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8月14日消息(记者赵家慧)以“15分钟”为时间单位,以“5公里”为距离单位,城市阅读空间的出现,拓展了公共阅读服务,弥补了公共图书馆在覆盖面、便利性以及亲和性等方面的不足。自2017年6月,《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合肥已建成110多个城市阅读空间,城区“15分钟阅读圈”基本建成,并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纵向贯通、横向互动的阅读服务体系和运营网络。
除了多次位居全国“最爱阅读城市”前列,2021年12月,合肥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工作更是入选中宣部2021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安徽合肥,成了全国知名的爱“阅”之城。
但“书香合肥”的内核还远不止于此。
文创、观影、沙龙、公益、培训……从今年起,从“城市阅读空间”到“公共文化空间”的升级改造启动,在阅读分享的基础功能上,增加艺术展演、培训讲座、科普教育、文艺沙龙、影视播放、公共社交等服务功能,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不断提升。
夜色中的“绿野仙踪”
暮色渐浓,暑意未消。绿野书房运营经理王阳洋开始忙碌起来。今天是周四,19点以后,书房中部的环形舞台要用来放映纪录片。聚集的孩子们越来越多,前两排昂着脑袋专心看片,后两排的孩子还依旧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暑假期间,我们不仅延长了营业时间到晚上10点,每周一至周六,还增加了观影环境,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
绿野书房位于合肥荷叶地社区石台路公园内,300多平方米的空间拥有多种功能区。店员们一边忙着帮读者借阅,一边做咖啡茶饮。王阳洋告诉记者,暑假期间日均人流量增长了30%,“由于书店附近没有小超市,店里饮品的需求量很大。”
据合肥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城市阅读空间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馆店一体,两业融合,功能多元,双轮驱动,构建网系,便民惠民”。三年来,合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3亿多元,建成百余个政府主导、15家市场主体运营的城市阅读空间,在全国省会城市位居首位,形成了引领优势。
今年起,合肥市的城市阅读空间陆续开始进行改造和升级。同样的一方空间,经营业态会更加多元,空间功能也会更加复合,在满足市民阅读需求的同时,充分激活城市阅读空间的“造血”功能。
理想的阅读空间,不止于阅读,而是让每个文化爱好者,都能在此获得精神的滋养。秉承这样的理念,蜀山区在建设阅读空间时,不仅将其打造成为提供借阅书籍的场所,还让其成为一个小剧场、一个音乐厅、一个电影院……这些“小而美”的空间,正成为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书友读者向往地,成为人人喜爱、人人可享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正值炎热的暑假,滨湖世纪南书房大部分时间都是满员状态(央广网记者赵家慧摄)
打造开放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实现家门口借阅自由,与社区联手打造老年人文化空间,趣味课堂让孩子们有处可去……今年3-7月,合肥市包河区16家城市阅读空间改造与转型升级陆续完成,以“阅读空间”为阵地,将文化生活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
苗云是滨湖世纪南书房的店长,从早上10点书房开门起,她就要开始进入一天的忙碌。除整理书籍、维持秩序外,对接各类活动是她最重要的工作。
今年4月,世纪南书房开始进行空间改造,将原本使用频次不高的二楼阅读区重新分割成6个独立空间,引入自有品牌童享美学堂开展非学科艺术培训,同时,与服务范围内中小学及社区保持紧密联系,开展“馆校合作”,邀请有意向的老师们前来开展英语绘本、阅读和手工等趣味课程。“今年暑假,这类活动已经开设了十几场,每场平均在二十人左右。不仅丰富了少年读者的暑假生活,更解决了家长暑期托娃的一大难题。”苗云说。
5月16日,世纪南书房重新对外开放。在保障公益性服务属性的同时,通过多元功能的业态更新,不断创新服务项目和内容供给,场馆营收实现大幅提升,大大减轻了运营负担。重新开馆至今,实现营收19万,较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约27.22%。
如果说传统的阅读空间是将“阅读”的习惯种植在市民日常生活中,那么现在的公共文化空间,则是让阅读空间拥有“造血功能”,将这一方文化天地物尽其用。
目前,所有城市阅读空间均实现创收,百川书屋、瑶海图书城、悦融书房、半亩方塘、拾光书屋等30个城市阅读空间通过销售书籍、文创产品、饮料简餐和举办培训等多种方式,基本达到盈亏平衡点,开始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海棠书院在暑假期间开设了书房小课堂(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摄)
海棠书院里的青年夜校
近一段时间以来,“青年夜校”在合肥成了一种新潮流。因课程紧贴市场需求、时间适宜、性价比高、涵盖面广,夜校深受职场青年的喜爱。
在庐阳区海棠书院,负责人张琼跟记者讲述了开办第一期夜校时的热闹场景。“庐阳夜校首场课程就是在海棠书院开设的,主题是非遗。”张琼告诉记者,当天合肥市市级非遗项目刘鸿盛特色小吃的第五代传承人在现场指导参加的群众制作非遗面点,参加的学员不仅有上班族,还有父母陪同的孩童、在校大学生等。“目前,我们的夜校主要有体验课和系列课两种,在暑期之后,将继续进行探索。”
“依托辖区历史文化优势,我们选择从非遗开始‘试水’。”庐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让更多年轻人走近非遗、爱上传统文化,庐阳夜校在全区城市阅读空间推出非遗系列课程,涵盖庐阳剪纸、庐州木板水印技艺、庐阳玉石雕刻技艺、詹记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
作为即将进行“公共文化空间”升级的悦书房,海棠书院也在积极寻找“造血”的良方。“升级后,书院将会进行布局优化。由于书店是合肥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初步计划扩大可办理阅读年卡的少儿馆区域。此外,增设付费自习室等业态,在方便服务区域内市民备考需求的同时,让书店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合肥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市阅读空间模式选择和制度安排的核心要义是“三个合”,即政府和市场统合、事业和产业融合,以及公益和商业结合。公益和商业都是文化实现服务功能的手段,升级后的城市阅读空间运营做到两者结合,既花钱又挣钱。
2024年截至6月底,城市阅读空间(悦书房)486.2万人次,外借图书111.5万册次,举办各类活动8983场。当网络阅读、电子阅读风靡时,合肥市以持续升级的阅读空间走出自己的“赛道”。
从提供一隅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到提供多元化、全龄层服务的“城市文化客厅”,2.0版的爱“阅”之城正在折射出独特而浪漫的城市文艺气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5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