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本赛季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贵为联盟第一,但是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和终结比赛的能力一直饱受外界质疑。在上周凯尔特人队对阵老鹰队的比赛中,他们居然葬送了30分的领先优势,遭遇了一场尴尬的失利。这是凯尔特人队自2000年以来丢掉的最大的领先优势,他们也成为了有史以来第十支在领先30分以上的情况下还最终被逆转翻盘的球队。而且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凯尔特人在这一场失利之前的同一周时间里,才输给过老鹰队,联盟第一难道就是这个水平?
而这已经不是凯尔特人队本赛季第一次被大比分逆转了,就在本月早些时候,凯尔特人队才在与骑士队的比赛中在领先22分的情况下被逆转。现在距离季后赛开打就只有十场比赛了,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个问题对凯尔特人队来说有多严重。
凯尔特人多次在领先的情况下被翻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总是能够在比赛中取得领先优势。实际上,凯尔特人队本赛季遭遇逆转的次数是联盟倒数第2,在第四节被逆转的次数排在联盟第24位,在领先两位数的情况下被逆转的次数则排在联盟第17位,乍看上去这些数据似乎还过得去,并不能反映出凯尔特人队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很难保住领先优势的情况。但是我们不能只看这些数字本身,也要看看这些数字的背景,那就是凯尔特人队拥有联盟最好的战绩,所以他们葬送领先优势的情况自然更少。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凯尔特人队在本赛季遭遇的16场失利中,有多达15场比赛取得过领先优势,其中就有超过一半的比赛是在第四节还领先或者是建立起了两位数的领先优势。所以尽管上面的数据看起来还不错,但综合来看,凯尔特人队确实很难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保住自己的领先优势。
有意思的是,凯尔特人的关键时刻数据也与他们的常规数据没有太大区别。他们在关键时刻进攻排名联盟第六,防守排名第八,虽然这相比于他们通常第一的进攻和第三的防守相比有明显的下降,但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异常。另外凯尔特人队在关键时刻的三分球命中率排名第九,而总的三分命中率却排名联盟第一。
虽然许多人认为凯尔特人队在关键时刻的主要问题是对三分球过于依赖,但统计数据却有所不同。凯尔特人队在关键时刻的胜利贡献值上还是排名联盟第四,在关键得分上排名第六,唯一不靠谱的数据是他们在关键时刻的速度却排名联盟倒数第一,这与他们常规时间第18的进攻节奏相比是一个相当大的下降,而过多的单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凯尔特人队在关键时刻进攻节奏缓慢。
要说起凯尔特人关键时刻拉胯的表现,就不得不提他们的球星了。杰森-塔图姆职业生涯中本来就因其投篮选择和关键时刻极不稳定的发挥而广受批评。当我们进入凯尔特人队关键时刻的统计数据时,就会发现塔图姆的表现尤其低迷,他在关键时刻的投篮命中率只有36%,三分球命中率也只有33%,有效投篮命中率41%。更要命的是塔图姆在关键时刻的使用率会从30.3提高到33.3,此外他本赛季在关键时刻的投篮次数比其他任何队友都要多出20次,说白了就是又菜又爱装。对于凯尔特人队来说,考虑到塔图姆在关键时刻的不稳定性,这样的出手频次是绝对不可原谅的。
而塔图姆在关键时刻习惯一肩挑也导致自己的搭档杰伦-布朗没有得到充分使用。布朗在关键时间的有效投篮命中率为53.8%,但他的使用率却从常规时间的28.7骤降至关键时刻的21.4。另外克里斯塔普斯-波尔津吉斯和德里克-怀特作为凯尔特人队最可靠的两名关键球员,但他们的使用率也在关键时刻下降。尤其是怀特,他在关键时刻73%的有效命中率和52%的三分球命中率明显高于他常规时间的58%的有效命中率和40%的三分球命中率,但是他的使用率从18.8下降到了14.8。
波尔津吉斯的使用率同样从25.4下降到20.3,而他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却在提升,有效命中率从58%增加到63%,是凯尔特人队在关键时刻得分第二的球员。塔图姆在关键时刻的场均得分是关键时刻最多的,波尔津吉斯场均得分为2.9分,波尔津吉斯为2.3分,但出手次数减少了8次,所以如果有更多的出手,波尔津吉斯无疑会成为球队关键时刻得分王。
另外朱-霍勒迪在关键时刻的使用率也从常规时间的16.2减少到了13.8。凯尔特人队确实已经建立了围绕塔图姆一个人运转的进攻体系,以他们的战绩而言,这样做也没什么问题。但是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在关键时刻,塔图姆在关键时刻的持球只要稍微减少一点,凯尔特人队的进攻就会整体平衡,而这种平衡最终也将使他们的进攻可预测性大大降低,在关键时刻更难防守。
关键时刻的表现仍然是凯尔特人在季后赛中最关心的问题,此外球星的数量和关键时刻的进攻分布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的。这些问题不仅肉眼可见,而且也和统计数据相匹配。当考虑到其他争冠球队,包括掘金和雄鹿全部都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提升球队的表现时,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更令人担忧,凯尔特人要想击败这些顶级强队并赢得总冠军,那么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必须提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