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倒计时500天,量产半固态电池车型,上汽的新能源转型看起来风风火火,但是效果甚微,很像网上的那句话,“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原地杵”。
7月份的销量出来了,上汽集团遭遇了一记重锤,上汽集团公告,2024年7月份公司产量为237,524辆,同比下降42.57%,销量为251,484辆,同比下降37.16%。
从细分销量来看,几乎每个板块的销量都在下滑,除了智己汽车,其中,上汽大众7月批发销量为8.1万辆,同比下滑18.18%,1-7累计销量59.3万辆,同比下滑1.53%。上汽通用,7月批发销量仅为1.5万辆,同比下滑了82.42%,1-7累计销量24.06万辆,同比下滑55.14%。上汽通用五菱7月销量为7.6万辆,同比下滑31.72%。
其实合资板块的销量下滑是意料之中的,但是对于上汽集团打击最大的还是自主板块的销量下滑。7月,上汽乘用车单月销量为5.03万辆,同比下滑29.95%,前7个月累计销量38.51万辆,同比下滑20.19%;上汽大通7月销量为1.43万辆,同比下滑23.34%,1-7月累计销量11.06万辆,同比下滑11.3%。
唯一的亮点就是智己了,智己汽车7月销量为4180辆,同比增长142.74%,1-7月累计销量2.66万辆,同比增长131.34%。但是问题是,智己汽车的销量基数太少,无法做到拉动上汽集团销量,就算增长了一倍多,智己汽车的月销量还不过只有4千多辆。
其实上汽的转型的决心是有的,它很早就看出来了,合资板块是靠不住的,必须要做好自主汽车品牌,但是问题是,上汽集团的醒悟来的晚了一点,上汽作为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没有整合好资源,也没有做好营销。
目前上汽集团坐拥多个自主子品牌,包括了大通/名爵/荣威/飞凡/智己,这几个品牌除了大通主做商用车之外,其他几个子品牌的界限并不清晰,你说名爵和荣威是燃油车品牌吧,它们也做新能源汽车,荣威和名爵的车型,除了设计品牌不同,基本都是同一个平台的产品。
飞凡和智己,同为新能源子品牌,那么差异点到底在哪里?是一个品牌定位更高端,一个偏向中端吗?但是飞凡RC7 飞凡R7 飞凡F7 智己LS7 和智己L7,这些车型让消费者看的是眼花缭乱,别说普通消费者了,就算是我作为汽车媒体,不查资料你让我说出这些车型的区别,我也说不出来。
高度重叠的子品牌和车型,造成了太多的内耗问题。你说别的汽车品牌也是车海策略?但是问题是人家的车型,就是卖的好,它可以推出新车型去抢占市场份额啊,而你上汽现在是车卖不好,越要推出新车,然后消费者更加分不清的恶性循环啊。
讲到这里,那就来到了第二个问题,营销问题。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上汽和长城、广汽、比亚迪、理想、蔚来等品牌,谁的营销费用更高?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上汽集团2023年营销(广告推广)费用114亿,而蔚来是7亿元,长城是40亿元,广汽是30亿元,比亚迪是42亿元,长安是17亿元,理想是11亿元,想不到吧?但是从营销效果来说,你觉得上汽和其他车企谁做的更好?答案不言自明。
当然了这背后也不是没有客观原因的,上汽作为国企,没办法大张旗鼓地请黑水军,抹黑对手夸大自己,而民企现在玩的飞起,但是这不是上汽营销没做好的借口,上汽集团在营销方面的骚操作实在是太多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回忆回忆。
我们必须要承认,上汽的很多产品是被低估了的,比如说飞凡F7、智己L6,都是非常出色的产品,但是可惜就可惜在,上汽集团是茶壶里煮饺子,前期对于自主板块,对于自主研发不够重视,让消费者形成了上汽集团没什么技术,只是国外品牌代工厂的印象,发现合资车靠不住了,新能源时代要奋起直追了,又被糟糕的营销能力所拖累,你说上汽的问题,怪得了别人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7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