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天启在临终前拉着朱由检的手嘱咐,“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宜委任”。其后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朱由检没听哥哥的话,并且十七年后大明亡。那么是不是如现今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如果崇祯不杀魏忠贤,明朝就还有希望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明朝的诸位皇帝们已经在历史中给予了答复。
虽然明朝是个权阉辈出的朝代,但是明朝的宦官却远不如唐朝的前辈们。别说什么废立皇帝,连敢质疑皇帝命令的都没有。明朝的权阉除了王振是死在土木堡的乱军之中,其他的都被皇帝轻松抹灭。
实际坐上明军大都督位置的汪直,明宪宗看戏的功夫就让他消弭于历史中。明武宗只用个纸条,就把“立皇帝”刘瑾送上法场凌迟处死。掌管皇帝玉玺近十年的冯保,明神宗一句话不就去南京养老了么?
终明一季,宦官的定位一直非常明确“皇帝家奴”。因此即便崇祯不杀魏忠贤,也不是他能不能救明朝或者能为明朝做什么,而是崇祯想让他干什么。
历史告诉我们,崇祯并不喜隐于幕后、假手他人,更爱乾坤独断、直接处置朝政。所以魏忠贤即便不死,也不会再有朝堂弄权的机会。不是在后宫跑腿,就是被安排进神宫监(负责看护皇陵)养老。
崇祯用历史证明了,大明会在他手中走向终焉。所以明朝亡或不亡,和魏忠贤死不死无关,也不是他有资格主导的事情。
回到最初的问题,与其讨论魏忠贤和明朝存亡的关系,不如问如果天启不早亡,明朝是不是还有希望。
现在对明熹宗朱由校的评价,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一种是长期以来的常规评价,他不仅痴迷奶妈客氏和木工,还是个认不出几个字的半文盲,是个没有理政能力还被魏忠贤玩弄于股掌中的皇帝。
认为天启是半文盲,主要是对明朝“出阁讲学”制度的错误理解。明神宗和朝臣在册立皇太子问题上的拉锯,确实耽误了他儿子和孙子出阁读书的事情。但明朝的皇子出阁,与其说是教育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政治仪式。
在明朝皇子出阁,意味着皇帝将自己的继承人正式介绍给朝堂,并让继承人接受治国方面的教育以及营建储君势力。朝臣们反复要求神宗让朱常洛出阁读书,其实就是变相要求神宗承认他的皇太子身份。
而实际上在内廷,即便是身份卑微的宦官,也有机会进入内书堂接受当朝翰林、大学士的教育。所以皇子(孙)即便不出阁,又怎么可能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呢?
至于喜欢木工以及特殊的女色需求,不论真实与否,都和朱由校有没有理政能力没有逻辑关系。比如明宣宗热衷于绘画、斗蛐蛐、游猎,明宪宗宠爱大他十几岁还类男子的万贵妃,明世宗醉心于修仙成道 … 这都不妨碍他们紧握皇权以及料理国事。
《明熹宗实录》里“上视朝”的记录有两百多条,如果平均到年,比他的先辈武宗、世宗、穆宗、神宗要高得多。
上猎于宝善门,魏忠贤驰马过御前,上恶而射之,马中颊,立弊。
秋风拂面猎场开,匹马横飞去复来。
玉腕控弦亲射杀,山呼未毕厂公回。
《天启宫词·其九(陈悰)》
至于说天启被魏忠贤忽悠瘸了、言听计从,解释不清魏忠贤为啥扳不倒天启的老师孙承宗。也解释不清为何魏忠贤仅因骑马一时兴奋,就险些被天启直接射杀。
基于这些反对论据,现在对天启又有了一种全新的评价。认为他是不亚于明世宗的权谋高手,隐于幕后操控着大明和朝堂。他的寿命如果能更长一些,明朝的国祚也会更久。
例如说天启通过魏忠贤实现了朝廷的平衡以及提升行政效率,笔者觉得这是“误解”了天启。
天启通过魏忠贤整治朝堂不假,但是和平衡无关,因为最后只剩阉党这一党了。也和什么提升效率无关,因为阉党的入门规则很简单,只要听话,有没有能力和德行都不重要。天启实际是通过魏忠贤搞一言堂,实现皇帝集权而已。
除此之外,天启当朝七年的实际作为,也证明他不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
首先,崇祯朝的农民大起义,可以说崇祯处置不当导致起义规模越来越大,对明朝的伤害也越来越深。但是酝酿出大起义的责任,扣不到崇祯的头上,这口锅只能由他的爷爷神宗和哥哥天启来背。
如果天启真的英明神武的话,他的相关责任就更大了。为何七年都没看出问题,又为何七年都没有解除和消弭隐患?事实上他在七年里,连主动去缓解西北民困的举措都没有。
其次,不少人都褒赞天启将辽事委托于孙承宗是如何英明。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是谁让女真横扫辽东,以至于兵临山海关?
如果不是天启将熊廷弼革职以袁应泰代之,明朝会丢掉辽阳、沈阳以及整个河东么?如果他能有效解决熊廷弼和王化贞的经抚不和,大明会有广宁惨败么?又是谁拍板把军事才能不行的王之臣推上辽东巡抚和蓟辽总督的位置,以至于经营数年的锦州至塔山防线的丢失?
实事求是的说,辽事的责任不能全归于天启一人,腐朽的朝堂也是导致失败的主因之一。但实事求是的说,天启也不能撇掉他应该承担的领导责任。
最后来说说天启(或魏忠贤)最被称道的能力,财政增收。
明朝的一个主要短板就是朝廷穷,所以某种程度上财政是否能增收决定着皇朝的存续。天启和崇祯在这方面的表现没啥本质区别,他们都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加税”,都遗忘了历史 – 皇朝只要大规模加税就必定灭亡。
一些朋友认为天启是搜刮南直隶地区的官绅,比崇祯搜刮西北贫民有效率以及安全多了。这不仅忽略了税赋转移,也把官绅们想的太美好了。
对掌握着生产资料的地主、官商们加税,他们难道不会对麾下的佃农、工匠,加租和降薪么?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税赋的压力最终还是会落在无产阶级身上。西北的贫民会因税赋压力而反,南方的贫民就不会造反么?
另外,对皇朝来说官绅的威胁实际更甚于贫民。
千年里农民起义无数,但最终能成功的严格来说就没有。其原因就是农民军缺乏必要的组织、社会管理能力,难以有效利用麾下的地盘和人力,而且规模庞大后更容易因内部的混乱而崩溃。
朱元璋为啥要“缓称王”,为何要痛骂红巾军并装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就是为了获取士绅阶层的支持和加入。女真为何能迅速吞食中原,不就是士绅阶层的规模化倒戈么?
因此即便天启通过措施、政令能做到只刮官绅,这帮官绅造起反来,明朝完蛋的会更快。万历朝神宗只不过是涉足商税和开矿,各种抗税活动不仅能此起彼伏,还能做到暴乱中只杀税使、不涉平民,这组织能力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所以天启如果寿命更长一些,吞噬明朝的大起义仍然会爆发,只不过从西北转到东南罢了。毕竟他的能力一般,至少是没有挽救大明这条破船的能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