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你可要好好活着。”朝鲜战争刚开打后不久,蒋介石就密切留意这场战争。然而当听到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也参与此战,并在战场上牺牲后,蒋介石心情变得十分复杂。他在某一个晚上独自撇下自己的老婆,跟蒋经国聊了一晚上的话,并在最后语重心长说了开头的这句话。
出身乱世的孩子
毛岸英生于1922年,虽然是毛主席的孩子,由于国共两党的分裂,共产党人在全国都遭受到了国民党的迫害,连毛主席也得隐秘行踪,在各地暗中组织革命斗争。
因此毛岸英和他的弟弟们,在毛岸英8岁前,都是由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杨开慧独自抚养,然而国民党为了逼毛主席现身,就把毛岸英和杨开慧等毛主席家属捉进牢狱。
当时的毛岸英只有8岁,就得担起父母的责任,不仅要面临国民党的迫害,还得照顾好弟弟的生活,幸好后来遇到上海的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帮助下,毛岸英等人被保释出来,随后进入了大同幼稚园生活,这才度过了一段比较安稳的日子。
但不幸的是,没过多久,由于顾顺章背叛共产党,大同幼稚园被迫疏散,毛岸英不得不带着弟弟们去流浪过日子,幸好后来被董健吾寻回,在对方的帮助下,毛岸英被送往了欧洲生活,辗转又去了苏联,在那里接受国际儿童院的教育。
被斯大林寄予厚望的中国青年
毛岸英到苏联时已经14岁,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才回国,因此他的青年时期都是在苏联生活的,尽管生活贫困,但毛岸英并未轻言放弃,在学校每天都刻苦学习,凭借出色的成绩,毛岸英不但成为了少先队长,还当上支部书记。
就在毛岸英在苏联努力奋斗时,1941年的卫国战争打响,毛岸英作为中国人,理论上不需要参加战斗,但出于国际的革命友谊,还是军事学院学生的毛岸英选择参军,以少尉身份与苏联战士一同作战,并先后在波兰、白俄罗斯等战场上有过出色的表现。
毛岸英的事迹很快被斯大林得知,于是在1946年召见了准备回国毛岸英。看这位出身贫寒,却斗志坚定的共产同志,斯大林心中非常欣赏。此时他的长子雅科夫已经去世3年,估计是从毛岸英身上,看到自己儿子的影子,斯大林心情激动之余,就将自己的配枪送给了毛岸英,作为他回国前的礼物。
回国之后的毛岸英
毛岸英在苏联读了十几年的书,又在苏联战场征战过,并且还是毛主席的儿子,按照一般人的逻辑,他回国后,理应在党内担任高职,然而当毛主席看着一身西装革履的毛岸英后,第一反应是让他去农村,跟随劳动模范吴满有学种田。
毛主席的想法是,毛岸英在欧洲待了不少时间,对国内的社会,尤其是对底层人民生活都不太了解。如果现在让他到部队或者其他行政单位,恐怕毛岸英无法与其他人相处下来,更遑论开展政治工作。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毛岸英到基层展开了劳动大学的学习,这期间毛岸英除了见识中苏之前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外,还深入了解了共产党的文化宣传、土改等工作模式,期间毛岸英与自己的妻子刘思念结婚,毛主席还亲自抽空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正当毛岸英在底层接受磨炼时,朝鲜战场爆发了,面对世界最强军队的入侵,中国志愿军挺过鸭绿江,与联合国展开激烈作战,而毛岸英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也亲自请缨前往战场。
毛岸英的牺牲
面对毛岸英的恳求,作为总指挥的彭老总首先不答应,他知道毛岸英三兄弟的经历,实在不忍他再受磨难。
此时毛主席却表示,作为共产党人,尤其是作为他的儿子,毛岸英你不能不去,但毛主席没想到的是,毛岸英这一去,却是他和自己儿子最后的永别。
到了朝鲜战争后,因为毛岸英精通英语和俄语,所以彭德怀将其留在自己身边当秘书,负责翻译和文书类的工作。他的身份没几个人知晓,彭德怀要求高层将领对毛岸英保密,避免士兵对毛岸英区别对待,而毛岸英也很听话,在战场上与士兵同吃同住,也从不向上级提出任何的要求。
为了避免美军的偷袭,彭德怀将指挥所设置在大榆洞,但无奈的是,美军虽然没有发现他们指挥所的地方,但凭借空中优势,还是对所有可疑地方进行无差别轰炸,其中也包括大榆洞,由于时间问题,正在办公中的毛岸英来不及进防空洞,最终在这场轰炸中牺牲。
蒋介石对毛岸英牺牲的态度
毛岸英去世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世界各地,许多人都没想到,除了斯大林,还有别的国家的领导人敢把儿子送到战场上,其中包括蒋介石。
待在台北的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虽然没什么动静,但到了深夜,蒋介石却单独叫来了自己的儿子,询问他在苏联时,是否有见过毛岸英,对其是否了解。
面对父亲的询问,蒋经国表示自己在1937年回国,但毛岸英直到1946年才回国,两人又都在不同的大学读书,所以并无交集。
蒋介石接着说:“你们都在苏联学了一些坏毛病啊。”
蒋介石所说的坏毛病,就是共产主义思想,蒋介石作为地主资本主义出身的人,本质上看不起社会主义那一套,蒋经国也曾一度因为支持共产主义,而被蒋介石骂过。但反观毛岸英,不仅在父亲的支持下,继续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还把解放军不畏牺牲的精神继承了下来,所以才有了在战场上的表现。
最后蒋介石对蒋经国说了一句,你得好好活着啊。其实是对毛岸英牺牲的一种敬佩,同为父亲,蒋介石清楚儿子比自己早走一步是什么感觉,毛主席一门忠烈,从父亲到儿子,都愿意为国牺牲,败在这样的人手上,蒋介石不得不服输。
参考文献
《高瑞欣:与毛岸英一起牺牲的河北英雄》作者:葛西劝
《毛岸英基层历练调研纪实》作者:韩延明、薛凯洲
《毛岸英和父亲毛泽东的二三事》作者:熊华源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