进行了调整。比如问界 M5 降价 1 万元,同时大幅提升了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而问界 M7 则降价高达 4 万元,配置也有所加强,出行体验得到优化。我觉得这种调整非常必要,让产品价值与实际价格更加相符。
不过,有一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为什么问界 M7 能降价 4 万多元,而 M5 车型只降价 1 万元?而且两款车的入门级价格现在已经完全相同了。 经过一番了解,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赛力斯发现,在推出 24 款问界 M5 之后,它的销量仅仅超过 2000 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这就说明,即便降价和增加配置,问界 M5 在 25 万元价位的市场上也显得有些吃力。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可谓是瞬息万变,今年 7 月才重新设计的问界 M5,面对长城、吉利、比亚迪、特斯拉、小鹏等对手,实在是太过单薄。经过内部反复商讨,问界最终决定,将体型更大的 M7 车型投放到 25 万元价位的市场,以期抢占一席之地。
其实,这个决策是很有道理的。毕竟问界 M7 作为一款 5 米以上的中大型新能源车,在 25 万元的价位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果不其然,一经推出,问界 M7 就迅速走红,短时间内就接到了 5 万台的订单。如果官方数据属实,到 7 月初,问界 M7 很可能会公布更加惊人的销量成绩。 我并不怀疑华为的实力,但在汽车领域,它终归是一个新手。相比之下,老牌车企如长城、吉利等,在这个赛道上可谓是经验丰富。因此,问界也清楚地意识到,消费者对问界 M7 的热捧,实际上是对问界 M5 定价失误的一种反向肯定。 所以,未来问界将继续调整产品线,计划推出 M5、M7 和 M9 三个级别的车型。我们应该以目前获得成功的问界 M7 为基础,将 M5 的价格再次下调至 20 万元左右,以与比亚迪、吉利正面竞争;而 M9 车型的起步价则在 30 万元上下,以对抗小鹏等新兴力量。
有传言说,问界 M7 的出现,让一些新能源车企无法坐视不管,不得不效仿降价。如果这是真的,那最终受益的将是我们广大消费者。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虽然带来了更加环保和智能的出行体验,但购车成本也因此增加了一倍多。以往国产车型的价格往往远高于合资品牌,这对于大多数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实在是有些难以承受。 比如理想和蔚来这两家新能源车企,他们的产品价格基本都在 30 万元以上,完全无法满足工薪阶层的需求。不过,他们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却很不错。最近,理想 L7 车型的终端价格已经下调了约 2 万元,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 如果问界 M7 的热销能够持续下去,我相信理想 L7 的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到那时,工薪阶层就能买到性价比更高的新能源车型,这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很有帮助。所以,对于这一前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充满期待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8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