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入分化与个税缴纳情况:
- 中国8.8亿劳动人口中,交个税的可能不到5000万人,在劳动人口中占比不到7%,在14亿人口中占比更小,月收入达到七八千到一万以上才可能交个税。
2. 消费数据差异:
- 一线城市与全国消费数据对比:
- 今年一线城市消费数据整体不景气,与全国差异大,如6月份全国社零数据为2%,一线城市为-6.7%,上海更是达到-9.4%,北京、深圳也为负。
- 7月份社零数据中,全国整体为正增长(约2.07%),限额以上为0或负,限额以下为4.2%,6月份限额以下为3.5%,限额以下消费拉动了整体增长。
3. 消费差异原因:
- 房价影响:一线城市房价下跌相对较晚,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加速补跌,同比增长下跌幅度大于二三四线城市,对财产性收入造成较大拖累,影响消费。
- 疫情期间,财产性收入高于经营性收入,如2020年一季度财产性收入为2.7%,经营性收入为-7.3%。
- 2023年和2024年,经营性收入增长最快,财产性收入缩水,如今年二季度经营性收入累计增速为8.4%,财产性收入累计增速为2%。
4. 不同群体消费情况:
- 西南财大调查数据:
- 2024年高中低各分组家庭消费整体有增加,但高收入家庭(年收入30万以上)消费变动指数从2023年四季度到今年一二季度回落,低收入家庭(5 - 10万和5万以下)消费指数持续上升。
- 麦肯锡调查数据:
- 最悲观群体:一二线城市的千禧一代(1983 - 1997年出生),买房靠贷款,经历房价上涨和下跌,一线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感受最差,二线城市该群体集体悲观;农村中老年群体收入低,社保覆盖不全,也比较悲观。
- 最乐观群体:
- 一线城市已退休的中高收入阶层,房子多为单位分房,退休金高。
- 三线城市42岁以上中高收入群体(收入1万五到2万以上),生活成本低,房子多为分配或早期低价购买,无贷款负担。
- 18 - 25岁未上班群体,父母乐观且能提供消费支持,该群体也比较乐观。
5. 中国社会的复杂情况:
- 消费报告显示,社零、限额以上与以下、一线城市与非一线城市、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消费差异很大。
- 中低收入群体在疫情期间感受差但声音难被公平听到,疫情后情况反转,中高收入群体受财产性收入缩水影响消费意愿下降。
- 不同年龄段、不同县级城市及城市内部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化也很大。
- 金融从业者等少数群体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应考虑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大多数人月收入在1000块钱以内,交个税的人占少数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7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