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度政府的“雁过拔毛”政策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莫迪政府一方面积极拉拢外商投资,给予各种补贴和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却在外企建厂运营后,翻脸不认人,冠以各种罪名抓捕高管,要求外企让渡股权。这种政策无疑对外资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不信任感。
VIVO作为在印度手机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公司,也未能幸免于难。2023年底,印度以“洗钱”为理由,抓捕了3名VIVO高管,并要求VIVO出售51%股权给塔塔集团,实现“本地化运营”。实际上,VIVO早已在印度建厂并雇佣了大量印度员工,所谓的“本地化”不过是印度政府强抢VIVO的借口。
然而,就在塔塔集团和VIVO进入洽谈后期时,苹果公司却强烈反对塔塔集团收购VIVO股权。苹果认为,这将导致塔塔集团和VIVO之间产生合作,而苹果和VIVO本是竞争对手,塔塔集团收购纬创后又成为了苹果的代工厂,这势必会影响到苹果在印度的业务。最终,由于苹果的阻拦,印度政府的计划被迫搁浅。
印度政府的这种“割韭菜”政策,导致了大量跨国公司撤离印度。数据显示,过去7年里,已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在印度的业务,仅去年上半年就有550家公司逃离印度。包括亚马逊、可口可乐、迪士尼等知名企业都在印度栽了跟头。甚至连美国首富马斯克也在访问印度后,放弃了在印度投资的计划,足见印度营商环境之恶劣。
早先,许多制造企业因印度廉价的劳动力前往印度建厂,但结果却是纬创跑路、富士康回流。印度工人的素质和频繁的停电,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导致企业亏损严重。许多企业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出印度,回到中国继续发展。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曾评价,印度想超越中国成为亚洲新的头号制造业国家,但其首要任务是超越越南。印度软件巨头公司联合创始人纳拉亚纳·穆尔蒂也认为,中国制造业远超印度,中国的GDP是印度的6倍,印度要取代中国成为制造业中心,想法过于大胆。
尽管印度政府了解这些现状,但他们依然需要给民众画“大饼”,展示出“未来可期”的模样。由于贫富差距和种姓制度,印度文盲率高达40%。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人口红利很难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优势,反而更像是“人口灾难”。
印度政府的强抢VIVO事件,暴露了其对外资企业的不友好态度和不稳定的营商环境。苹果的强硬反对,更是让印度政府的计划彻底落空。印度要想成为制造业大国,必须改善营商环境,真正吸引外资企业的长期投资和信任。不过,在当前政策下,印度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5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