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 陕西省一把手李瑞山联系上曾志: 毛主席给了2条路让你选

南书房2024-04-02 23:55:00  77

1929年11年的一天,毛主席找到一位女干部,指示她照顾贺子珍,女干部生怕因此影响工作,于是对毛主席大吼道:

“这是工作那么多,我又是党干部,哪有时间照看她。”

毛主席也大吼道:“就是要你照顾。”

女干部继续提高音量说:“就不照顾。”

这位敢“当面”吼毛主席的女干部,正是贺子珍最要好的“闺蜜”曾志。

长期以来,曾志一直以“女革命家”形象闻名全国,可是鲜有人知,曾志的人生充满了辛酸和坎坷……

一、诉说委屈、主席倾听

曾志15岁参加革命,工作经历复杂又坎坷,他的前两任丈夫先后为革命牺牲,3个孩子或送人或为筹集党费而卖掉。

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志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贞,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心,即便是遭遇不公,她也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1939年,国民党发布了“排斥共党”的公告,在白区工作的曾志由于目标太大,于是被组织上调到延安学习。

到延安的第一时间,曾志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在白区工作八年的艰难困苦和四次蒙冤的经历。

毛主席看过来信,立即派人将曾志接了过来,曾志见到亲如兄长的毛主席之后,顿时放声大哭起来,然后开始倾诉自己所受的委屈。

这次回到延安,曾志过上了短暂的安稳生活,第二年,爱人陶铸来到延安,两人结了婚,曾志生下了女儿陶斯亮。

曾志生陶斯亮之际,出现了严重的产后大出血,血液浸透了褥子和棉垫,如果不是医生抢救,恐怕曾志就要亡于生产。

有了女儿之后,曾志变得愈发繁忙,陶铸常常夜不归宿,照顾孩子的事就悉数落在了曾志的肩上。

1942年初,延安整风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拥有复杂工作经历的曾志因为长期在白区工作,成了重点审查的对象。

当时,别有用心之人想利用整曾志来整倒陶铸,于是命令审查小组严厉整治曾志,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白天,这帮人会用“文攻”逼问曾志,威胁、恐吓、辱骂,到了夜晚,这帮人就会用“武斗”殴打曾志,揪头发、踢腿、敲脑袋。

审查的时间长达一年多,曾志就这样被折磨了一年多。

二、解除审查、主席袒护

在被审查的日子里,曾志既要工作,又要照看孩子,还要照顾与自己住在一起的叶群,这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女人。

叶群与曾志一样,同样受到了审查,她那时的胆子还很小,每次面对审查都会哭哭啼啼,晚上经常躲在屋内不出来。

叶群在屋内吃喝拉撒,经受一晚折磨的曾志回到住处,还要收拾叶群留下的烂摊子,这让曾志内心充满了压抑。

在一天夜晚,曾志内心的压抑爆发了,她与丈夫陶铸大吵了一架,夫妻二人扭打在一起,两人都落得一个鼻青脸肿的下场。

事后,曾志不断回想自己参加革命以后的艰难经历,结合现在受审查的处境,曾志一边哭,一边给毛主席写信诉苦。

在毛主席及几位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下,曾志的审查解除了,她被特批以代表的身份出席七大,算是恢复了名誉。

抗战胜利以后,曾志跟随陶铸去了东北,一直在白山黑水间战斗了4年,直到党中央迁到北平,曾志才被调回来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推荐曾志做人大委员,可是陶铸大义灭亲,一笔划掉了曾志的名字,曾志十分生气,当场给毛主席写了告状信。

毛主席当然是袒护曾志的,一直将这件事记在心里,在1965年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上,毛主席又加上了曾志的名字。

如果曾志的革命生涯就此结束,那将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可惜,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再次将曾志卷入其中。

1967年,身为“第四号”中央领导人的陶铸被打倒,曾志同样逃不掉干系,夫妻二人都被囚禁了起来。

此时,曾志再次想起了毛主席,他致信给毛主席说:

“我该怎么办?我本来是请假过来养病的,现在身体只有67斤,经不住批斗,造反组织现在要赶我走,我该怎么办?”

三、离别丈夫、主席关心

毛主席读过这封信,郑重地在信上批示道:

“你就住在北京,协助陶铸写检查,组织关系的问题,去找汪东兴。”

得益于毛主席的关怀,曾志受到了一些保护,当刘少奇、邓小平和陶铸一起接受批斗时,曾志被特批免受皮肉之苦。

然而,曾志还是与陶铸一起被关进了看守住所内,陶铸拼命大喊,为妻子遭遇的不公鸣不平,可惜没有任何回应。

1969年底,陶铸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是仍要接受被疏散到合肥的命运,动身前夕,汪东兴对曾志说:

“主席的意思是你如果不去合肥,可以回到广东插队,与女儿和亲属的联系不会断……”

曾志犯了难,她想陪同陶铸走完最后一段时光,陶铸却坚决不肯,并用一封简短的遗书“逼走”了曾志,试图以此保护曾志。

曾志在广东插队三年,因身体适应不了当地炎热潮湿的环境,便致信给周总理说明情况,周总理批准她前往陕西临潼兰州干休所工作。

在陕西西安工作日子里,曾志努力让自己融入到工作中,并将自己的种种遭遇向毛主席作了汇报。

1973年2月,曾志再次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求毛主席允许自己返回北京,毛主席在回信中批示道:

“我的意见是你可以回北京,也可以留在西安。”

一个月之后,陕西省军区礼堂召开了一场大会,会议期间,陕西省省委书记李瑞山亲自向曾志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

“主席已经同意了你的请求,给了2条路让你选,你可以选择回北京,也可以继续留在西安,主席让你自己作决定。”

经历诸般坎坷的曾志最终选择回北京,到了北京,运动仍然没有停止,曾志始终无法见到毛主席。

1976年10月,65岁的曾志与毛主席的遗体作了告别,她老泪纵横,内心不断发出询问:“您英明了一世,为什么要发动这场运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634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