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9日,在三沙市北岛拍摄的刚孵化的小海龟。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新华社三沙8月15日电(记者夏天)西沙群岛拥有中国最大的绿海龟产卵场。记者从海南省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获悉,截至8月14日,西沙群岛今年共发现海龟蛋巢115窝,其中在七连屿的北岛发现20窝。
今年北岛的第一窝海龟蛋巢来得比往年晚一些。6月13日早晨巡护沙滩时,黄程终于发现了海龟爬行和蛋坑痕迹。
“今年第一只到北岛上岸的海龟昨晚产卵了!”他第一时间拍摄视频分享给退休在家的父亲黄宏波。
“也许她还是小海龟的时候,是我父亲目送她游进大海。当她成为妈妈回来时,轮到我欢迎她回家了。”1997年,15岁的黄程随父亲上岛,如今他已是三沙市北岛社区居委会主任,继续坚持父亲至今念念不忘的一件事——保护海龟。
2023年9月29日,黄程带着救助的小海龟在三沙市北岛海龟保护中心门口。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黄宏波与海龟的羁绊长达56年。他们两代人接力守护北岛,守护这片生命之海的故事是人们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的一个缩影。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的滥捕滥杀、非法贸易、过度开发以及海洋污染等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全球海龟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均锐减。中国2021年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分布在中国的5种海龟全部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西沙群岛是绿海龟重要的分布区,中国海龟种群资源的90%分布在南海地区,其中绿海龟数量占所有海龟种群数量的80%以上。
对科研人员来说,能到西沙实地开展海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这一切始于2012年三沙市成立,三沙市北岛海龟保护中心前身——北岛海龟保护站于2015年成立。除了日常维护岛屿设施和处理社区工作,科研人员和巡护员还需要协助巡逻岛礁、植树、清理海洋垃圾、喂养获救的海龟等。
“上岛才发现,岛上渔民都是海龟‘土专家’。我每天跟着渔民们讨教海龟的生活习性,跟着渔民看海龟产卵。”海南师范大学海龟研究人员张婷说。
“土专家”的各种经验丰富了她的海龟知识,让她更加专注于海龟研究,还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
在讨教的同时,张婷也不忘带来专门药物,教会渔民科学救助受伤的海龟,向渔民普及保护海洋和海龟的重要性,告诉渔民如何在捕鱼作业时不误伤海龟等。
5月24日,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的巡护员在西沙群岛的中岛巡护海龟蛋巢。新华社发(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2021年,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接管北岛海龟保护站,成立三沙市北岛海龟保护中心,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陆续在北岛成立实验室或研究基地,以海龟保护为目的,开展绿海龟种群现状调查、海龟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相关课题研究。
“在三沙市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调研了西沙群岛11个岛礁,全面普查西沙群岛海龟的生存和上岸情况,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数据和样本。”张婷说。
“当年老渔民为了喂食体质较差的小海龟,每日精心制作食物,他把鱼刺鱼骨挑出,剁成鱼肉泥,生怕小海龟被卡到。每天还肩挑海水给被救助海龟的水池清洗和换水,给受伤海龟上药。”张婷回忆说。
7月31日,在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的甘泉岛上,海龟巡护员发现海龟蛋巢后,会在附近立下指示牌标注海龟产卵的日期。新华社发(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数年来,三沙坚持以生态优先,加强对海龟栖息地、海洋生态以及岛礁环境整治修复,对海龟上岸产卵实施24小时监测保护,还逐步建立起海龟保护的科学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三沙市西沙群岛海龟保护规定》和《三沙市海龟保护行动计划》。
根据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的统计,经过多年的保护和生态修复,西沙群岛2017至2023年共发现绿海龟产卵1734窝,主要分布于北岛、南岛、南沙洲、中沙洲、晋卿岛、甘泉岛等岛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5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