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4日讯炎炎夏日,在大同区大庆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一大片绿油油的板蓝根试验田里,省科学院大庆分院的科研人员们正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根粗叶茂的板蓝根即将迎来丰收季节。
“看,这些板蓝根长势多好啊。”试验田里,省科学院大庆分院的研究员徐海军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道,“我们这次试验培育的品种,是希望从种源方面减少板蓝根地下病虫害。通过筛选种子,配合农业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体系,让板蓝根种植产业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
作为“寒地龙药”的重点品种,大同板蓝根近年来发展迅速。“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29种板蓝根种质资源,通过严格筛选,从产量、形状、抗性性状等方面进行评估。选择生长状况好、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继续培育。同时,我们正在与黑龙江大学生物学院合作,运用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将从中选育出属于大庆自己的优质板蓝根种质资源。”徐海军说。
走进寒地龙药种质资源圃,记者看到,黄芪、苍术、黄芩、黄精等多种中药材长势喜人,科研人员正在田里对黄芪进行取样。
作为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重点关注的品种之一的黄芪,每年从6月开始,科研人员就会对它进行为期数月的生长周期实验和取样跟踪观测。
“我们每20天取一次样,分析根系药物成分的动态变化。”徐海军解释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最佳采收时机,确保采收时药用含量达到最高。”
为推动黑龙江省北药产业发展,省科学院大庆分院特色经济植物与土壤环境学科团队围绕黄芪的种质资源、营养调控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
五年来,团队已累计收集黄芪种质资源70余份,筛选出长势优良资源10余个,完成“黄芪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和“基于GAP条件下营养调控对黄芪生长及根系成分积累的影响”等多个研究项目,在黄芪营养调控和栽培技术领域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团队在育种基地开展了黄芪区域生产试验,并对黄芪资源进行钴60诱变育种研究,为黄芪种质资源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变异材料。
近年来,结合麻类作物、北方地道药材开发的特色优势,省科学院大庆分院与大庆市科技局联合共建了“经济作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以解决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目标,围绕大庆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需要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分院科研优势,引导大庆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
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大庆地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也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北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省科学院大庆分院不断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深耕北药领域科研攻关,将科技送入田间“最后一公里”,重点培育本地优势品种,为院地企合作搭建平台等多措并举推进“寒地龙药”由打基础向提层级拓展延伸,助力“寒地龙药”迈入产业发展快车道。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5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