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 张灵甫整编74师被全歼, 给世人留下一个难解的谜题

正观历史2024-04-02 11:54:01  91

1947年的中国,在孟良崮这个小地方,爆发了一场大战,最终为后人遗留下了一个难解的历史谜题——张灵甫究竟是自杀成仁还是被我军战士击毙?

关于张灵甫的死因之谜,历来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见解,但不妨先回到七十七年前的孟良崮战场上。

1947年5月16日这一天,张灵甫的直接敌手陶勇将军在获闻张灵甫的死讯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说他不会自杀的,他想突围逃命,才落得这个可悲的下场。该死,他该死!”

陶勇将军何出此言?他的话究竟是作为对手的仇恨还是发自肺腑的坦言?

一、张灵甫孤军深入陷重围

1947年5月11日这一天,张灵甫坐在行进中的美式吉普车内,意气风发。此刻他麾下三万余人马,靠着先进的美式装备,已然大军压境解放区。

不久前,张灵甫麾下整编七十四师攻下了艾山,感受到胜利喜悦的他又急令先头部队51旅渡过汶河,继续向解放区腹地进攻。

可是,5月11日夜里,华野司令部内,粟裕和陈赓就已然知晓了他的一举一动。不单如此,粟裕还对整个汤恩伯第一兵团的动向了如指掌。眼下,第一兵团25师攻占了黄斗顶山;83师进至孤山以南;第7军则向沂水方向推进,这些部队的最终目的便是攻下坦埠,而坦埠正是粟裕坐镇的华野总部所在地。

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其实来自南京国防部。时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长的郭汝瑰通过单线联系人,在第一时间里用无线电发回组织,中央军委收到后立即转给了华野。

粟裕将军获得情报后,在一瞬之间便觅到了战机:张灵甫,落单了。

张灵甫自恃兵强马壮、军容齐整,又在先前几次交手中得了好处,率领整编第七十四师迅速突进,妄图将解放军赶出山东,可不想,由于第一兵团其他部队行进速度跟不上,形成了孤军深入的局面。

如今,整编第七十四师就位于解放军主力正面,张灵甫简直是将自己送到了猎人跟前。

当然,或许一向自傲的张灵甫认为自己才是那个猎人。毕竟就在前一天,也即5月10日,张灵甫还下令由垛庄开始修建向北的急造军路,以便于即将开始的作战。

粟裕很快做出围剿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的命令:以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担任围歼任务;以第2、第3、第7、第10共四个纵队担任阻援任务。并且作了如下具体部署:以第1、第8纵队从敌整编第74师的左右两翼迂回穿插,抢占芦山,并会同由鲁南兼程北上的第6纵队断敌后路,封闭合围口;以第4、第9纵队正面出击。五个纵队协同围歼该敌。

5月12日上午,处于中心突出位置的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在陶勇的第4纵队尚未进入接替阵地前,乘机进占了黄鹿寨、三角山等地。这让陶勇大为光火,不过不久后,他就觅得了报仇的良机。

13日,74师继续向迈逼山、马山、大箭一线猛攻,遭到九纵队的顽强抗击。经过一番争夺,整编第74师于13日下午4时占领了上述各主要阵地。

此时,74师距坦埠只有八九公里了,张灵甫脸上已经堆起了胜利的笑容

志得意满的张灵甫哪会知道,在他攻击马山、大箭时,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已经开始了分割、围歼他的行动。

沂蒙山区,山连山峰连峰,地形非常有利于大部队隐蔽行动。在这千山万岭间,七十四师其实留下了很多空隙给解放军钻。

5月12日一夜间,华野一纵独立师便已然插入敌人纵深20公里。天将拂晓,双方就接上了火。

陶勇率领的四纵一直在七十四师的正面等待。他接到的任务是于13日傍晚时分发起进攻,在黑夜中猛打猛攻。

天终于渐渐暗了下来。借着如血的残阳,陶勇一声令下,四纵队上下数万人迅速发起了攻击。

一个晚上的激战过后,四纵的战士们便占领了黄鹿寨、随家店一线。

华东野战军各纵队进攻开始后,张灵甫这个狂傲的将军仍然满不在乎。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小部队夜袭”,或者“部分兵力反击”。他甚至严厉斥责报告情况的部下说:

“慌什么,不要大惊小怪,共军想一口吃掉74师,他们不但不敢做,恐怕他们想也未必敢想!”

于是,张灵甫命令部队照旧执行14日进占坦埠的计划。

可是,14日当晚,第74师就已经不得不缩集在孟良崮芦山地区固守,并不得不把美式重炮和许多现代化的装备丢弃山下,爬上了仅占有的几个山头。

张灵甫的第74师,已被剥离分割出来,困在了无遮无掩的山头上,山下华野大军围攻,远处援兵被阻,成了地地道道的瓮中之鳖。

二、瓮中之鳖难逃殒命

15日拂晓,连张灵甫赖以逃命的垛庄也被1纵和6纵部队合力攻下了。同一天,第8纵队攻占了万泉山后,华野的第1、6、8三个纵队也打通了联系,最后封闭了合围口。

至此,张灵甫麾下74师已经被解放军合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区内,双方兵力比达1:5,解放军即将以五倍于七十四师的兵力,生吞这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被合围后的张灵甫没有显露太多惊恐的神色。他镇定自若,甚至颇有些自傲地表示,眼下自己的七十四师便是“金刚钻”,解放军想吃也吃不动,而等到援兵一至,解放军若是不撤走便会被反包围,倒成了他的瓮中之鳖。

张灵甫命令部队,在孟良崮及其周围,所有可以攀登的地方,都堆上鹿寨,凡是较大的岩石裂缝,都修筑掩体或防弹洞,这个战争疯子仍在做着最后的抵抗……

可其实,孟良崮方圆不过数里,四周尽是光秃秃的石头山,草木稀疏,而被困在里面的七十四师有不下三万人马,没吃没喝,军心已散,根本难以再战。

四纵指挥部内,陶勇喊出了“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的口号。在这响亮的口号下,四纵战士们仿佛打了鸡血一般,不畏死地向502高地冲锋。

5月15日13时,粟裕下达了总攻第74师的命令:华野所有炮火集中轰击孟良崮诸山头,所有部队向孟良崮高峰挺进,决不准第74师跑掉一兵一卒!

此时此刻,无论指挥全局的粟裕,还是前线指挥的陶勇,亦或是英勇拼杀的前沿阵地,已然做到了全军一心: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

16日下午2时许,是华野主攻各部队向发起最后攻击的时刻。

当四面的炮声发出怒吼,战士们纷纷冒着枪林弹雨,迅猛扑向山顶。

射出的子弹像大雨倾盆一样,敌人随着一个个栽倒下去。经过20分钟的激战,第74师失去了最后的抵抗力,纷纷向后退缩……

三、无稽之谈的自杀

此时,在孟良崮战役的告捷声中,设在山下的四纵指挥所频频接到战斗前沿打来的电话:

“张灵甫自杀,张灵甫自杀了!”

指挥所里人头攒动,大家纷纷奔走相告,拍手称快。可有一个人却没有高兴,那就是四纵司令陶勇

“是自杀吗?”

待战斗前沿报捷电话又一次打来时,陶勇急切地询问了。

“报告司令员,是俘虏兵讲的。”

电话那头说了一句让人无法确定的话。

“混账,怎么搞的?”

陶勇火气爆爆地将电话一撂训斥着。

很快到了晚上,彻底坐不住的陶勇忽然将手中的半截烟按灭,带着警卫班上山寻张灵甫尸体去了。

在向导的指点下,陶勇带着军医盛政权抄小道赶到了前沿阵地。光秃秃的孟良崮山顶,躺满了横七竖八的敌军尸体,随从人员迅速在尸堆中开始搜寻……忽然,一名警卫人员在一架炸毁的发报机旁发现了一具身穿将官制服且面部朝上的尸体。当他取下其胸章时,止不住大叫起来:“找到了,找到了!”将写着“中将张灵甫”的胸章交给了陶勇。

“给张灵甫验尸!”

陶勇大声下令,语调铿锵激昂,不容抗拒。

军医盛政权走上前来,一丝不苟地进行着验尸。他首先检查张的头部,发现除左面颊擦去一块皮外,无其他伤痕。当他解开张灵甫胸前的纽扣,又发现其前胸有两个枪眼子弹是直穿心脏从后背飞出的。

经过反复检查枪伤,他判断两枪眼均是200米以外远距离射击造成的致命贯通枪伤;枪眼较小,符合我军战士使用的美制“加拿大”冲锋枪口径。

按常例,人用手枪自杀一般都惯于打太阳穴,而张灵甫头部却无枪伤;退一步分析,即便张灵甫当胸开枪,也难以连发两枪形成两个枪眼,况且衣服上亦未发现火药燃焦的痕迹,故可排除自杀。所以盛政权得出的验尸结论为:张灵甫系被我军击毙身亡。

盛政权将结果报告给了陶勇。陶勇点点头愤愤地说道:

“我说他不会自杀的,他想突围逃命,才落得这个可悲的下场。该死,他该死!”

第二天,张灵甫的尸身被6纵战士用一块门板抬下了山,放在一个村子的村口等待处置,引来了很多人围观。

六天后,《人民日报》用一块极大的版面报道了张灵甫之死。报道中表示:张灵甫在企图突围时被人民解放军手中的美造汤姆机枪击中后脑而死。

报道还提到,张灵甫的尸体被其部下辨认,确认是死于汤姆枪弹。华野四大“巨头”陈毅、粟裕、谭震林、陈士榘联名致中央军委的电文中也提到,张灵甫被6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当场所击毙。

张灵甫被击毙,第74师被全歼,像晴天霹雳撕破国民党首都南京的昏暗沉闷,震撼着蒋介石的内心。

不过,蒋介石选择了粉饰张灵甫之死。他为稳定军心,提振士气,让国民党的喉舌们撒了个弥天大谎:

“灵甫见大势难支,乃召集各部长官至山岩指挥所当众宣示:‘战局已无可挽救,自身决心一死报国,成我军人气节。’然后率部属从容步出指挥所,举枪高呼‘中华民国万岁,蒋主席万岁!’声震山谷,旋即入内,自杀成仁……”

可历史的真相绝不是靠粉饰装点便能将后人欺骗,因为每一段历史都有他的亲历者。

“自杀?这纯属无稽之谈!”每当盛政权凡见到、听到此类描述,均以现场验尸者的身份愤然予以否定!

时至今日,关于张灵甫的死,仍有无数种说法,看得人茫然不解。可面对历史,我们不妨信一信亲历者口中的话——张灵甫自杀?纯属无稽之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678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