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跃的这 60 条思考, 解释了奇瑞为什么能跻身世界500 强?

砺石商业评论2024-08-14 09:56:19  122

导语:27年时间,从一间“小草房”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奇瑞汽车是如何做到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996年,中国汽车市场基本上由外资或者合资品牌垄断,当时汽车行业有一句流行话,“中国人想自主开发轿车是天方夜谭”。彼时,在安徽芜湖的一处荒滩上的几间小草房里,刚辞职离开一汽大众的汽车工程师尹同跃,毅然加入了一穷二白的创业公司——奇瑞,开启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从0到1的历程。

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最能代表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出口数量。此时,尹同跃领导的奇瑞已连续21年稳居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出口一哥”。

2023年,奇瑞集团总销量达到188.13万辆,位列全国自主第三位,仅次于比亚迪、长安。奇瑞的海外销量为93.71万辆,同比大增101.1%,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其出口销量占据总销量的49.82%,接近50%的比例,这在国内商用车企中是极为罕见的。2023年,中国每3辆出口海外的乘用车里,就有1辆来自奇瑞。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当下正处于“燃油车赚钱不增长、新能源车增长不赚钱”的尴尬状态,奇瑞是目前全行业唯一一家实现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国内和国际多线增长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

2024年上半年,奇瑞累计销量超110万辆,同比增长48.4%,其中燃油车销量92万辆,同比增长35.8%,新能源销量18.1万辆,同比增长1.8倍;国内销量超56.8万辆,同比增长72.2%,出口53.2万辆,同比增长29.4%,位居中国品牌出口第一。同一时期,中国出口汽车为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这意味着中国每出口6辆自主品牌汽车,其中1辆就是奇瑞汽车。

2024年,奇瑞 还从“小草房”成长为一家世界500强汽车企业。8月5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24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次登榜,以390.91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385位。目前奇瑞拥有1420万全球用户、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将一家“小草房”成长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尹同跃并没有引以为傲,反而更加清醒。

他在给奇瑞员工的公开信里写道,“世界500强排名主要看营收比‘大小’,并不能全面展示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责任担当等‘强弱’......提醒我们按照全球化经营的视角、全球一流品牌的目标、全球企业公民的担当,来刷新自己的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找到全球化大格局下的企业价值。”

今天的全球汽车工业的竞争格外激烈,中国汽车市场更是处于“春秋战国”的生死淘汰阶段。尹同跃强调,“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大时代,奇瑞必须用长期主义穿越周期,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

奇瑞创业至今27年,从一间“小草房”成长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这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从0到1的缩影,也是尹同跃探索以长期主义穿越周期的企业发展之路。他带领奇瑞从荒滩“小草房”起步,经历四个战略阶段,走到了今天。

?1997-2001年,奇瑞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尹同跃通过购买外企的产品线,一边自主学习自主开发产品,一边建设工厂。1999年5月18日,奇瑞第一台发动机正式下线;同年12月18日,奇瑞第一辆轿车下线。

?2002-2009年,尹同跃实施“抄超战略”,通过多品牌战略快速扩大规模、提升销量,2007年就下线了第100万辆轿车。但由于研发能力不足,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隐患和新挑战。

?2010-2019年,尹同跃开始战略转型,提出“一个奇瑞”,建体系,建流程,确定了“建设全面体系能力,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卓越品牌”的战略转型发展之路。通过流程再造,减少对人的依赖;建立CPS(奇瑞生产方式)和TPM(全面生产管理)模式,实现技术、品质、国际化全面进步,走上品质与品牌提升的发展之路。

?2020年至今,奇瑞将互联网思维与用户思维作为加速腾飞的“两个翅膀”,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还衍生孵化出新能源、机器人、现代农机、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砺石商业评论专门整理了尹同跃领导奇瑞创业至今二十多年里的公开媒体采访资料,从中梳理出60条商业思考,以帮助读者了解奇瑞汽车的成长秘密。

关于创业维艰

1.选择了汽车,就是选择了苦难与艰辛,选择了汽车,也是选择了精彩和辉煌。

2.干不成,就跳长江。(1996年,刚成立的奇瑞斥巨资与英国公司签订合同,引进一款发动机及其生产线。英国技术人员的拖延和傲慢严重影响进度,导致项目近乎停滞。奇瑞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尹同跃决定自主完成发动机生产线的组装和研发。1999年5月18日,奇瑞推出自主研发组装的第一台发动机。)

3.造车是一场马拉松。加速跑时一定要掌握好节奏、调整好气息,这样跑的时间才能更久。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样,一定要防止速度过快。

4.过去我们说,汽车行业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马拉松,现在不仅是马拉松,还要参加铁人三项、铁人五项比赛。传统的东西不能放、投入不能减少,新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这些技术还依然要增加投入。(2021年,尹同跃在重庆中国汽车论坛的讲话。)

5.这么多年来,奇瑞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向、自己的节奏在走,没有做大的调整。唯一大的调整是2019年进行了混改。

6.奇瑞一直专注于技术创新、体系化建设以及全球化市场的发展。

7.要把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上,这才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道。

8.以技术立企,长期持续的技术积累、不断完善的标准体系和持续性的创新能力让我们有了底气。发动机是传统汽车的核心部件,是汽车的“心脏”。中国汽车工业曾一度受制于发动机技术,而实现技术突破、成功研发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的企业就是奇瑞。

9.“技术奇瑞”是奇瑞立企的看家功底,那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奇瑞加快腾飞的“两个翅膀”。

10.即便是跌出前十,也必须要转型。(2011年,尹同跃不顾反对坚持放弃多品牌战略,牺牲销量,同时追投20亿元加强正向研发体系。)

11.受限于米勒循环,发动机热效率通常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奥拓循环发动机的热效率有40%,奇瑞现在发动机热效率能实现48%,已经超过物理极限了。怎么实现的?就是不断通过技术创新。

12.失败也是公司的一种财富。

13.之前公司规模小,积累也少,还没有学会怎么走就开始跑了。现在,企业的规模大,也有技术的储备和实力。过去奇瑞的研发人员有一两千人,现在拥有2万人,团队更加成熟。我们过去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经历,也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有了这些积累和教训,我们现在开始进行品类扩张,这样奇瑞会拥有一个立体的品牌群。

14.现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很高效的,我们当然也要利用好这种工具,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但做的时候要守住底线,不能攻击别人,要克己复礼。

15.我鼓励下面的人用一些新的营销模式,但是不能攻击别人,不要卷入无谓的口舌之争。只说自己的好,不说别人的坏,这是我们的一个底线。

16.奇瑞是个比较笨蛋的企业,我们把很大功夫下在看不见的地方;多数车企都很聪明,很多功夫都下在看得见的地方。

17.降价拼的是向下的能力,车企要拼向上的能力,向上的空间很大。

18.中国人喜欢往下卷,不喜欢往上冲。往下卷最后就导致中国产业发展不是特别健康。所以我们一直说“不与弱者分食,只与强者争锋”。我们要做与强者争锋的企业,与强者争锋,自己就是强者,与弱者分食,你只能是弱者。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胜,无以至大胜。

20.创业27年来,全体奇瑞人用自己的接续奋斗,证明了即使在外界一次次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挑战极限,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梦想。(2024年8月,奇瑞首次上榜《财富》杂志发布的2024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排名385位。)

21.我们绝不能因为正处于较快的上升趋势,就有所松懈,要保持对危机的恐惧和敬畏。

关于战略抉择

22.跟传统欧美车企比基本功和体系,跟新势力比创新和敏捷。(2022年,奇瑞年销售汽车达到123万辆,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

23.我要求团队长期学习“双T”:一方面学习丰田(Toyota),坚持精益求精,把东西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学习特斯拉(Tesla),打破常规的、颠覆式的思维方式。

24.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将油、电对立,而是更愿意将油、电的优势融合在一起,让油、电协同。

25.我们有自己的优先级和节奏。去年(2023年)我们想把油车做扎实,因为这块的效益确实还不错,尤其是国际市场对油车的需求量比较大。至于电动车,我们之前是亏损在做,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但今年(2024年)基本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甚至开始盈利,所以要重点发力。

26.我们没有发力,不代表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27.2025年、2026年后,奇瑞不再是新能源赛道的追赶者。

28.如果通过亏损换取销量,实际是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对于新能源领域,我们无法接受严重亏损。因此,我们一直在管理着新能源发展节奏。

29.既做加法,又做减法。比如星途品牌,和华为、捷豹路虎合作,这些就是在做加法。我们主动砍掉QQ业务,就是做减法,因为它的市场在萎缩。

30.我们一方面给品牌整体“做加法”,通过品类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创新,增加品牌含金量,推动品牌向上。另一方面,每个品牌下的产品“做减法”,聚焦打造爆款,让每一款产品有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技术和不一样的卖点,给用户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

31.做减法是不容易的。我们不追求一刀切。

关于企业经营

32.企业要追求健康的、可持续的增长。你一次性把劲儿用完,那一定会带来灾难。

33.企业的本质是要实现盈利,同时为社会带来价值。企业就是价值增值的一个载体,只有价值增加了,产生利润了,才能持续创新。

34.我们有很多布局,但是传播得少。电动车方面,一是销量在提升,二是技术也上来了。另外我们的固态电池也很快要出来了。我们也对电池设计了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全天候24小时监控每个电芯的温度、电阻等等。

35.我们的一切(选择)都合乎逻辑。有时候故意强调爆款,损失很大。比如,通过价格战的方式,销量增加了,但是没有利润,要这个量有什么用呢?另外,随意调价,会打乱我们整个价格体系,影响整个公司的价值。所以我们一步一步都要按照节奏来。

36.我们追求爆款,但一定是有合理利润的爆款,这需要时间。最起码我们承受不起以价格为代价来打出爆款。

37.资源是有限的,创新是无限的。怎么让有限的资源进行高效搭配,非常重要。对于那些很快能实现产业化落地的技术,我们要加强投入;对于那些比较难、短期内实现不了的技术,我们就做一些技术性研究,比如先做一些样品出来。

38.我们已经分解了2万多件“根技术”,每个技术都要找到人去研究。我不指望能百分百成功,如果有1%的成功概率,那我们就能掌握200多项“根技术”。通过技术的组合创新,像生产线一样不断生产新的东西出来,就能创造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产品。

39.(奇瑞在根技术上)在三条线上做了调整。

一是产品开发调整。我们不断进行完善,提高效率,过去产品开发需要24个月,现在变成20个月、18个月,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同时,让客户参与产品开发流程,做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二是体系流程的优化。奇瑞过去是V字型开发,只局限在汽车行业内部,现在我们是集成产品开发,学华为的做法,就是把体系打开了。

三是优化创新体系。比如明年的创新,哪些东西必须出来,哪些技术必须出来,后年哪些东西必须做出来,5年、10年后我们必须实现哪些技术,出来哪些产品,都要有规划。有的是在围墙内自己做,有的是半围墙,有的是完全放开的,比如我们和大学、科研院所合作。

关于企业管理

40.企业家要做的就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把担心变成不担心。

41.差不多在20年前,(奇瑞)就开始尝试阿米巴模式了。最早是学海尔的独立事业部,发现不适应。后来看到稻盛和夫在中国进行培训,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机会,所以做了一些尝试。

42.奇瑞现在(2024年)运用的是阿米巴模式。所有的品牌都有自己的事业部,自己算自己的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捷途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板,我们预计今年销量能实现60多万台,明年预计100万台。

43.没有一个管理思想是能够直接拿过来用的,都要内部消化,这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44.管理的逻辑都是相通的,到最后就是管人、管财、管技术。

45.我们叫“TQCD”,T就是技术创新,Q是质量管理,C是成本,D就是交付。围绕这几个维度,奇瑞过去是追求最优化,现在是想办法做到极致,从而带来战略变化、质量管理变化、研发体系变化以及供应链管理变化。

46.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切软实力的总和,决定着企业能否薪火相传,决定一家企业最终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47.奇瑞走到今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坚持了奇瑞文化,不断诠释“小草房精神”。

48.以“小草房精神”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文化,是奇瑞创业智慧和奋斗精神的思想结晶,也将继续引导和帮助奇瑞人攻坚克难、持续战胜一切不可能。

关于中国汽车出海

49.中国要从汽车大国变成强国,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和管理创新,必须坚持国际化、差异化。

50.我们今年(2024年)的增幅可能比别人好一些,不是我们做得比别人好,是因为奇瑞整个市场结构跟别人不一样。奇瑞海外市场的销量占比比较大,一部分原因是刚好赶上过年,但外国人不过年,所以海外的销量把整个增幅拉上去了。(截止2023年,奇瑞已经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51.为了落实本地化战略,奇瑞实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策略,服务、备件、人员培训到位后开始销售。还携手国内外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汽车金融出海、海外工业园建设、抱团投资等各种形式,发掘更多商业机会。

52.早期是别人不敢出海,我们先出海,现在看奇瑞出海做得还可以,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更多的是教训。现在车企开始出海以后,都来挖我们的人,或者向我们取经。我们都跟别人讲,出海有很多坑,不能只看到了“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揍”,我们是挨过很多揍才走到今天。

53.中国企业出海不要“吃独食”,不要做“掠夺者”,要当“施肥者”。我们在当地也有竞争对手,我们尽量避开,不碰它的市场,去做它们做不了的东西,这反而增加了我们的利润。

54.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不一样,有的产品国内不好卖,但在国外它很受欢迎。我们在同样的资源下,先看看哪个品牌能跑出来,能跑得更快,之后资源就往这个品牌倾斜。所以就让子弹再飞一飞。

55.企业(出海)一定要学会本土化,进行法规开发、适应性开发、竞争力开发等等,否则一定会出问题。

56.走全球化之路要遵循“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同国家的法规不同,产品要适合当地法规,按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习惯喜好都存在差异,企业应该根据目标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开发。再把服务做好、保证备件供应,让每个客户为选择中国品牌的产品感到值得。

57.今天的汽车行业(出海)一定要警惕,不能再走摩托车的老路。很多摩托车企业都是只顾眼前不顾未来,只顾当下不顾未来,只顾利润不管服务,很不成熟。

58.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和西方汽车强国相比,在品牌建设、技术创新、行业标准等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学习、去超越。

59.结合奇瑞多年的出海实践,我认为重点要做好四件事:坚持自律,珍惜口碑;转变思路,品牌向上;先予后取,贡献价值;开放合作,成果共享。

60.过去的合作模式中,主要是我们引入外方的产品、品牌和技术,现在很多时候是外方引入我们的技术、品牌、管理和文化,实现了“反向输出”的新合资模式。我国车企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改变“中国制造、海外销售”的单一贸易形式,与外资品牌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全价值链开展合作,探索“中国创造、海外制造、海外销售”的本地化经营模式,实现业务缠绕,成果共享。这也有利于“中国制造”加快升级为“中国创造”,向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参考资料:

1.《尹同跃致全体奇瑞人的一封信》,2024年8月5日

2.《半年销售110万辆,专访尹同跃:奇瑞还没到总结成绩的时候》,中国企业家,2024年7月

3.《一头白发,一群笨人,一家500强企业》,星场APP

4.《汽车观察》,2024年第2期

5.《独家专访尹同跃:降价拼的是向下的能力,车企要拼向上的能力》,中国企业家,2024年3月

6.《安徽汽车老江湖,在海外东山再起了》

7.《从“小草房”到“世界500强”:奇瑞的长期主义之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5234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