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1942年是抗日最艰苦的时期,从当年5月开始,侵华日军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起疯狂进攻,“五一大扫荡”(日军称之为“华北治安战”)拉开了帷幕。
这次“大扫荡”跟之前不同,之前打一下就跑。而这次持续时间长,每到一地,日伪军就要待上十天半月。
之前,日军沿着道路搜索。这一次,每隔50米一名日伪军,一字排开往前走,庄稼地和低洼地也是如此。
这种战术,日军称之为“梳篦战术”。
除此之外,日军还发明了“分进合击”,以及“分击合进”“铁壁合围”等战术,妄图扑灭冀中的抗日之火。
不光如此,日军还狂修碉堡,大挖交通沟,企图把抗日军民困死。
敌人的战术不能说不狠毒,给根据地造成很大的破坏。
经过“五一大扫荡”,冀中根据地被敌人切得支离破碎,变成了将近2000个碎片。
冀中八路军损失了1.68万人,减员将近三分之一。
一批优秀的指战员在反“扫荡”中献出宝贵的生命,包括8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以及地委秘书长于时雨、30团团长萧治国和政委汪威等。
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抗日军民毫不畏惧,调整斗争策略,在根据地跟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但也有人被敌人吓破了胆,没有经受住考验。
1942年6月24日晚上,河北蠡县县长林里青在大百尺镇北的玉田村一个堡垒户家开会,参会的一共11人,有县委干部,有县大队的人。
会开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紧似一阵的狗叫。
“不好,有情况!”公安局长杜冲警觉地喊道。
话音未落,村头响起了嘈杂的人声。
“同志们,收拾文件,到地道隐蔽。”林里青果断下了命令。
听到命令,与会的同志迅速整理文件,在村长的带领下,向磨坊走去。
在那里有敞口的地道,干部们进去之后,村长随即把口子盖上,再在盖子上倒了一些杂物,看不出任何破绽。
村长刚离开,日军就进来了,穿着大头皮鞋,踩得地道上面木板嘎吱嘎吱响。
虽然口子外面有杂物,但因为时间仓促,覆盖得太薄了,敌人很快发觉了地道口。
“这下面有地道,快找工具来挖!”伪军小队长刘胜对两面村长说道。
“好,我这就去拿!”村长转身回家,在家里磨磨蹭蹭,尽量为林县长他们争取时间转移。
这时候到处都是敌人,逃出去显然不可能了,只能通过一道机关,转移到下面的二层地道里。
日军发现大地道口的时候,并没有急于下去,黑灯瞎火他们也不敢下去,怕里面的人打枪。
天亮后,敌人将地道口扩大,全部敞开。
因为里面空间太小,日军兵力无法展开,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一个一个进去,进去也就是送死。
而且敌人还打算抓活的,不想往里面投弹。
到了上午10点左右,敌人大动干戈,把地道上面的土全部挖开,大地道裸露了出来,但敌人并没有发现小地道。
日军一看里面没有动静,觉得很扫兴,以为地道里没人,打算撤回。
“太君,慢着!”随着这喊声,一个名叫孙达辉的地主出现了。
“你有什么话?”日军小队长渡边问。
“太君,八路就在地洞里。”孙达辉说道。
“何以见得?”
“昨晚你们进村的时候,我听到很多脚步声,他们肯定在里面。”
“可是我们搜遍了,地道是空的。”
“他们有二层地道。”孙达辉趴在日军小队长渡边耳边,小声道。
“太好了,你的良心大大的好。”说着,日军小队长冲着孙达辉竖起了大拇指。
接下来,日军的行动又开始了,他们拿着铁杠,在地道底部到处敲击,寻找二层洞口。
半小时后,敌人看出了端倪,开始在入口处挖土。
听着外面的挖土声,看到黄土扑簌簌往下掉,大家神情严肃,握紧了手中枪,随时准备战斗。
一刻钟之后,洞口被挖出来了,可里面的洞是弯曲的,而且还有将近20米长,敌人还是不敢贸然进去,也不确定里面到底有没有人、有多少人。
犹豫之后,渡边让一个叫孙明珠的老乡下去,探一探虚实。
当地老乡和八路军关系亲密,不会出卖八路军,他进二层地道之后,流着泪轻声对林县长说:“你们好好保重,我就说里面没人。”
孙明珠出来后,对日军说里面没人,渡边听了想打退堂鼓。
这时候,还是那个叫孙达辉的地主说:“太君啊,里面一定有人。”
“你怎么知道的?”渡边瞪大眼睛问。
“你没看到?刚才下洞的人脸上都掉泪,里面一定有人。”孙达辉自信地说。
“孙桑,你太聪明了。”渡边再次冲着孙达辉竖起了大拇指。
尽管如此,日军还不敢进去,这次他们派了一个穿着便装的特务,冒充乡亲进去。
这样一来,林县长他们完全暴露了。
敌人没有强攻,而是弄来了柴火烟熏。
一边烟熏,他们还一边在地面上喊话,进行心理战:
“八路,快出来吧!”
“识时务者为俊杰!”
“缴枪不杀,优待战俘!”
“皇军说话算数,既往不咎!”
“不出来的话,只有死路一条,饿死到里面。”
【抗战老照片】
无论敌人怎么喊叫,大家就是不回应,眼看时间来到下午3时,里面没有一点动静。
渡边失去了耐心,让手下抱来了柴火,之后点燃,用扇子往里面扇风,妄图把地道里的人熏出来。
林县长一看这样不行,迟早会被敌人熏晕;即使不晕,大家也会饿死在里面。
粮食科长张固说:“林县长,我们冲吧,不能在里面等死。”
“好,我掩护,你们冲!出去一个算一个。”林县长说。
在林县长的掩护下,张固和县政府秘书带头往外冲。
可是刚出洞口,便被敌人飞蝗似的子弹击中,身受重伤,被鬼子抓住。
林县长无奈,只得下令暂停突围,将希望寄托在八路军从这里经过,对他们进行救援,尽管这样的几率很低。
这时候,敌人再次开始攻心战,催促里面的投降。
“八路,你们出不去了,把枪扔出来,就能饶你们一死”
“皇军说话算数,放你们回家”
……
有人对林县长说:“为了保存力量,我们投降吧。”
“我们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林县长严肃地说,“谁投降,打死谁。”
敌人没有死心,他们继续喊话。
这时候,已经是日落西山,大家在洞里没有饭吃,也没有水喝,头晕眼花。
再加上敌人不停地放烟,大家度日如年。
这时候,敌人又开始喊话,有3个人不顾劝说,主动把枪扔了出去。
林县长一见火冒三丈,举枪对准了他们,但是没有开枪。
他明白,身边的子弹不多,要留着它打鬼子,至于这些叛徒,总会有一天有人跟他们算账。
就这样,3人举着双手钻出了洞口,向日军投降。
日落西山之后,洞里只剩下了林县长一个人,出去的人并没有说县长在里面。
但是,日军判定里面一定有大人物,继续不厌其烦地劝降。
突然,从里面扔出一支枪,林县长喊道:“我是县长,让你们的头头来跟我谈条件。”
小队长渡边一听,喜上眉梢,当即打着手电,猫着腰钻进地道。
不一会,里面传出“砰砰”两声沉闷的枪响,之后再也没有了动静。
原来,林县长打死了渡边之后,用仅有的一颗子弹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林里青,1916出生,他是蠡县荆邱村人,高中学历。
为了民族解放,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6岁。
【中华英烈网,林里青烈士的信息很简略】
这就是真实的抗战,艰苦、残酷,超乎想象,绝不像抗日神剧描述的那样,敌人不堪一击,战斗酣畅淋漓。了解这些,就更能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
参考资料:
1,《蠡县革命风云录》,作者刘宪曾
2,《血色冀中》,李秉新编,河北人民出版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