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在8月10日落下帷幕,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包揽所有单项的5枚金牌。对于那些因为关注奥运会才会每4年收看一场完整乒乓球比赛的观众而言,这是一个心满意足的结果。从男女单打、团体到混双比赛,5个乒乓球单项比赛的观赛热度都非常高。据央视每日发布的收视率数据显示,8月3日CCTV-5直播的陈梦对战孙颖莎的女单决赛,成为本届奥运会收视率最高的单期赛事,全国网平均收视率4.12%。
2024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陈梦与孙颖莎以冠、亚军身份站上领奖台。尽管冠亚军奖牌都已注定被中国队的球员收入囊中,但现场的观众为球员加油助威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无论是打出的横幅、手里举着的球员名牌,还是一阵阵整齐响亮的加油口号中,几乎都是孙颖莎的名字。陈梦在现场“孤军奋战”的样子,倒是收获了电视屏幕前的很多“路人粉”。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在朋友圈写道:“真的,连我儿子都说他想让陈梦赢,因为现场没人给她加油。”而话题争端的另一边,为孙颖莎加油的人同样感到委屈,不明白花了不菲价格到现场只支持自己喜欢的球员这件事究竟错在哪里?喜欢孙颖莎的李一特,去现场观看了女单决赛。早在去年就与之前线下看比赛时认识的朋友商量到巴黎观赛的可能性。去年5月,奥运官网第二轮放票的时候,她抢到了七八场比赛的门票,花费7000多元。李一特表示,那场比赛的观众席氛围,比之前法国队主场的时候安静很多。至于网上提到的喝倒彩和嘘声,她自己并没有感受到。赛后李一特在小红书发了一条支持孙颖莎继续努力的帖子,收到了一些私信指责她“饭圈”和“无脑”。“被一些平常从来不看比赛的人随便贴标签,真的很离谱。”李一特说道。这场女单决赛在事后收获的讨论热度,已远超出了奥运会任何一场冠亚军之战。奥运会一向是被视为一个“为国争光”的竞技体育平台,以“国球”著称的乒乓球运动,更是承载了来自国内观众的夺金期望。对于那些平时仅仅是跟随奥运会周期观看乒乓球比赛的观众来说,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现场观众一边倒的态度,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围绕国乒球员的粉丝阵营的规模与忠实度。当我们去观察那些职业化赛事和球员个人商业化运营更完备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和网球,一代一代会不断涌现世界级的球星,球星的背后往往拥有大批重度粉丝型的观众。“球迷”与“粉丝”的身份之间本无需给出清晰的界定。从这个维度讲,乒乓球运动究竟从何时起通过何种方式在国内渐渐收获了大量“粉丝型”观众的呢?国乒的“破圈”之路更值得回顾。
01
球员“明星化”的历程王达爱看球赛的一个原因是他自己平时也爱打球。他在小红书上的ID名叫“来看乒乓球吗”,时常会发帖分享乒乓球相关的科普知识。在王达的记忆中,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始,乒乓球圈每逢奥运大赛都会收获一波新的粉丝,社交平台上对乒乓球的讨论热度也越来越高。那一年,张继科夺得男单和男团的冠军,至此,成为世界乒坛第四位男子大满贯选手。在国乒内部,张继科和马龙在2012年顺利完成了与上一代球员马琳、王皓的交接棒,本无更多话题,但4年后的里约奥运会上,张继科因状态不佳被教练当场训斥“醒醒,这可是奥运会”,这一片段被做成了表情包,却意外火遍社交网络,令张继科的微博人气飙升,短时间内涨粉数百万。从里约回国时,作为单打亚军的张继科收获了2000个粉丝为他到机场接机,气势不仅远超单打冠军马龙,也不输给任何一个娱乐流量明星。
01
国乒的第三次创业
单为球技和人品而喜欢某些球员——罗敏大概是国乒团队最想拥有的那类粉丝。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了能影响更多普通国民回到比赛的观众席,国乒已经努力了12年。也是在2012年,中国乒协前主席蔡振华提出了所谓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第三次创业”计划。与之相对应的前两次创业,都是以奥运会金牌为目标:第一次是立志从瑞典手中重新夺回国际乒坛的霸主地位;第二次则是要成为奥运会的“乒乓梦之队”——尽可能包揽从单打、双打到团体所有项目的金牌。当国乒在国际赛场上形成了非常强悍的统治力,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在逐渐显现:当一项竞技体育失去了输赢悬念,比赛对于观众的吸引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弱。在2012年前后,视频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开始大量抢夺传统电视媒体的观众,进一步令很多年轻观众对于乒乓球的关注机会,仅仅锁定在了4年一届奥运会“为国争光”的荣誉之战。
彼时,国内虽然也有一年一度的乒乓球超级联赛,但并未成功推动乒乓球职业化赛事的发展。王达回忆,2000年年初还有很多人会在线下买票看乒超俱乐部的比赛,就像足球和篮球联赛一样,场馆观赛氛围也非常热闹,能看到很多横幅,听到非常整齐的加油声。但2009年之后,乒超的热度逐年下滑,后来还一度落寞到主办方需要包盒饭、给赠票才能吸引人来看比赛的程度。2014年的乒超联赛甚至还首次出现没有赞助商和转播商的“全程裸奔”局面。
WTT大满贯赛,除了有200万美元左右的奖金池,冠军在积分上与奥运会享有同样的2000分。有别于传统的三大赛,WTT也更重视观赛体验,增加了更多商业化的设计,比如在普通观众席之外另设价格翻倍、提供酒水饮料和独立空间的内场VIP和包厢席位,冠军赛、总决赛全程只设一张球台,全场灯光聚焦于球桌两侧,营造明星球员比赛的氛围等。
03
热爱的成本正在变高客观因素上,作为小球运动,乒乓球的比赛在观赏性上存在一些先天不足,比如球小速度又快,双方攻防回合较短令比赛节奏细碎,遇到实力悬殊的情况20分钟就能结束赛程,这些特征对普通观众而言,观看体验并不友好。“在乒乓球的三要素——速度、力量和旋转中,现在更倾向于力量球、回合球。”王达提到,2000年之后,国际乒联不断对乒乓球比赛的器材和赛制规则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小球改大球、每局21分制改11分制、禁用有机胶水等,从中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乒乓球比赛看起来越来越像网球,运动员大开大合、满场乱飞的相持场面变多,比赛的观赏门槛降低,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比以前更强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社交媒体和微信朋友圈,也极大改变了观众与重大体育赛事的信息连接渠道。从2016年的奥运男团冠军的3名成员——马龙、张继科和许昕被网友称为“国乒三剑客”开始,运动员的个人魅力被互联网凸显放大,为国乒球员带来了一波又一波巨大的流量。顺应这样的趋势,刘国梁个人也在不断做各种“破圈”尝试,比如带领国乒球队进北大校园交流,让娱乐明星拍摄世乒赛宣传片为国乒加油,甚至2021年他直接站上了《脱口秀大会》的舞台。
2018年,刘国梁参加《吐槽大会》片段截图。东京奥运会后,随着孙颖莎、王楚钦、樊振东、王曼昱等球员的知名度大涨,线下看一场他们比赛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生活在上海的球迷张心在今年5月WTT重庆冠军赛之前经历了一场抢票大战。当时,他预判巴黎奥运会之后,国乒在国内球赛门票只会更贵更难抢,所以决定为这次重庆站的比赛好好拼一把,他花了将近4000元,先是在大麦网上抢到两场比赛的原价票,然后又不得不找“代拍”加价才集齐了2天4场比赛的全部门票。“没有忠实的粉丝支持,我觉得乒乓球是卖不出这么高价格的。”张心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
李一特曾去杭州亚运会和釜山世乒赛现场观赛,亚运会混双决赛的门票开票不到1分钟就显示售罄,原价800元的门票她最终是加了一倍的价钱花1600元才买到手。大型商业化赛事的成功运作,必然离不开明星球员带动的粉丝效应,而粉丝的关注点也很可能不局限于竞技比赛本身。王达的观察是,乒乓球圈的粉丝们做的贡献已不局限于为比赛贡献门票收入,在一些重大比赛后,很快会有不同语言版本的解说视频翻译,“包括平时一些外网的资讯搬运、各种资料统计都是粉丝做的”。(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达、张心、李一特为化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