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是潘向东博士7月份在“名人大讲堂”演讲的部分摘录)
三中全会刚刚过去,大家对这次全会改革的解读也挺多的,现在谈改革与1978年谈改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时是大家都穷,吃不饱穿不暖。政策的出台,只要能让大家吃饱和穿暖,大家都会全力拥护。
现在改革面临的都是难啃的骨头,老百姓的诉求也多,平衡起来不容易。在改革发展问题上,这次三中全推的比较多。今天就借此机会,与大家来分享。
为何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还需要进行改革以及怎么改?
当前中国的发展,面临了多重“陷阱”叠加,例如,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等等。任何“一个陷阱”,要突破,都需要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实现。
该陷阱描述的是,不管政府说什么,好的也好、坏的也好,老百姓都不信,而且更愿意相信坏的。
这一次三中全会开完,自媒体上流传了一个很离谱的小作文,就是说某位教授说,这一次全会,没有把“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写入文件,那是因为已经完成使命。自媒体上疯狂地转。
离谱吧,我们三中全会第一部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里面,就讲到: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一活脱脱的背离事实的东西为什么确能迅速地传播?而且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化的地方还不止这。在第二部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统一大市场”里面再次说到“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为何大家对这些会视而不见,却会去担心计划经济死灰复原?
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在08年之后,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最近几年出现了消化不良,日子难过,甚至有些县市出现了发工资都困难。管辖范围的公务人员发工资不出,这对地方官员来说是大事。没工资,大家工作的积极性都会大打折扣。
怎么办?就只好去找钱发工资。怎么找?那就看辖区内哪个企业有钱。
央企和国企都有行政级别,地方政府不敢去动人家的奶酪,那就只好去找民营企业的茬,去翻翻人家的黑历史。
前阵子,有些上市公司发公告,收到了十年前补税的通知。
这不是个例。大家可以看看近十年来,各省市税收收入和罚款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变化,在很多省市,罚款收入所占比重的斜率是快速的上升。
由于我们国家是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地方政府的这番操作,让很多民营企业家和研究者,就发出灵魂拷问,还会不会继续进行市场经济?
首先,要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避免出现短视的“杀鸡取卵”,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法制化的建设,让他们在法治框架下行事。
其次,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让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相匹配,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权和加大中央的事权。
前阵子,市场一直在谈消费税的改革,征收环节后置,划归地方的更多。
地方政府收入增加了,假若在投入方面又能被约束,那么也就不存在出现收入急剧锐减,公务人员发工资不出的现象。
这也就能够理解,这一次三中全会为何要重点突出财税体制改革了。
最后就是,要地方政府更好的为老百姓和民营企业服务,琢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完善地方官员的激励兼容考核机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PI考核。
(待续)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5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