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多数企业选择裁员和压缩成本,但京东却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扩招和涨薪的策略。京东“逆行”勇气从何而来?
作者 | 陈法善
今年以来,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宣布了“降本增效”的裁员计划。从国外的英特尔、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公司,到国内的各大互联网公司,这一波成本削减行动反映了企业在面对经济不确定性和行业变革时的战略调整。特别是电商领域,行业变革和消费者消费态度的谨慎,使得这一领域成为优化成本的焦点。
在大众心目中,科技巨头和大型互联网公司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并且通常与高薪和优厚福利挂钩,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场所。当这些企业开始裁员以自救时,可能会在社会中引发一些不安和担忧。因此,除了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如何平衡社会责任并防止负面情绪扩散,成为了这些大企业的必修课。
当其他企业仍在犹豫不决时,京东却采取了一种看似反常却行之有效的方法:“逆市”扩招和涨薪。过去一年,京东增加了2万名员工,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总支出达到了1092亿元人民币,可以对照的是,京东在过去一年的净利润才312亿元人民币。
虽然从财务角度来看,减少部分人力支出可能会改善公司的盈利状况,但在经济周期的低谷阶段,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小账”,更需要着眼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大账”。一旦员工摆脱了焦虑和过度竞争的状态,一个更为轻松和谐的社会氛围将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企业也将从中获益。
“逆行”需要勇气
学术界常用“钟摆理论”形象描述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认为经济的起伏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当前,全球经济似乎正经历着一段下行期,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现象频现,表明经济正面临不小的压力。随着经济增速的减缓,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许多企业为了自我减压,不得不采取裁员、减少福利、压缩成本等措施。
电商平台作为消费趋势的风向标,往往与经济周期同步。因此,国内外不少电商巨头也纷纷采取裁员以降低成本,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从一些平台的实际表现来看,即便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今年二季度的增长速度仍然不理想,说明这些转型措施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其效果。
京东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逆势扩招并大幅提升员工薪酬。截至二季度,京东在过去一年内新增了超过2万名员工;而另一家电商巨头阿里尚处于收缩阶段,财报显示,阿里二季度员工数减少超6700人,上半年减少员工数超2万。
在行业普遍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京东的采销、客服、物流等各个部门的员工都得到了加薪。
京东客服正在工作中
在扩招前,京东已经是吸纳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了,京东为何在这个时候选择主动“增重”?这个答案可能在17年前就埋下了,当时,京东决定自建物流团队、客服团队,偏信轻资产模式的电商行业都不理解。17年后,京东就是用着行业最多的员工,攒下了行业最好的服务口碑,也建立起了行业最高的竞争壁垒。
二季度的财报显示,京东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和用户购物频次继续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受此带动,京东二季度的营收达到了2914亿元,环比增长约11%;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9%,达到了145亿元,远超市场预期。其中,Non-GAAP净利率达5%,为历史首次。
在京东60多万员工中,人力“包袱”最重的要数物流板块。据海豚智库创始人、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分析,京东自营业务占比较高,有超过7万名员工负责仓储,近36万名员工负责配送,相当于近八成的员工都在保障仓储物流的正常运转。
按理说,在行业增长承压、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物流板块本应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因为快递行业的从业门槛相对较低,可替代性较强,快递员在劳资市场中通常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拖欠工资、缩减福利待遇曾是行业内“降本增效”的一种潜规则。
然而,京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自营品类众多,对配送时效的要求极高,维护快递员的利益实际上就是保障了平台的服务效率,为公司的持续稳健经营增加了一层保障。今年上半年,京东物流的净利润达到了31亿元,而员工薪酬福利支出接近300亿元。如果没有公司在制度和战略上的保障,这样大规模的财富再分配是难以实现的。
刘强东曾透露,2018年,京东为配送员缴纳的五险一金和商业保险总额,比市场上主流的四五家民营快递公司的总和还要多,平均为每个配送员的缴纳额是其他民营物流公司配送员的3-6倍。
这种对员工的慷慨投入,最终转化为服务客户的动力。二季度,京东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达到341亿元,同比增长7.9%;京东物流分部的Non-GAAP经营利润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Non-GAAP利润率创下了京东物流上市以来的新高。
员工数量、员工薪酬和公司净利润同时大幅上涨,表明“逆行”的京东正在巩固自己的增长基础,构建了一个稳固的增长三角。
先人后企,以薪聚力
刘强东是否真的把员工当兄弟,从他对待每一位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的态度中可见一斑。比如,在2022年京东收购德邦后,刘强东提供了远超行业标准的福利待遇,承诺逐步为十几万德邦员工缴齐五险一金,确保他们能够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实际上,2022年前后正是互联网行业“降本增效”的高峰期,不少大厂都宣布了“瘦身”计划。而京东选择在周期的波谷时段改善员工福利,不仅体现了京东对员工价值的肯定,也兑现了京东在创业时的承诺。。
作为电商平台中“最重”的企业,京东始终坚持“先人后企”的理念,将员工的发展放在商业成功之前。过去一年,京东在人力资源总支出上达到了1092亿元,且在过去几个季度始终保持环比增长。
提升员工的薪酬福利可能会影响京东的财报表现。2023年,京东的营收约为1.08万亿元,虽然净利润远不及某些竞争对手,但这被行业解读为京东在人力成本上的高投入,在京东看来,员工的薪酬福利不是成本增加,而是价值投资。
在电商行业迎来巨变的转折点,再好的战略也需要有人来执行,在京东看来,投资员工就是对企业未来最好的投资。只有让员工在工作生活中收获尊严感、幸福感和成就感,他们才能更好地服务用户,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为电商行业的新风口。为了在直播生态上取得突破,京东的采销员工发挥创意,打造了“京东采销直播间”的品牌,不收佣金、不收坑位费。
京东采销员工
在上半年的一次高管会议上,刘强东直言,如果员工业绩好,公司会给最好的待遇。事实确实如此,今年以来,京东采销等一线员工年固定薪酬大幅上涨近100%,2024年初京东零售全员平均加薪超过20%。网络上,不少用户感慨“现在还能发13薪、年终奖的企业是良心企业”,而京东采销决定在原来16薪的基础上,计划在2025年底之前提升至20薪,同时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业绩大幅改善,衍生出更多用工需求。在过去3年来已吸纳了5万多名在校生的基础上,8月初,京东启动史上最强校招,2025年计划面向在校大学生提供1.6万多个岗位,同时也开出了史上最强竞争力的校招薪酬。
京东扩大校招规模,不仅体现了对未来增长的信心,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当员工的收入有保障、未来可期时,60多万京东员工才能汇聚力量,共同闯出一片星辰大海。
藏富于民,践行社会责任
技术的变革正在颠覆电商行业格局,京东也在不断调整以应对挑战。京东CEO许冉称,2023是调整的一年,2024是执行的一年。
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得益于供应链效率的持续提升,京东在二季度的净利润再次超出预期,不仅稳固了就业基本盘,还在过去两年中增加了至少13万员工,成为电商行业中唯一实现大规模扩招和薪资增长的公司。
然而,这样的成绩并非没有成本。2023年,京东的净利润约为241亿元,仅为阿里的三分之一、拼多多的五分之一。拼多多创始人黄铮虽然一度超越钟睒睒成为中国新首富,但也伴随着舆论的争议——难道互联网企业只看人效比?
目前,拼多多市值超2000亿美元,截至2023年底,员工数约为1.7万人,虽然有较高的人效,但从创造就业、共同富裕的角度看,显然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相比之下,京东选择将财富藏于员工之中,虽不张扬,却让员工真正分享了企业成长的红利。
特别是那些在一线直接与客户接触的快递小哥和客服人员,他们往往因为可替代性强而在许多公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加薪序列里往往处于末尾。但在京东,这些人的形象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京东的印象和体验。
因此,刘强东曾在内部信中要求给予客服和快递小哥远超平均水平的工资增长,筑牢公司服务的根基。今年2月1日起,2月1日起,超过2万名京东一线客服的全年平均薪酬实现了超过30%的增长。上半年,京东物流为一线员工支出的薪酬福利达到了299亿元,同比增长14.9%。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京东的股价、业绩和组织变动总是受到外界的密切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上市的中概股普遍面临大幅的市值回调,如果将薪酬支出转化为公司利润,无疑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积极的反馈。
不谋长远者不能谋一时,京东显然认识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将工资转化为利润,虽然能短期提振市值,却以打击员工士气、牺牲公司服务质量为代价,长期来看,对公司的损害远大于一时的利益。
在当前社会对就业稳定性和职业发展的普遍关切中,“35岁现象”常被视为职场人士心中的一道坎。京东通过一系列善待员工的措施,不仅为所有年龄段的员工提供了尊严、幸福和成就感,还特别关注年长员工的职业成长和发展机会。
光荣退休的京东快递员
目前,京东工作满5年的老员工已超过7万人,这一数据体现了京东对长期员工的承诺和投资。通过这些措施,京东不仅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员工福利,还有效地推动了财富再分配的公平性,为社会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人们常用“大象转身”来形容大企业在变革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京东这家巨头企业,已经通过长期投资员工,探索出了一条穿越经济周期、兼顾效率和社会责任的发展之路。这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也证明了即使在经济周期的低谷,企业的发展可以不以牺牲员工为代价,实现用户价值、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