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超12亿的存款不翼而飞、账上只剩下8万多零头,而理财公司、银行、托管人都说自己不知道,独留投资者在风中凌乱+汗流浃背。
事情是这样的,从2019年2月开始,有投资者购买浙江优策投资公司的“优策月月盈”、“优策长实”、“优策长秀”三只阳光私募基金产品;
这三只产品投向哪里呢?
2019年4月开始,优策投资与长安银行签订《协议存款合同》,上面三只产品募来的资金全部存入该银行的两个支行。换句话说,穿透看,投资者买的就是一个“协议存款”的理财产品。
啥叫协议存款?
说白了就是你只要能搞到足够多的钱,就可以找那些喜欢高息揽储的银行,让对方报一个比市面上高一点的存款利率,躺赚高利息。
这就是一种存款,几乎无风险的套利,非要说存在风险的话,除非银行破产倒闭。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银行没出事,但存在银行里的钱却被“卷”走了!
投资者发现,23年年报披露显示,该协议存款合计打金额是12.52亿元,截止24年6月26日,根据爆料人提供的多份账户明细表,专户上总共还有超13亿资金,但根据6月28号的客户存款账户清单显示,优策两个账户上存款仅剩8万多。
那是到底是谁拿走了私募基民的钱?
据消息报道,是三家外部公司:宝鸡凤凰岭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畅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宝鸡远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据说,从2019年3月以来,几乎私募的存款刚到账,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划给这三家公司…...短则当日,长则一周。
现在据说已经报案,但是私募和银行都在互相推锅。那场景,用脚后跟想想也知道:
私募的意思是,当年跟银行签订的协议存款合同是不允许开通网银的。根据该协议存款合同,资金回款账户也是唯一的托管账户,不能开通网银等都是合同约定的。
(图据:每日经济新闻)
银行则表示,私募后来主动签了一个补充协议申请开通网银,之后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作转账。
当前网上的争议点是,究竟是私募主动申请,还是银行违规开通网银的,这锅到底谁来背?
但在海星君看来,这事还有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
一、私募拿十几亿出来买协议存款,本来就很罕见,而钱被陆陆续续转走了4年,自己竟“毫不知情”,也是很奇怪。
二、银行给产品户开了网银,在大额转账的时候是否有跟私募核实?如果有,为什么核实人会允许钱被转走?
三、3家公司是什么来头,钱被拿去干什么了?
而天眼查公开消息显示,这3家公司跟该私募背后的实控人、私募产品销售公司的实控人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根据天眼查APP数据,凤凰岭投资由远大资产100%控股,相当于是母子公司。而远大资产和浙江贵直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间也有着若隐若现的关联。
天眼查APP还显示,优策投资和贵直股权投资基金的大股东都是杭州连芯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李晓晴为这两家私募的实际控制人。
(图据:天眼查)
根据中基协披露的信息显示,浙江贵直股权投资的法定代表人顾晓冬此前曾先后担任远大资产副总经理和凤凰岭投资总经理。
这也说明,宝鸡凤凰岭、宝鸡远大资产和优策投资、浙江贵直股权投资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另外一家公司,西安畅融投资,目前尚未发现有关联关系。
但真相最终是什么,就有待监管的进一步严查了。
但对于对于投资者而言,最为关心的问题是,钱能拿回来吗?
事实上,该产品的底层资产虽为存款,但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他们买的是私募产品,就要承担亏损的风险。
最后,海星君只能说,面对当下的大环境,大家现在买理财、做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一方面要回避财富公司、私募,以及信托公司。
旗下产品的底层资产并不透明,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的钱究竟投向了哪里。
一方面要谨慎债权类资产,大环境肉眼可见,多的是欠债不还的。
最近连国企可转债也挣扎着想要违约了,可以说除了国债,还有谁能担保自己日后有钱还钱的?#海星App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8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