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到来,体验长途旅行的乐趣免不了要去到机场、车站乘坐交通工具。法国人类学家马克·奥杰(Marc Auge)将机场称之为“非场所”(non-place)。根据他的定义,机场是建筑机器,其设计目的明确是让人们高效地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对于机场这类非场所来说,机场结构和布局的每一个方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达到帮助旅客安全准时到达登机口、放松身心并促进消费的目的。
伦敦希斯罗机场
安全准时到达登机口
在设计术语中,导航终端被称为寻路。有效的标识和路线指引系统可以快速有效地引导乘客到达值机柜台、安全检查站、登机口和其他重要区域,而旅客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引导。完美的机场应该是旅客自然而然地被引导的机场。如果您在机场行走时突然感觉到走错了路,那么您可能正在对潜意识的寻路提示做出反应。
新加坡樟宜机场2号航站楼铺设的地毯
不同航站楼的标志颜色和形状通常不同,地毯图案也不同,大型艺术品可作为独特的定位标记。环境心理学家莎莉·奥古斯丁(Sally Augustine)说:“人们被暖色和光线所吸引,所以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把人们吸引到一个方向,人们也喜欢呆在同一个表面上,所以如果他们走在地毯上,他们倾向于一直走在同一块地毯上。”
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设计公司Gensler使用水平灯具等细节来引导人们通过航站楼。
放松身心,提升出行体验
作为地区和国家门户,世界各地的许多机场也充当着文化门户的角色,为旅客提供对周边地区的第一印象,有时也是唯一印象。许多机场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通过整合艺术和文化设施,让过往旅客感受到他们当时所处的地方。
美国萨克拉门托国际机场B航站楼悬挂的红色兔子
机场很容易让人感到焦虑,旅客需要一个地方来找到平静。过去,只有最精英的旅客才能通过顶级信用卡或航空公司精英会员资格进入休闲区。现在部分枢纽机场在设施设计中加入了冥想空间和感官室等区域,并向所有旅客免费开放。
感官室是一个互动空间,旨在帮助神经发散型旅客,他们可能会在熙熙攘攘、陌生的航站楼中感到特别不知所措。他们可以帮助患有自闭症、痴呆症的旅客。
美国西雅图机场的感官室
此外,旅客不仅在提前到达时在机场等候,有时他们更愿意在机场下班后等待转机航班。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旅客希望在这段时间睡觉而不是坐着或吃饭。睡眠在旅客的等候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在位于国际出发区的一个安静的区域为希望在下一班航班前恢复精力和充电的旅客提供了私人休息空间。Sleepod区设有44间睡眠舱。可选择购买额外的枕头和毯子。
让旅客产生购物欲望
机场最赚钱的收入来源之一是商业活动,可分为两类:零售和餐饮。机场规划人员希望在安检结束后,人们能够感到足够安全,并可以专心购物。在旅客通过紧张的安检程序后,将进入机场设计界所称的“恢复区”——这里有长椅,也许还有咖啡摊,可以坐下来恢复一下精神。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
机场的主要购物区总是设置在安检处和登机口之间,迫使旅客在前往登机口的途中不自觉地浏览。与此同时,商店、餐厅宽阔视野映入眼帘。这只是旅客在前往登机口的途中收到的一系列购物“提示”中的第一个视觉提示,让大脑知道“该购物了”。
另外,许多航站楼的走道也向右弯曲,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因此往往更倾向于朝那个方向看。因此,更多的商店被安置在右侧,让旅客在前往登机口的途中不自觉地浏览。
如今的机场不只“出发”与“抵达”,而是复合多功能综合体。通过精心组合当地零售、餐饮、医疗保健等功能,机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