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司马氏自曹操与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投入曹操幕下,四十年后发动高平陵之变逐渐掌握曹魏天下,而后祖孙三代三十年间平定了分裂百年的天下,儒家士大夫从臣子第二次登上皇帝宝座,本以为天命所归。
但是随着司马炎的死去,一切都成了泡影,司马炎尸骨未寒之时就发生宫变,汉末何进之事再次在洛阳上演,得国不正,又藩王遍地的晋朝迅速大乱,从统一天下到被攻灭勉强不过30年,去掉司马炎的十年,司马炎死后,晋朝才维持了20年。然后陷入天下大乱的三百年中。
自从咸宁五年,司马炎派遣大军水陆并进,几个月间跨距江东80年的孙吴瓦解,随后十年中社会还算稳定,经历过大乱的天下一片繁荣,史称太康之治,天下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在洛阳的西晋朝堂,上下全部忧心忡忡。
无论皇帝大臣还是宗室都一样,他们忧心的是,已经五十多岁的司马炎虽然子嗣众多,多达二十多个,但是能够选定太子的只有一个,其他现有的皇子中,不管聪明的英武的都不能被选立,唯一只能立不知寒暑,问出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
不管从哪方面说起,司马衷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子,可是,对于这个傻子,司马炎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选他,正是因为选他,才成了五胡乱华的主要原因,主事者是个傻子,天下又暗潮汹涌,另外本来得国不正,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生灵涂炭的结果。
司马炎之所以要立司马衷有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又互相缠绕在一起,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做出其他的选择。司马炎只能死抱嫡长子一个排位来说话。
第一个原因,立嫡立长,尽管司马氏已经鲤鱼跃龙门,但是本身属于儒家士大夫,周公定理的立嫡立长,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司马衷是嫡长子,其母是原配皇后杨艳,这样的背景,让司马炎无法跳出自己原有认知来改立他人。
伏唯圣朝以孝治天下,对于司马家已经不能谈忠,那只有孝了,这里选司马衷也是对司马昭一个交代,当初司马昭立他就是以他是长子为借口。
之所以为何要孝,在于如果不立嫡立长的话,那么司马炎的位子就不具备任何合法性,他有个弟弟司马攸,司马昭次子,司马攸还有个身份,他是司马师的继子,于是作为司马昭次子的司马攸,一下子成了司马家的首位顺序继承人,这还是司马懿自己定的。
司马师死后,继承原来司马懿舞阳侯爵位的是司马攸,司马昭本人都知道,他是替这个儿子,名义上的侄子代管天下,迟早要还回去,但是,嘴上说还回去,实际上,等掌权之后,又爆出立嫡立长的说法。
这个说法的理由是,司马攸和司马炎都是他儿子,选择继承人自然要选长的,这一点,非常的优秀,司马攸不能否认自己生父,朝中反对者虽然有,但是都是儒家士大夫权的,人间的话不是没道理。
司马炎本人的位子就是因为立嫡立长来的,他要往下传,只有这一个办法,其他的任何人都不合理,即使司马衷傻子一个。如果否定司马衷,就要推翻司马炎的合法性以及司马昭的决定,这一下要翻几十年的烂账,返回去就是该立司马攸。
所以呢,司马炎只能这样做,尽管这样,平定东吴之后,大臣门还是对于把天下交给一个傻子很无语,一度兴起了一股要立司马攸为皇太弟的风,最终逼的司马攸吐血而亡才算不了了之。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司马衷死了,不管咋死的,司马炎都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被一堆大臣逼着立司马攸以及齐王的子嗣,不然,他自己宣布从其他的儿子或者孙子来选,没有任何可能性。
既要维护司马昭的面子,又要为何自己利益,司马炎没有任何选择,除了抱定太子用立嫡立长来堵众人口舌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至于五胡乱华,只要上位的是司马衷,司马氏藩王一样蠢蠢欲动,内战不可避免,而后历史还是一样走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