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刘雨曦杨旭斌摄影报道
8月9日,由《华西都市报》“少年派”和华西阳光助学共同发起的报纸暑期义卖活动在四川大学博物馆顺利举办。
本次义卖活动是2024年《华西都市报》“少年派”报纸暑期义卖活动的第二场,旨在通过义卖报纸的形式,募捐公益善款,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华西阳光助学活动。为更多的高考成绩优异、在逆境中坚持梦想的学子保驾护航。
本次活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愿意参与暑期义卖活动的小报童。让爱心传递爱心,点燃温暖,为更多的家庭送去祝福和希望。工作人员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卖报前的“岗前培训课”、“小义卖官”证书,让孩子们能在活动中得到收获。
本次活动参与的小报童共计10名,共卖出报纸150余份。所得的善款将捐献给华西阳光助学活动。该活动从2006年启动至今,集结了众多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共累计帮助4000余名阳光学子圆梦大学。
01
一次“可以带给人幸福”的社会实践
“我们是来成都旅行的,看到现场有孩子们卖报纸做公益活动,就想支持一下”广西的刘阿姨表达了自己购买报纸的原因。
对于刘阿姨来说,一份报纸的支持是很自然的行为。“因为卖报纸的钱会作为公益资金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得益于刘阿姨的善心支持,来自迎宾路小学的刘胤希卖出了自己的第一份报纸。
刘胤希的母亲熊珂,也是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鼓励孩子参加此次义卖活动的初衷,一是希望小朋友能够成长,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二是希望他们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陌生人,祝福其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能越来越好。”
对于孩子而言,刘胤希面对陌生人时不怯场,积极推荐报纸。在母亲不干预的默默陪伴下,成为了当天第一个卖出全部报纸的小朋友。当记者问到她的售卖办法时,她分享自己已经了解了报纸的基本内容,会讲讲里面有什么样的新闻。
并且“我会告诉叔叔阿姨,这是一次公益活动,可以带给别人幸福。”
02
一次锻炼在实践中学会珍惜、迸发力量
蒋沅希和她的母亲刘女士也是母女一起来参加本次公益活动。刘女士表示,暑假只在家里很难能够得到社会性的锻炼,希望孩子能通过活动,学习和展现自己的力量。
蒋沅希表示一开始得到任务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很困难。但是她经过思考,认为既然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应该更加灵巧。“比如说报纸内有少儿板块的内容,在走到有孩子的家长身边时,我就会着重讲一讲。”
说到自己认为有效的小技巧,蒋沅希认为首先还是要多了解报纸的新闻信息,才能更好的跟叔叔阿姨表达。“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活动,我们既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也可以同时把好的新闻资讯传播给大家。”
03
一次拉近亲子关系的报纸共读
来自成都市东山国际小学小杰同学的家长王女士,将此次陪伴孩子学习的地点选在了四川大学博物馆。当记者观察到王女士时,她正和儿子一起在博物馆,闲坐阅读《华西都市报》。
“我们带孩子来到这里,看到现场有年岁相仿的孩子在卖报纸,而且是将收入全部捐赠给慈善事业,觉得很有意义”王女士说道。特别是当她看到报纸有为孩子特别打造的“少年派”专刊时,王女士表示了由衷的认可。
“孩子们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和学习,报纸上有属于孩子们的科普知识板块,适合孩子们的纸质阅读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场选择购买报纸的原因。”王女士认为报纸内有适宜孩子阅读的科普专栏,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他们从小的阅读习惯和对世界的好奇心,提高学习能力。
04
川大博物馆假期亲子同行别错过
本次义卖中的报刊《华西都市报》,创刊于1995年1月1日,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是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在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创立了报纸市场化的运作理念和全新的创新策略,开启了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代”。
《华西都市报》“少年派”板块于2024年3月起全面改版升级,致力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展示的平台。其内设有少儿新闻版、作文版、科普版、漫画版,助力青少年成长,提升全面素养。
亲子活动在暑假是一个培养感情、提升课外学习能力的好机会。四川大学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文物遗存、动植物标本、馆藏档案等方面的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科学普及及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常规展览中,设有石刻艺术陈列馆、考古学陈列馆、民俗学陈列馆、民族学陈列馆、书画艺术厅、古代服饰艺术厅、古代瓷器厅。让参观者全方位,穿越古今,感受历史与现代碰撞的无限魅力。
对于假期正烦恼不知道上哪里带娃的家长,也是普及历史知识,拓展知识、眼界的好去处。在参观之前,为达到更好的参观效果,也可以前期先和孩子一起了解一些博物馆展品的相关历史资料。相关的参观须知和开放时间请登陆四川大学博物馆官网查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1369.html