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年前,我读过一篇极为典型的文章,至今仍印象深刻。 这篇文章给电动汽车贴上了“电动爸爸”的标签。原因之一在于电动汽车的可靠性欠佳,存在诸多限制,如充电不便、电池衰减快、耗电量大,产品自身的其他问题也接连不断,这让人们颇为抵触。 另一个原因是基础充电设施严重缺失,2017年充电基础设施仅有 21 万个,其中大部分充电速度缓慢,损坏率和车位占用率颇高。 基于这两个状况,购买电动汽车的成本高昂且便利性极差。 然而,到了 2023 年,电动汽车的发展极为迅速且进展顺利。
上半年,纯电动汽车零售量达到 210 万辆,仍保持着约 20%的同比增速。 还有一个数字更为引人注目。国内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已达 520 万台,增长近 100%,充电桩的充电性能、可靠性和占用率得到了显著优化。 也就是说,充电系统已形成规模并具备良好秩序,基础充电功率能够达到 60kW,可保证多数电动汽车在 30 分钟内成功充电。 在 2023 年上市的电动汽车或许已吸引了消费者。 主要原因在于价格调整。若以目前售价 10 万 - 15 万元(可视为痛点价格区间)的电动汽车为例,如海豚、ID.3、好猫等车型,售价约 13 万元左右,同时理论续航里程约 400 公里。
在日常使用中,300 公里左右的续航基本不成问题。鉴于工薪阶层每天往返 50 公里的出行强度,每周一次的充电频率不会影响日常使用,若是家用充电桩,每百公里价格约 10 元。 虽然外置商用充电箱的价格在 1.5 元左右,但百公里成本可控制在 20 元左右,相比燃油车甚至 PHEV 要经济得多。 电动汽车在乘坐品质、可靠性、续航和安全性方面的提升,让人们重新审视这类产品。同时,价格的下降也使用户更愿意舍弃传统燃油车。
尽管电动汽车后期或许会有较高的电池更换成本,但目前其科技感、操控性、加速性和安静性等优势能够直接打动用户,因此许多人选择了纯电动汽车。 若退一步观察新能源市场,今年上半年 PHEV 总销量为 100 万辆,尽管增速接近 100%,但与纯电动汽车仍存在 210 万辆的巨大差距。这表明,从用户端来看,似乎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纯电动汽车。 至少就目前而言,人们对“电动爸爸”的偏见已大大减轻,中国品牌也在不断出口。今年上半年,纯电动汽车出口量达到 45 万辆的水平,今年预计将达 100 万辆左右,明年的增速预计会更快。 也就是说,电动汽车仍是各大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
随着锂矿石价格持续下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今年跌幅近 70%,降至每吨 17.2 万,今年跌幅较大。 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在整个汽车行业体现出来需要更长的周期,所以只要锂的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明年电动汽车产品的价格将会降低。 一方面,成本确实降低,批量生产后能够平均分摊成本。另一方面,燃油车市场将受到极大冲击,加强电动汽车价格优化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纯电动汽车并非难以接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安静、便捷、经济的出行方式,再加上充电愈发便利,电动汽车的普及自然也逐渐推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7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