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版:
1 杀猪令
为什么美国,一定要杀光海地所有的猪?
是因为猪瘟?
还是,另有隐情?
1981年9月15日开始,海地人民陷入了巨大的痛苦抉择之中:
是被政府砍死自己,还是砍死自家的猪。
因为此时的海地,已经被笼罩在来自美国杀猪令的淫威之下。
这一年,海地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猎猪运动。
政府组织的屠猪大队席卷乡村,他们抓住所有的猪,然后一层一层地堆在深坑里,活活烧死。
即便是藏在山洞里的猪也难逃一死,因为政府还鼓励互相监视,告密者为了赏金而出卖藏猪的邻居。
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海地上空不断回荡着猪群惊恐的嚎叫。
而此时,眼看着自家的猪被屠杀,心痛万分的猪主人们还不知:
美国的“杀猪令”,要杀死的绝不仅仅是猪而已......
2 四蹄银行
美国为啥要逮着海地的猪不放呢?
海地的猪是真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吗?
海地本土猪,名为克里奥尔猪,是当年随哥伦布一起到达新大陆的猪的后代。
在美国觉得人家有问题之前,克里奥尔猪已经在海地生存了500年。
它们易于饲养、生命力顽强,占海地人口七成以上的农民,用同一个词来指代“猪”和“银行”。
一头猪是两个孩子一年的学费,也是婚礼、葬礼、生大病,这些人生大事的资产储备。
然而到了1981年,这一牢牢锁住海地人民资产的“四蹄银行”,却引起了美国的注意。
借着一场疫情,美国要求所有海地农民:
消灭本土猪,改养美国猪。
3 坏种来啦
1978年,非洲猪瘟随着西班牙客机上的火腿三明治,漂洋过海,来到了与海地处于同一岛上的邻国——多米尼加。
当猪瘟首次出现在多米尼加时,海地便立刻下令,扑灭边境1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海地猪。
10万头猪因此被宰,农民的损失没有得到任何补偿,而预防措施也未能阻止疾病蔓延。
疫情很快传遍海地,导致数十万头猪死亡,但更要海地农民命的事情还在后面。
其实猪瘟刚一传入海地,美国就立即开始调查猪瘟的流行情况。
很快他们就得到了一个不好消息:
只有一部分猪感染,且很多猪似乎对猪瘟有抵抗力,因为很多感染猪也并未死亡。
但基于创造过诸多“好消息”的经验,美国很快想到了办法: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估计,如果非洲猪瘟传入美国,将造成价值1.5亿至50亿美元的损失,而如果在海地根除,只需大约3亿美元。
有了研究支撑,美国政府立刻拉着加拿大和墨西哥政府,施压海地杀猪。
海地的小杜瓦利埃总统,欣然接受了这一“亡国计划”。
198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美洲国家农业研究所、墨西哥、加拿大、美国政府和海地政府等启动了“根除非洲猪瘟和发展养猪业计划”(PEPPADEP)。
这个计划分3步:
1)扑杀本土猪
2)补偿农民
3)引进外国猪
在外唯唯诺诺的海地政府,对其自己的百姓来说,可谓杀伐果断,政府组织的杀猪大队强迫猪主人二选一:
要么杀死你的猪,要么我们用砍刀砍死你。
然后第二步补偿农民,农民要么没得到足够补偿,要么没得到补偿。
但更让海地农民崩溃的是,养个猪,要像对待小杜瓦利埃一样精心呵护。
引进的美国猪不是“四蹄银行”,而是“四蹄王子”。
海地第一次出现了人不如猪的惊悚画面:
这些外国猪们要住混凝土房屋以保持凉爽;
吃昂贵的进口饲料每年需要90美元,而讽刺的是,这里的人均收入都不过130美元;
这些外国猪还需要喝清洁的水,而80%的海地人还没喝上这样的水;
而且它们隔三差五就生病,需要接种疫苗、定期的兽医服务和进口药品,养这些猪的支出,比大多数农民的收入还要多。
结果没过太久,这些外国猪也很快死绝。
到1984年8月,海地宣布猪瘟没了,不过这时猪也没了。
不只是本土猪和外国猪,就连野猪,也已经被连根拔除。
4 自由福音
那么听美国话杀猪的海地,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
本土猪的惨败,在海地引发了一场灾难。
海地的猪产业被有效摧毁,养猪成了大企业的专利,而对于脆弱的农民家庭来说,当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猪倒下之后,本就严峻的生存问题进一步加剧。
在屠宰结束后的一年,海地农村学校的入学率大幅降低了30%。
“船民”成了海地家喻户晓的词语,因为无数面临饥饿的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太子港寻找稀缺的工作,首都人口激增,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帮派暴力。
至于支持美国人屠猪的小杜瓦利埃,也因屠猪,加速了葬送自己的步伐。
1985年之后,海地叛乱四起,罢工示威游行不断,1986年2月7日,小杜瓦利埃不得不坐着美国空军的飞机,逃出了海地。
与本土猪命运相似的还有大米。
1986年小杜瓦利埃出逃时清空了国库,海地政局也随之陷入多年的混乱。
而美国对海地实施了一系列封锁和禁运,不仅摧毁了海地的商业部门,还通过切断化肥等原材料的进口,重创海地农业。
而每当海地爆发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总能及时出现雪中送炭。
这些好心机构动辄向海地提供数千万美元资金,代价是海地取消大米等农产品的进口上限,减少关税保护,开放市场,“自由”竞争。
1985年,美国向海地出口大米仅7000吨;
1986年,海地取消大米进口数量限制,进口美国大米猛增到2.5万吨;
1995年,海地大米进口关税从35%降低到3%,进口美国大米达到20万吨。
然而市场开放了,竞争却并不自由。
十年间,受到高额补贴的廉价美国大米,疯狂涌入海地。人口千万的海地,竟逐渐成为美国大米世界第三大倾销地。
除了大米之外,美国还成了海地最大的玉米、高粱和小米供应国。
然而美国人眼里的新自由主义福音,却是海地人眼里的“死亡计划”——杀死海地人的计划。
在美国和国际组织系统性的共谋之下,海地农民根本无力与之抗争,他们被迫离开农业,迁往城市。
尽管猪瘟的阴影很快散去,但随之一同消失的还有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尽管外来的大米铺满市场,可海地却依旧饥民遍地。
海地农民的猪和自由,全都沦为了自由的牺牲品。
讽刺的是,当克林顿为当年提供巨额补贴、向海地倾销大米的“魔鬼交易”而道歉时,美国农业部还在煞有介事地分析:
“在很多其他国家,粮食进口都显著改善了粮食安全问题,为什么海地却成了异类?”
明明美国已经帮助这个曾经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变成美国农产品的倾销场时,美国精英们却还在发表着令人作呕的言论:
“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仍在为如何将贫穷、腐败的海地,转变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不懈努力。”
参考资料
1. The Haitian Pig Slaughter, Gerald Murray
2. What’s the Path Forward for Haiti? Marlene L. Daut
3. Subsidizing Starvation, Maura R. O’Connor
4. Haiti’s U.S. Rice Imports, usda
5. Starved for Justice: International Complicity in Systematic Violations of the Right to Food in Haiti, Sandra C. Wisner
6. Porkbarreling Pigs in Haiti, Allan Ebert
7. Exporting Misery to Haiti: How Pigs, Rice and US Policy Undermined the Haitian Economy, James Ridgeway
8. Communist Pigs vs Capitalist Pigs, George Monbiot
9. Haiti: Pig Eradication, Pro and Contra, Nik Barry-Shaw
10. Saving the Spanish pigs that went to the Americas with Columbus, MANUEL ANSEDE
11. WHETHER PIGS HAVE WINGS, Phillip Gaertner
12. The story of the "peasant's piggy bank", grassroots
13. De varkenshouders bedrogen, Rhoddy Petit
14. Who Really Controls Haiti's Destiny? Patrick Scheld
15. FEAR DRIVES HAITIANS OUT OF CAPITAL CITY, sun-sentinel
16. Pigs, Peasants, and Politics in Haiti, Greg Asbed
17. Gender in the World Food Economy: Inequitable Transformation of Haiti’s Food Economy, Jennifer Vansteenkiste
18. From Haiti’s ruins, a chance to rebuild a nation, Alec MacGillis
19. Haiti - Country Commercial Guide,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20. Doing Business in Haiti: 2018 Country Commercial Guide for U.S. Companies,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21. Plan Lanmó: The Clintons, Foreign Aid and NGOs in Haiti, Charlie Hi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